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安徽周玉冰文集 !
安徽自1667年正式建省以来,至少8个城市成为省会或者临时省会,这其中的变迁恰恰折射了中国近现代史上时局的变化。本文梳理安徽省会城市的变化,从中可见时代变迁的脉络。周玉冰
“安徽省”的由来
在中国的众多省份中“安徽省”只能算是个年轻的省份。
说起“安徽省”就不能不提及“江南省”“江南省”设于1645年(清顺治二年),省府驻地江宁(即今南京)。其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所辖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这应该是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
富裕到什么程度呢?清初时,每年仅江南一省上缴的赋税额就占了全国所收赋税总额的近三分之一,经济带动文教,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则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民间便有了“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而状元,多出在苏州府和徽州府。
1667年,安徽省正式建立,省名取自安庆府和徽州府的首字。后来简称“皖”因安庆境内有皖山(天柱山)皖水。古皖山清水秀。“皖”又作“脘”始见于诗经小雅大东:“皖彼牵牛”句,其义“美好貌”因此“皖”就是明亮美好的意思。
8月30日,这应该是安徽省的“生日”
最初“省会”在南京
要追问建立安徽省后的“省会”在哪,只能说是在南京。
所以,建省后的安徽学子参加乡试,都是去南京赴考。
这里面有个背景。考虑到当时的局势,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清廷将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南右布政使司”(治所苏州)和“江南左布政使司”(治所江宁)。
1667年,取“江宁”和“苏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右布政使司”为“江苏布政使司”建“江苏省”;取“安庆”和“徽州”二府首字的合成,改“江南左布政使司”为“安徽布政使司”建“安徽省”但因当时仍为守土的省官——安徽布政使司仍寄驻江宁城南的故江南布政使司旧址,这时政治影响力大的安庆城只能视为安徽省的临时省会。
最初省会有四城候选
为什么安徽省正式建立了,地域范围也明确了,却不在本省范围内明确一个省会呢?
建立省会当然是一个省乃至一个国家的政治大事。新立的安徽,省会城址有四个候选,各有利弊。如交通比较发达的太平府治(今当涂县城关镇)距江宁太近,且城市规模不够,发展前途不大;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府城位置、规模均不甚理想;庐州府治(今合肥市)虽居皖省腹地,但当时以水陆交通为交通主渠道,不仅规模不够,又无险关可据,因此难以控驭全省;徽州府治(今歙县徽城镇),它是当时的经济中心,但因偏于皖南山区,更不能作为政治中心。其余各府、州更不具备条件。
所以,清代康熙、雍正二朝,为便总督控驭苏、皖两省财赋和地方政务,安徽布政使司仍寄治江宁,安庆府只作巡抚、按察二司驻地。
时代给了安庆怎样的发展?
省会设在南京,往返办事,毕竟路上要花费不少银子。1760年(乾隆二十五年)的10月6日,乾隆正式批准将安徽布政使司迁治安庆府治。安庆正式成为安徽省的省会。
安徽建省后,沿长江一线及江南的徽州地区是经济发展重心,地域商帮——徽商,在中国商界称雄数百年。安徽也一直为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每年所上缴的赋税额一直可排在全国前十位。
作为省会的安庆,更是得到长足的发展。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在安庆建立,一时间,容闳、徐寿、华衡芳等一流的科技专家们云集于此,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这事的意义很大,它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
随后,安徽省的第一座发电厂、第一座自来水厂、第一家电报局、第一部电话、第一条官办公路、第一个飞机场、第一个现代图书馆、第一所大学、第一张报纸都诞生在这里。
最突出的是它文艺上的发展。古皖文化、禅宗文化、戏剧文化和桐城派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众多的艺术家从这里走向全国。光绪年间,陈独秀在安庆举办藏书楼演说、创办安徽俗话报,第一次试举起新文化的旗帜。
这个时期的安庆,与武昌、江宁并称为“长江三巅之城”
省会的第一次临时搬迁
1851年1月11日,历史上发生了“金田起义”随后,建立起了“太平天国”
1853年2月9日,太平军自武汉顺江东下,冲破清军宿松防线,向安庆推进。
这时的安庆已成孤城。安徽巡抚蒋文庆、布政使李本仁和狼山镇总兵王鹏飞的3000兵困守城内。咸丰严谕钦差大臣琦善施救,但琦善反奔向武汉。另一钦差向荣也未救援。
这一月的17日,安庆城里一片紧张,江面上也是弥漫着恐怖气氛。午后,太平军渡江进攻安庆。安庆知府傅继勋逃跑。
夜里,太平军大军入城,杀死巡抚蒋文庆。
这一年的4月24日起,省会迁到庐州府(今合肥)。直到1862年,又将省会迁回安庆。
时局动荡省会几番变迁
民国创始,安徽省会仍定于安庆。
这期间,政局变化,有几届政府曾短时间将省会临时设在新兴的交通枢纽蚌埠。如1914年6月30日,袁世凯任命军阀倪嗣冲任安徽督军等省级军政行政长官,官邸就设在蚌埠,直至9年9月16日离任。1925年7月至1927年春,北京政府的几任省府机构也设在蚌埠。1929年5月15日至9月19日,10月21日至12月21日,出任的国民政府安徽省主席方振武、石友三也在蚌埠组建安徽省政府。可惜都是短命的,从中见证了社会的动荡不安。
1938年初,日本侵略军进犯长江流域,从上海沿江西进。国民政府安徽省政府闻风恐慌,匆忙将省会迁驻六安县(今为市),同年6月12日,安庆陷入日军之手。
六安作为临时省会,时间也仅从1月13日至6月27日。这一年的6月27日,临时省会又迁到立煌县城金家寨(今已没入梅山水库),一直到抗日战争胜利。这期间,也有几番搬迁。1943年1月2日,日军进犯立煌(金家寨),省政府匆匆忙忙于3日迁至叶集,5日又迁至霍邱李家圩至,呆到了19日。
八月桂花遍地香。作为临时省会的金寨地区,涌现出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抗日故事。
抗战胜利了,1945年国民省政府移出金寨,国民党安徽主席李品仙不愿再迁回安庆,相关专家分析,安庆城内的进步分子太多,李品仙深感头痛,因而将省会迁驻合肥。直至1948年8月,再次南移设在安庆。
解放战争打响了,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安徽省政府自2月由安庆迁驻芜湖,至此,安庆作为安徽省会的历史全面结束。
随着形势的发展,3月下旬,安徽省会迁到屯溪(今黄山市屯溪区),直至4月28日解放屯溪。
安徽一度“无省无省会”
据史籍记载。其实早在安徽没有完全解放的时候,中共就开始着手重建工作。
在1949年2月16日.中共中央华东局即发出通知,准备在合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决定以宋任穷为省委书记兼省长,张劲夫为副省长,谭启龙为副书记;曾希圣为军区司令员;以孙仲德、桂林栖、宋日昌、黄岩、彭涛为省委委员。但同年4月3日,华东局又向中共中央回复:“由于要集中主要干部负责城市工作,由于主要干部仅够配备,因此决定,暂不成立安徽省委,而分开成立皖北区党委和皖南区党委。”迫于形势,安徽建省的进程被延缓了。
解放后,全省作为一个整体行政域出现了短暂的中断,由一省变成两个行署,即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皖北行署成立于1949年4月15日,一级行政驻地在合肥:皖南行署成立于1949年5月13日.一级行政驻地先在屯溪,同年迁往芜湖.二者均直属华东局。
1951年12月20日,根据华东军政委员会的决定,皖南、皖北两行署先行在合肥市办公,酝酿成立安徽省人民政府。1952年1月2日,成立中共安徽省委,两行署仍合署办公,行使省的权力;8月7日,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批准,撤销皖北、皖南人民行政公署,成立安徽省;8月2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在合肥市正式成立,两行署正式结束。”合肥成了新安徽的新省会。
“合肥不错,为皖之中”
建国之时,作为人口不足5万的小县城。同时,在以水运为主要交通的年代,合肥虽然位于安徽地理之中心,但却远离长江和淮河这两大贯穿安徽的主要水系,因此,交通相对闭塞。因而在在20世纪50年代恢复安徽省后不久,安徽的不少省领导都感觉到了合肥的诸多局限性,有把省会迁到条件较好的沿江城市芜湖的想法。
为什么主张迁到芜湖而不是有几百年历史的安庆?有人认为是因为有了陈独秀,安庆就是一个相对敏感的城市。对此,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翁飞博士认为,是因为拆除不久的皖南行署驻地芜湖,安庆就不予考虑。
1958年,毛泽东利用视察安徽和为新建立的“安徽大学”题校名的机会,以书信的形式向当时的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明确了他的态度:合肥不错,为皖之中。伟人一锤定音,合肥作为安徽省会至今。
(本文在写作过程中,阅读了清史稿、江淮文史等书籍,并采访了翁飞博士,经安徽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甘正权审阅,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