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艺术风云 > 第0035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第0035章 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艺术风云 !

    “在房间吗?”

    “在。”

    “你跟云虎的行礼收拾好没有,我开车来的,帮你们送到邮局,邮寄回老家,路上大包小包的太麻烦。”

    “你这想法真不错,东西都在云虎那里。”

    “行,那你别管了,我直接找云虎,这事我们俩个就办了,用不着你。”

    “哦,灵儿也不用去,你让她上来在我这里等着吧。”

    “她没来。”说完风龙就挂断了电话。

    苏拓有点奇怪,一向紧跟自己的风灵,这次居然没来,让苏拓觉得有点不习惯。心中开导自己:可能是她有事吧。

    苏拓晃晃脑袋,抛开这个奇怪的念头。先是注册了微博,然后插上充电线,慢慢看了起来。

    网上真是乱作了一团,比付行之说得还乱。看过程应该是在付行之打电话之后,事态又有了新的进展。

    苏拓无奈地苦笑,这都哪儿跟哪儿呀,因为同一个人的两幅画,打成了一锅粥。他不再理会那些互掐,来到顾总编的微博,这里的讨论相对而言,更冷静与理智,水平也高。

    苏拓想到这位顾总编居然成了自己的“亲戚”,就觉得好笑,随后又想到了那个精灵一般的少女。她会不会因为网上的事,不好意思面对自己?这种可能性也不小。

    顾然的微博中,绝大部分的人在还在声讨杂志社。一方面是主要诉求,去掉水印;另一方面却是大骂杂志社删评论。确实,过了一会,这些评论又消失了,看到有专门的人来删评论的。

    被删除的都是胡乱叫嚷的评论;保留下来的都是高水平的。

    艺大造型学院院长董望川:“这幅画是如此真实地表现出妇人饱经忧患的桑榆晚景,可能会使我们感到震惊,望而却步。可是,如果我们能够抑制住一见之下的厌恶之感,也许就能大有收获;因为此素描栩栩如生,堪称杰作。”

    东方败不败:“说得比唱得都好听,我偏偏就是抑制不住一见之下的厌恶之感,你来咬我?”这条评论估计还没来得及删。

    艺大建筑学教授王小树:“苏拓怀着近乎于宗教的感情深爱着自己的母亲,他没有去遮掩她那几乎变形的脸上所刻画的沧桑,因为他一定不会认为这是可怕丑陋的,相反,他从中看到了人类从未泯灭的尊严。”

    华美中国画教授刘丹青:“美——这是持续不停的劳动所产生的,曾经不断的灵感汇集。它像一切应该存在的物质一样,是带着疼痛出现在这个世界上的。人们从它那里寻求快乐和安慰,所以它不应该是昙花一现的印象,或者受陈腐的传统的影响!微不足道的思维,只能得到微不足道的答案!”

    《美术》杂志社西方画部主编刘景洪:“虽然《母亲肖像》是个素描作品,形象上也不存在大众认知下对‘美’所下的标准,可他对母亲神态的淋漓刻画怎能不去引起一部分人的感知。我想定会有人在他的画面前驻足停留,看着斑驳的纹路,赞叹苏拓把年迈多病母亲的形象逼真灵动地描绘出来,同时也会有一些人觉得丑。可是,单从题材来看,母亲这个形象一般都是与丑陋无缘,更多地是光辉伟大的,不管是他的写实展现还是有意进行的对比,都给你带来了深深的触动,这便是艺术美。”

    艺大中国画系主任童之源:“第一次看到这画时我觉得很无法理解,我们一般提到母亲往往会想到美丽、慈爱、善良,就如同大师笔下的圣母一样。可苏拓画笔下的母亲却是人物形消骨立,形如枯槁,眼神痴呆,面目丑陋。可在了解到苏拓画这幅画的背景时,我的疑问就已经消除了。”

    《美术》杂志社总编辑顾然:“人们喜欢眼睛看着美的东西,这是一种自然的倾向,艺术家同样善于捕捉这些外相的美丽。我们时常会因为眼睛看到的美,而排斥外相丑陋的东西。然而世间的美并非只有眼睛能看见,真正的艺术,在于本质的情感。苏拓面对自己的母亲,一定是充满爱的……

    这幅《母亲肖像》,简单而节奏分明的线条勾勒出母亲的饱经沧桑之感,看到这幅作品时,我深深被其吸引而无法自拔。因此,下期的《美术》杂志,会有顾某的拙作发表,将深入分析作品中所蕴含的美的辩证法:一个老态龙钟的妇人何以凭借素描的技法而透露出一股独特的美感。”

    美大名誉校长黄璾:“自古以来,‘画意不画形’不求形似,而求神似和意境,情趣是中国写意画的传统特色。‘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如果凭一幅画的优劣,用形貌画得像不像为标准的话。那是小孩子的见识了,众所不齿。所以,古往今来,无数画家,特别是在艺术上独有建树的大师们,都在追求神似。

    中国画它有着诗的抽象与张力,它同样有诗的意境与感染力。它以概括的笔墨形式对观赏者的感官形成冲击,激发艺术联想,产生艺术延伸,共鸣情感诉求。画得像,远没有画得不像,感觉很像,更有艺术价值。

    传统中国画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则欺世’,表面是讲造型,实际上更贯穿了意境、笔墨和图式。中国画在审美方面最突出的特点是写意精神,强调‘真’与‘美’的关系。

    绘画创作是思想感情的真实流露,只能师古人之心,走自己的路。画家艺术思想的再造,是自然本质真实的再造,不是自然的翻版,而是画家内心世界对自然人生的深刻理解,是画家如何在画中表现自我。书画作为艺术品的创作和欣赏,是要通过心领神会去把握,是很难用具体有形的东西去求得的。其画法应该以似与不似,形似与神似兼备为画法的根本要求。最妙是既能看出画的是什么,又能从画上读到画外余韵,所以说书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美术》杂志社总编辑顾然:“黄兄的‘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则欺世’意境高远,令人钦佩。不知道黄兄可否为此论撰写文章,发表于《美术》杂志。”

    美大名誉校长黄璾:“顾兄谬赞了,在下正有此意。”

    求收藏~求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