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宦海(科举) > 172.第172章:交易

172.第172章:交易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宦海(科举) !

    此为防盗章

    见着他到了反复可诵的地步, 顾明琮也就开始解释文章的意思。

    他讲的并不细致,有很多地方还比较含糊。

    但是顾明琮说,他自己本生也是学问不够, 因而理解的也有限, 只能将他懂得讲给顾云浩听,其余的也只得顾云浩自己去揣摩和理解。

    因为跟顾明琮熟悉了起来,顾云浩也知道一些科考上的事情。

    比如他们现在还称不上学子,最多能称蒙童,也就是说刚刚开蒙而已。

    要想正真进学,就要按着步骤,学完三百千千, 也就是《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 之后再是《幼学琼林》, 这样才算读完了蒙学阶段的书。

    对于讲究一点的读书人家或是书院, 学了《幼学琼林》后,还要念《弟子规》, 追求诗文才气的还要读《声律启蒙》。

    而后正式进学了, 还要先学《孝经》, 在懂得诸德之本后,才开始学寻常四书五经。

    治书很是讲究顺序,一般都是根据由浅入深的原则, 先学四书, 按着《大学》、《论语》、《孟子》、《中庸》的顺序, 一本学完之后再学第二本。

    待四书学完之后, 方能治五经。

    五经分别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都是先全部拉通学过之后,再从中选取一经主修,其余辅修。

    一般而言,学完这些东西,至少都得十来年。

    至于考秀才,那也都是四书五经学有所成之后,方才有可能考上。

    更不用说后面考举人、考进士了。

    知道了自己任重道远,顾云浩更是珍惜时间,开始给自己制定了一个练字和学习的长期计划,每隔一段时间就按着来规划自己要做的事情,以此保证学习进度。

    时间过得飞快,一晃眼就过去了两年。

    顾云浩也从先前的小豆丁长大了不少,因着上了两年学,谈吐举止间也带着几分儒雅俊逸之气。

    这两年,他把心思都用在念书上,在顾明琮的教导下,已经学完了《千字文》,现在正在主学《幼学琼林》的第三卷。

    另外因着能到顾明琮家里借书的便利,顾云浩还借着读完了《声律启蒙》。

    当然因为顾明琮对《声律启蒙》也并不太懂,这个基本上都是靠的顾云浩自学。

    这个速度虽然称不上惊人,但相较于其他学童,已经是快了不少。

    也因着他进度快,在去年的时候,顾明琮就让他坐到了讲堂的右侧,跟顾云涛等人一起学习。

    顾云涛今年也是已经十岁了,他跟着大部分学童一样,刚学完《千家诗》。

    不得不说,让顾云浩跟顾云涛一处念书,还是有些作用的。

    从去年开始,顾云浩就慢慢发现这个堂兄在开始改变。

    许是受不了年纪小的弟弟跟自己一起念书,也或是看着顾云浩的进步开始有种紧迫感,反正顾云涛这一年来上学用功了不少。

    两年来,顾云浩跟顾云涛的都有了长进,而顾家的变化也是不小。

    最主要的就是家里的收入增多了。

    自从顾长荣到衙门当差后不久,衙门里扩建了饭堂,像顾长荣这些当差的杂役也开始可以免费到饭堂吃饭。

    这个好处就是立即可见的,不仅顾长荣能吃顿饱饭,而且还省了每个月的饭食钱。

    顾长荣也有个分寸顾家的,除了一些必要的花销之外,俸钱基本都拿回来交给家里。

    这样下来,每年八两的公食钱,基本可以攒下个七两左右。

    当然,在衙门当差,还多少有些旁的收入,虽然顾长荣在的兵房不如当初顾明良的户房吃香,但好歹也管着城防、驿站、急递铺子等,一年下来,也还是能收些孝敬。

    只是这些额外的收入,大家并不知道具体有多少罢了。

    但是家里人都明白,方氏多少都会存些私房。

    这两年风调雨顺,田里收成好,家里的存粮也多了起来,还能收入个八、九两银子,这样一算,家里每年还是能有个二十两左右的稳定收入。

    对于一般人家来说,也不算个小数目了。

    当然,他们家里花销也不少,主要就是两个顾云涛跟顾云浩两人读书,每年买纸笔墨这些,还是要花费好几两银子。

    不过看着每年还剩十几两银子的进项,李氏也还是很满意的,平时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多了起来。

    除了家里公中收入增加了之外,两房人的私房也多了不少。

    大房因着顾长荣当差,收到了孝敬,方氏一般都是往公中交一些,再自己留一些攒着。

    而二房则更是想尽各种办法攒钱。

    顾长光一有空就去城里打短工,而后又跟着个师傅学了木匠的手艺,虽然学的时间不长,但他为人踏实,又干活细致,最近这半年来也能出师自己挣钱了。

    现在农闲的时候,他也不再去做短工干体力活,而是在附近几个村里当木匠挣钱。

    若是接的活多,每年还是有四、五两银子的收入,但是活不多的话,就只有二、三两。

    卫氏则还是主要以织布、打草鞋赚钱,大妞已经十三岁了,早已学会了织布,现在又开始教二妞。母女三人得闲的时候便织布、打草鞋、编草席子,一月也能勉强有百八十文的收入。

    当然这些都是得农闲的时候,农忙时候,全家人的首要任务还是下田干活。毕竟那才是最根本的,粮食贵得很,顾家是没有那个余钱去买粮吃的。

    顾云浩虽然心思大多花在念书上,但也是跟着二妞一起养鸡、养鸭、喂猪。

    他们家的鸡鸭也越养越多,不仅每天能捡二三十来个蛋,而且待到鸡、鸭长到一定大小,也直接联系了卖到城里的酒楼去。

    因着是顾长荣从中牵的线,那酒楼的老板也不是很亏待他们,价格还算公道。

    只是自家的糠不够用,便把几个邻居家多余的糠都买了过来。

    即便如此,除开各种成本,平均一个月也还是有三、四百文钱的收入。

    二房各种办法都用上了,每个月也是能创造六百文左右的收入。

    在这个时代,这已经是不小的一笔钱了。

    当然,按着家里的规矩,还是要上交一半给公中,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私房。

    对于家里这个规矩,卫氏从来没有怨言。

    毕竟村里别的人家,那都是不许各房存私房的,大房也是如此,每月除了往家里交俸钱外,收到谁的孝敬,也会交一半给公中。

    能自己存些私房,虽然不多,一年只有个三、四两银子,但已经足以让人欢喜。

    加上自从顾长荣去衙门当差,家里生活条件好起来之后,方氏为人也和善了许多,家里倒是变得和睦了不少。

    看着儿子念书念的好,手里又捏着一些子私房,卫氏只觉得日子越过越舒心,人看着也年轻了许多。

    顾云浩一面吃着饼,脑子里一面回忆着今早听到的千字文。

    遇到不确定的地方,就暂且记住,等下次讲学的时候仔细听。

    一时间吃完了饼,鸡蛋也被开水烫的有些温度,顾云浩吃下鸡蛋,喝了几口水,又在院子里坐了会。

    午饭之后,他习惯在脑子里回味一遍书,再进号舍休息。

    因着刚刚吃饭的时候分心,已经差不多回忆了一遍千字文,顾云浩就不再在心里暗暗默念,而是想要去琢磨文章的意思。

    琢磨了一会,发现还是很多不解,顾云浩忍不住叹了口气。

    光是在讲堂听果然还是不成的,看来他真的是需要一本《千字文》来看看才行。

    见没什么成效,顾云浩只能无奈作罢,收拾了书袋,起身往号舍去休息。

    学里的号舍虽然每间都放了好几个小床,但因着中午留憩的学童不多,因而还是能住的宽展些,一般都是两人一个号舍。

    顾云浩跟赵明都是住在同一个号舍里,平时赵明跑出去玩,中午大多只有顾云浩一人。

    而今天赵明早早的就去睡下了,顾云浩进屋的时候就格外地放轻了动作。

    轻轻地把书袋放在一旁的小桌子上,顾云浩躺到了自己的床位。

    因着他平时午睡只休息半个时辰,现在时间还早,索性就闭目养神,一面想着怎么才能得到一本《千字文》。

    自己先在讲堂上听,等能把全文背下来的时候,自己默一本出来?

    念头一出,顾云浩就连忙否定了。

    且不说他在没有书的情况下,仅凭着听能不能把文章背正确,就说即使背下来了,他也还有许多字不认识,根本就默不出来。

    从顾云涛那里借了书自己抄一本?

    也是不成,他的字实在是还需要再练,而且千字文里的字很多他都不认识,恐怕自己抄书也不会太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