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淡菊如烟文集 !
从什么时候开始“质量”成为教育研究、探讨、追求的热点“质量”一词以高频率出现在各种教育文件、报告中。据统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质量”一词共出现48处,而我县的教育行政工作会议上局长的讲话中“质量”也频频出现,一时间“质量”成了教育关注的热点,更成了教育教学追求的重点。2011年1月,教育行政干部工作会议上,局长把“回归原点,育人为本,突出重点,提高质量”作为今年教育的主题;2011年9月,县局组织召开了全县中小学教育质量分析会,会上就中考成绩和六年级抽测情况做了详细分析,对排名落后的学校点了名;随后各地的教育教研活动都冠之以“提升质量”的主题,而局长在“海州论坛”上也公然发表了理直气壮抓质量的博文。一时间“质量”也成了悬在各位校长、老师头上的“利剑”成了学校办学的头等大事。“质量”一直就是学校的生命线,而今年,尤其是本学期,全县各校都在如何提升质量上煞费苦心,各施技巧。于是,悄悄地“五严”渐渐被淡忘了“以人为本”只成标签了,早晨上学提早了,晚上放学推迟了,中午整班集体练习了,晚上作业一天天多了于是,局长信箱里,关于作业、拖课、作息时间的抱怨越来越多了,教育到底怎么会如此变本加厉?为什么在素质教育喊了二十年,新课程实施了十年的今天,我们的孩子却如此不堪重负了?教育的政策、法规,上级的规定、要求,还有没有一点导向作用?我们的教育到底要追求怎样的质量?
我觉得国家教育部、省教委、县教育局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的教育规范、要求,改革的目标从来没有错。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我们的国家把教育放在了优先发展的位置,把教育作为富国强民的基础,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江苏省教委出台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管理规范以及“五严”规定,都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立场上,要求教育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服务,我县教育主管部门也一再强调要“转变教育质量增长方式”要“构建高效课堂模式”要追求“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的教育,可是为什么当“质量意识”落实到具体学校,具体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时“质量”就成了考分、成绩、升学率、上线率等的潜台词呢?为了考试成绩的提升,为了攀登初考、中考、高考这“三座大山”我们的学生被教育所奴役,被学习所压迫,被作业所残害,学生每天要学习十几个小时,天黑黑时进学校,天黑黑时回家,初中生(不寄宿)在校时间达12小时,可怕的是晚上回到家还要做3个小时(甚至不止)的作业,学生除了上课、写作业、考试,他们还能做什么?他们不能看电视,不能玩电脑,不能看电视,不能充分地体育锻炼;他们没有时间去交往、去劳动、去娱乐,无法去体验生活;他们没有闲暇去游山玩水、拥抱自然,甚至终日被关在教室里都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享受不到温暖的阳光据了解,很多中学生(特别是高中生)都患有脑神经衰弱、腰肌劳损、肩椎炎、胃病、便秘,甚至十七八岁就有了很明显的眼袋、黑眼圈,不少学生患了心理疾病,近视更是不足为奇,某些地方,中学生近视率高达80 %以上了!可怜的孩子,可悲的花季少年!他们不缺吃、不缺穿,不缺父母的疼爱照顾,他们也不缺书本、教材、教辅资料,更不缺作业、习题,他们最缺是睡眠,是属于自己的时空。在很多中学生的心中“幸福就是睡到自然醒”“幸福就是跟家人一起慢慢地吃饭聊天”“幸福就是能和朋友一起聊天、打球”我在想,中考、高考的成绩、排名、均分、高分层就这么重要吗?这些就是我们不惜代价、苦苦追求的“教育质量”吗?如果我们所要追求的“质量”是以牺牲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是以消耗学生睡眠、体育锻炼、文化娱乐、生活交往的时间为代价,是以消磨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消磨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为代价,是以扼杀学生自由快乐的心,是以扼杀学生对未来的信心,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向往,对自然的呵护为代价,这样的质量不要又何妨?要了又有什么意义?
我凭着一个教育人的良知,呼唤着真正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关注生命成长的教育质量!
关注全体学生,突出的是教育对象的全民性,即要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欢声笑语的权利和机会;让每个学生都享受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体验。似乎,一直以来,我们把不允许分快慢班,不允许搞特殊化,把所有的学生,面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作业,同样的试卷,同样的评价标准当做“以人为本”当做“教育公平”事实上,真正的“以人为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内心需求;真正的“教育公平”不是所有人享受同样的教育资源,而是不同起点,不同个性差异,不同智商、情商差异的孩子都获得成功。我们总是看到,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每天课堂上面对同样的教材、同样的教案、同样的问题,每天完成同样的作业、同样的习题,很多学校还把一个年级作业统一作为硬性规定,这样基础好的、接受快的、成绩优的学生同样要去重复抄写早已会背、会默的字词、课文,同样要做在他们看来简单死了的习题,同样把时间耗在应付这枯燥无味、简单机械的作业上,长此以往,这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打折扣,甚至开始反感和厌学;而一部分基础较差、学习困难的学生每天匍匐在作业堆上,为他们难以解答的习题绞尽脑汁,常常苦不堪言,夜不能寐,最痛苦的是尽管终日哼哧哼哧在读啊背啊,写啊算啊,还要常常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而被老师批评,被家长训斥,被同学耻笑。曾经有一位专家做讲座时说:“当今中国最苦的人是谁?是学生;最最苦的人是谁?是学习差的学生。”教育的“一刀切”这就是所谓的以人为本、教育公平吗?不!个性迥异、起点不一、基础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需要不同的考核标准,他们都需要得到肯定,都需要获得进步,都需要享受成功。所以,我觉得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类考核,让不同起点的人到达属于自己可以达到的目标,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关注全体学生”才是真正的以人为本、教育公平。
关注全面发展,当然不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不只是把目光盯在考分上。这“全面”包括学生德智体美劳和心理健康等方面获得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总是看到,许多学生只会读书、作业、考试,却不会生活,不会劳动,也不懂审美、健体,百分百的“书呆子”很多。现在许多寄宿在校的高中生,不会(或者没有时间)洗衣服、整理床铺,每周家长都赶到学校带来一大堆干净的衣物、零食,带走一大包床单、衣服。我认识的一个初中校长,孩子在县城读高中,每周日(本地高中生只有月假,每月两天,没有双休日。每周日只有中午12点到下午4点放一会儿风。最近似乎这四小时也取消了。)上午赶到学校,为孩子收拾床铺,中午带孩子在外面饭店吃一顿饭,每次除了换洗衣物还要带来好几条擦脚的毛巾,因为孩子不懂得搓洗、晾晒擦脚的毛巾。现在的许多孩子,真的可以用“手无缚鸡之力”“目不识五谷杂粮”来形容。当前教育管理机制,培育了大量的宅男宅女、书呆子,他们大都时候扮演着学习奴隶的角色,稍有假期也往往是“手机控”“电脑控”被奴役的青春时代,被操控的花样年华!他们如何去全面发展?教育,应该是引导一个人社会化的过程。当今的教育如何让学生不懂交往、不会劳动,不懂审美、不能健体,不懂创造,不会生活,将来如何去适应社会、顺应竞争?关注全面发展的教育应该是解放学生的教育,把学生从教室、课本、习题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走向社会、走进自然、走进生活,去劳动、健体、游戏,去唱歌、跳舞、绘画,去交往、探究、创造,唯有这样,他们才能拥有健全的人格,才有全面的发展。
关注生命成长,教育要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价值追求,教育要为学生的生命成长引航。教育不仅仅是要传授知识、训练能力,更要重视过程和方法,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不是要把学生打造成考试能手,把学生当作挣分、夺荣誉的机器。教育需要摒弃急功近利、表里不一、形式教条;教育要惠及学生的一生,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比如终身学习的能力,比如生存的本领、生活的情趣,比如人生的智慧、积极的价值观等,让学生终身受益,让教育润泽生命、引领成长。
著名的语文特级教师于漪说过:“明天的国民素质取决于今天的教育质量。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正是着眼于全民族素质的提高。”我想,我们要追求的教育质量必须是关注全体学生、关注全面发展、关注生命成长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在承认功利的同时,更应追求功利的超越。必须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把质量演义为一种文化,让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将来的幸福人生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