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淡菊如烟文集 !
母亲住院期间,我每天往来于医院、学校和家之间。早晨去学校把要做的事情安排一下,把课务安排好,然后去陪母亲输液,下午四点半开始冲开水给母亲擦洗一番,然后赶紧把母亲的晚饭准备好,再赶着去初中接孩子。晚上大都哥哥在医院,我也呆过两夜。母亲总让我们回去陪孩子,尽管母亲病得不算重,但是我们谁忍心将母亲一个人丢在医院呢?
医院的病房里很暖和,中央空调吹得人昏昏欲睡,常常打了一个盹儿,一瓶水就输完了。看着医生、护士在各个病房间奔波、穿梭,看着在电梯口进进出出提着保温桶、快餐盒的病人家属,看着那些经过外科手术的病人,撑着双拐在过道里艰难迈步心中有无限感慨:所谓爱与亲情,所谓生命的脆弱与坚韧,所谓人与人之间的支撑与温暖,在医院是最能看到的。
我在医院陪母亲过夜的第一个晚上,躺在一张不足60公分的折叠床上,一条被子半盖半垫着,尽管暖风熏得人欲睡,可很晚了还是睡不着。迷迷糊糊刚要睡着,从病房外面传来“嚓嚓”的声音,感觉是一双泡沫底拖鞋在地面拖拉着前行,每响一声要过十多秒才跟上第二声。这声音又似乎没有节奏可循,忽轻忽重,忽快忽慢,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又似乎近在耳边,在病房前的走廊上断断续续、若有若无。看看手机,已经夜里十一点多了,我不能肯定这是脚步声,于是忽地有些毛骨悚然了。因为晚上老公来医院看望他的丈母娘时给我看了他手机浏览的网页,都是灵异怪事,什么“阴兵借道”的奇闻等等,现在这寂静楼道里的声音从哪里传来的呢?莫非是在医院病死的人的魂魄归来?早晨六楼重症监护室刚死了一个人,莫非是阴兵来带人的鬼魂了?越想越害怕,越想越不敢睡。医院病房的门护士吩咐不要反锁,门一推就能进的,这太可怕了。我蹑手蹑脚地走到门前,快速地将门反锁起来,从门上报纸的缝隙里看到两个人,是两个人!一个六七十岁的老者驾着双拐,拖着拖鞋在一步一步向前跨,旁边一个差不多年龄的老太太扶着他,陪着他在走廊上练习走路。老先生穿着灰色的毛线衣,外面套着一件藏青蓝的羽绒背心,老太太穿着保暖衣裤,上身套了一件棕色羽绒服。一定是老爷子睡不着,想下床走走,老太太便从被窝里拔出来陪他。那个搀扶的身影被楼道的路灯映在地上,两个深夜相伴的老人彼此搀扶、鼓励、温暖着内心跨出的每一步。当我再次躺下,心里不再紧张恐惧,取而代之的是阵阵感动。有歌词唱到:“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一起慢慢变老,老到哪儿也去不了”其实,在一起慢慢变老的几十年里,浪漫早已消磨殆尽,风吹云散。白首偕老,不是一种浪漫,而是一种坚守与陪伴。“执子之手,与之偕老”不是一种浪漫的理想,而是不离不弃,老来相伴的坚持。一个人终会老去,终会被病痛折磨,到了自己哪儿也去不了的时候,唯一享受的不是浪漫,而是有人陪伴。而陪伴最多的不会是子女、亲朋,而是自己的另一半。所以,老两口子的垂暮晚年,先走的那个应该更幸福点,至少有自己的老伴陪伴在身边,后走的那位该是多么孤独、寂寞,哪怕儿孙满堂都驱赶不了内心的空落。
母亲住院期间,父亲总是想往医院跑,总是被我在电话里劝住了。父亲比母亲大9岁,还有两年就八十了,他若骑个自行车在泥泞的乡村或在拥堵的街道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父亲还是来了,在母亲住院的第三天,来到病房时已是气喘吁吁,父亲不会拨打我们的手机,为了找到病房转了好多圈,最后还是转到哥哥家,哥哥把他带过来的。
父亲一到病房便关切地询问起母亲的病情,然后连声责怪母亲不听他的话雪天往外跑,自讨苦吃。我们约好只告诉他断了一根肋骨,母亲气胸的事情就瞒着他了,不想让老人家过度担心。父亲一脸凝重地坐在母亲的病床前,一副焦急而无奈的样子。我看到父亲黑色的羽绒服外罩上有一片片尘灰,一问才知道,在路上摔了一跤。两辆汽车把他夹在中间,他一紧张便倒下来,倚在一辆汽车身上了,幸好汽车司机及时停车了,要是真摔在地上,那问题就大了。我再次叮嘱父亲早点回去,不要再往医院跑了。父亲走了,我送他乘电梯。父亲拎着自编的拖篮站在电梯里,拖篮里带来的蔬菜已经拿出来了,只剩一副泛黄泛黑的白棉纱手套搁在里头。父亲的腰有点佝偻了,他说了声:“你们来回路上开车要慢点啊!”似乎还想说点什么,电梯启动了。电梯门关上的一刹那,我的眼眶里忽然涌出泪来。
父亲在徐州煤矿工作了三十几年,退休后回到乡里帮着母亲一起种种地。两个人时常为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怄气,常常不需要我去做调解工作,就自动和好了。我知道,父亲和母亲几十年的相伴,彼此之间还是相敬相爱的,尽管吵吵,但谁都在乎谁。世间或许没有永恒的爱情,但亲情会永恒,生命的陪伴应该是永远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