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锦绣农门 !
第098章
有钱赚, 宁氏别提有多安心了, 哪怕她再怎么崇拜刘神仙,那也比不上搁在眼前的日进斗金。
王香芹也很安心, 甭管是先前猜测的哪一种可能性, 对她而言都挺好的。
再说朱母, 虽说伴随着老朱家的分家, 宁氏将来赚再多的钱,也不可能再交到她手上了,可这不是还有王香芹的一半分红吗?再说了, 就算最终她落不到一文钱, 以宁氏的性子,赚的钱除了大吃大喝外,剩下的还不得花在灶台和宁氏肚子里的孩子身上?这么一想,朱母也别提有多安心了。
还有就是宁家那边的人, 或多或少谋了个来钱的差事,哪怕不能跟着去石门镇, 可想也知道, 开小饭馆麻烦着呢!如今又不是王香芹上辈子了,市场上啥都有得卖。事实上,宁氏想要的米面果蔬豆制品肉类等等, 没有一样是现成的。
米面要用石磨碾好, 蔬果也要初步清洗,总不能带着泥土直接拿过去,还有豆制品等等, 每一样都很费时间。可偏生,乡下地头的人们,在农闲时最多的就是时间了,拿那些不值当什么的时间去换些钱来,是他们最常做的事情。然而,比起离开家去镇上、县城里打短工,在家做这些原先就做惯了的事情,不但有钱拿,还不用受气,也不用累得家里人替外出的人担惊受怕的。
当然,也不止宁氏的小饭馆缺人,王香芹的猪舍在彻底的扩建完毕之后,又招了几个人。
她那头招人的标准异常得高,要进去帮忙,首先得是老朱家的族亲,还要看平常的为人处世,当然手脚勤快也是必然的。甚至王香芹还要求赤脚医生过来给每个人把脉诊断,确定身体康健才会被正式聘用。
这般高的标准,薪酬自然也不少,也因此大家伙儿都是先紧着王香芹的猪舍去的,没叫这边聘上,再转身去找宁氏要活儿干。
也因为要求太高了,猪舍这边哪怕几次招聘人手,依旧数量不多。好在,那些被聘用上的人都很珍惜这份工作,一个两个的都勤快得很,再加上宁氏的小饭馆消耗猪肉的速度也很快,一时间倒是达到了一个平衡。
……
今年,怕是秀水村过得最忙碌的一个农闲了。
可要知道,这些庄稼人家,最怕的是没钱花没粮吃,完全不在乎出这些力气。想着使使劲儿多干些活,保不准这几个月下来就能攒下一笔不小的钱,那等秋收后再卖一部分粮,自家就可以推翻旧屋重新盖新屋了。
乡下人家一辈子的大事无非就是盖新屋、娶媳妇。
托这些年风调雨顺的福,秀水村这一带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余粮。然而,有余粮在灾荒年间是个稀罕事儿,搁在这年头,还真没啥值得吹嘘的。反而因为日子过得好了,本地的嫁娶花费日渐升高。就拿今年来说,娶媳妇要是不准备个五两银子,你都不好意思出门找媒人说合。甚至好些养姑娘的人家都放出话去,自家姑娘要住新屋。
秀水村临河多水田,离山也不是特别远,因此假如说盖的是泥墙稻草顶的屋子,倒也不算难。
可谁家愿意将闺女嫁到那种只有泥墙稻草顶的人家过苦日子?再不济也要个泥墙瓦房,要是条件好的,还要求青砖瓦房。
——就老朱家分家后盖的那个!
——总不能比老朱家新盖的猪舍差吧?
前头那句话,指的是宁氏他们分家单过后,拿分家银子盖的几大间青砖瓦房。遥远去年那会儿,他们几兄弟全都拿了钱出来,盖的是相差无几的敞亮大屋子,着实羡慕了一村人。好一阵子,外村人来秀水村时,都忍不住指着那几间新屋问,屋主娶媳妇了没?得到了肯定的答复后,还难掩失望神色
而后头那句话就更扎心了,人住的屋子,咋能连猪住的地方都比不上呢?
这也怪王香芹,因为当初分家时,他们四房是跟着朱父朱母住的,加上朱家老屋其实挺牢固的,十年前朱大郎娶媳妇时,才刚刚翻修过。家里人商量了一下,都觉得没必要盖新屋。要知道,乡下地头盖房子都是考虑百年大计的,哪里有大翻修才十年就推倒重建的?有钱也不是这么糟蹋的。因此,他们只是简单的收拾了一下内部,小细节处修缮了一下,再就是换了下房间,主要就是王香芹俩口从西屋搬到了东屋那头,又打了几样家舍,别的大动作倒是没有。
可自家人住的屋子没咋太折腾过,猪舍那头却几乎是一年一个翻新。
原先最早盖的那一排猪舍,倒仅仅是简单的修缮了一下,然而在相邻的那块空地上,却依次盖起了好几排猪舍。
新房子嘛,哪怕它的作用是养猪,那也是好料子盖起来的房舍,最多也就是层高略低了点儿。其实也没太低,弯腰进去多累人呢,王香芹当初设计的就是差不多三米的层高。这对猪舍来说是足够了的,因为是净层高,而且顶部还特地留了五十公分的通气口。不过,谁让这年头流行那种耸起的青瓦片屋顶呢?对比民居,猪舍还是略有些矮的。
就算矮,那也是新屋,是好料子盖的青砖房呢!!
以前只听说过,人比人气死人,眼下就有不少人家拿自家的屋子跟老朱家的猪舍去比,这一比,分分钟心态炸了。
幸好,被王香芹和宁氏这对妯娌俩联手一折腾,村里绝大多数人都多了一笔进项,仔细省着点,回头等粮食收上来了,就能盖新屋了,哪怕没办法一口气盖一排,起码能多盖几间了。
又因为王香芹并不介意招未嫁人的小姑娘,但凡被她选上的,爹娘就开始盘算开了,绝对不能把闺女嫁远了,不然不就白丢了这份工吗?甚至有些干脆就想着不嫁了,了不起招赘嘛,哪有把会赚钱的宝贝闺女嫁出去,再花一大笔钱让傻不愣登的蠢儿子娶媳妇?那也太划不来了。
在这件事情上,宁氏她亲爹宁大河相当得有发言权。
事实上,宁大河不止一次的表示过懊悔,要是再给他一次机会,他一定把蠢儿子嫁出去了,把能招财的闺女留下来招赘,横竖都是自家的娃,假如只能留一个,只要不傻都知道怎么选择。
其他人听了这番话也就哈哈一笑,唯独宁二河听了进去,他是盘算着,宝贝闺女如今跟了她堂姐宁氏,都不求学到多少本事,哪怕只学会一两手好了,他就舍不得把人轻易嫁了。他跟胃口已经被养大的宁氏是截然不同的,他只求家里能有个稳定的来钱路子,都没想过要发大财,每个月赚个二三百文就满足了。毕竟,宁氏是包吃包住的,这个钱纯粹就是白赚的,一年下来往少了算都该有三两银子了。
三两银子代表着啥?
要知道,乡下地头前些年娶个媳妇也就差不多这个价格,而娶媳妇的钱,往往是全家人省吃俭用了好些年才攒下来的。
钱啊,说好赚也好赚,可当没路子的时候,那是你就算愿意豁出去一切也很难真的赚到钱。
……
这些事情,王香芹都看在眼里。
其实,这跟她上辈子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养猪系统有时候是沙雕了点儿,可作用却是毋庸置疑的,哪怕武力值为零,也不能给宿主增加什么魅力啊、颜值啊、智商啊等等。但不得不说,当养猪系统进行到后期时,它改变的并非宿主一个人,而是一大群人,甚至一大片区域。
因为,王香芹一个人是没办法兼顾整个养猪场的。而养猪系统并不能凭空出现全自动化的机械设备,哪怕是王香芹上辈子那种科技水平,也做不到全自动化。
盖一排排猪舍需要人手吧?
养连成片的苜蓿草需要人手吧?
割草、剁草、煮猪食需要人手吧?
还有生火烧水喂食、铲屎挑粪管理衍生出来的果蔬种植基地等等,这些事情试问哪样缺得了人?
这个时候,秀水村的人还不知道,他们接下来会被王香芹带着走。哪怕明知道粮食是农民的根本,可假如种别的经济效应更高呢?不是高出个一星半点儿,而是高出几倍乃至十几倍呢?猪粪能很好的滋养土地,一年两年的兴许效果还不是特别大,可若是十几年几十年后呢?以前就有那种因为灾荒导致人口大量流失的,土地荒芜杂草丛生,哪怕原先还不错的土地慢慢的也不好了。反过来说,只要肯用心养土地,土地是绝对不会辜负你的。
王香芹还在可惜呢,可惜这年头不适合搞旅游经济。
要知道,她上辈子的养猪场,每年光参观游览的人就无数。像她还是不收门票的,但吃喝住行哪样不花钱?还有那种特别高大上的养猪场,每年光是门票钱就是巨大的一笔资金。
真可惜啊,这年头出个门太不方便了,不然弄出个风景区还真挺不错的。
……
秀水村多数人都挺乐呵的,可不管什么情况下,总有极个别的案例。
温氏就属于个中翘楚。
她怀孕了,跟宁氏一前一后发现有孕的,大致算下来,估摸着连预产期都差不多。然而,她这头忙不过来,天天叫苦不迭,那头宁氏却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倒是反衬得她故意搞事装矫情。
但是,人跟人本来就是不一样的。
宁氏这种情况真的是特例,她完全是因为小时候养得太好了。可以说,这年头没有哪家人会跟宁家似的,将几乎全部的收入尽数花在吃喝上头。哪怕有些比较富裕的人家,最多也是紧着金孙喂好吃的,谁在乎一个丫头片子如何呢?
也因此,多数女子身子骨都不是特别好,加上又早早的嫁人、操持家务、孝顺公婆、生儿育女等等,一而再再而三的拖垮了身子骨。
温氏本来体质还凑合,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毕竟温家也确实不穷,加上她刚出生那会儿,家里就她和堂哥两个孩子,倒也不会太过分了。可别忘了,她去年才生过一个孩子,早产不说,产后连月子都没做,就疯魔一般的开始杀鸡。再后来,又是分家单过,又是忙着盖新屋,还有猪毛病倒,以及刚出生的猪丫需要她这个当娘的不离身的照顾……
这一次,还真不是温氏矫情了,是她真的吃不消。
猪丫是去年秋收那会儿生的,到如今连一周岁都不到。她这个年岁的孩子,既不如刚出生那会儿躺得住,又不想两三岁了可以稍微脱开手。等于说,如今的猪丫是顶顶烦人的,屎尿憋不住,吃喝要人喂,还闹着咿咿呀呀的瞎嚷嚷,甚至再过几个月又该学习走路了。
温氏娘家离得远,老朱家又分家了,假如她跟妯娌们相处得好,那兴许还能帮着带下娃,好叫她稍稍松口气。然而,事情就是那么糟糕,她一个帮忙的人都找不到,还被人拿来处处跟宁氏作对比。
也难怪,她跟宁氏前后脚进门,前后脚怀孕,前后脚生儿子……也就是去年那次宁氏没赶上趟,可她生的却是个闺女。她自己也感觉多个闺女实在是没脸夸耀,反而多了个累赘不说,眼下她跟宁氏又一齐怀孕。
她累得要死,每天清晨一睁眼就是犯愁,嗓子眼里都是泛着苦味儿,反观宁氏,那叫一个精神奕奕中气十足,把小饭馆经营得红红火火,生生的把她这个当大嫂的给比了下去。
到这会儿,温氏甚至失去了跟宁氏比较的想法,她只想找个人搭把手。
可惜,男人永远不知道干家务有多辛苦,带孩子有多崩溃。反正朱大郎除了时不时的去一趟地里,就是忙着帮二房赶牛车运食材。钱倒是赚了的,宁氏素来秉持亲兄弟明算账的想法,甭管谁干都无所谓,只要保证东西是好的,她就按车结算钱。
温氏有心让朱大郎回家帮衬一把,却又舍不得那些钱,本来想让朱母帮自己,结果朱母是一天到晚的连个人影都见不着,连她已经想妥当了的苦肉计都不知道要演给谁来看。
又一日,温氏将女儿背在后头,脸色极为难看的去了猪舍那头。
王香芹自打新的连排猪舍盖好以后,就找人弄了个围墙。墙倒是不算高,因为本身也不是防备着那些艺高胆大的毛贼,就是单纯的圈起来,好叫人知道这里头是私人领地。她还找了人帮着看门,是老朱家本家的一位长辈,说的也不是看门,而是震慑,还特地搭了个门房,里头有躺椅有床榻,还弄了个小炉子好煮个茶啥的。反正弄好以后,朱父过来一看是特别嫉妒,差点儿没让他那堂兄出去,换他自己上。
温氏去的是新猪舍,愣是被拦在了外头,偏她还不敢硬闯,谁叫那是长辈呢?
朱家堂伯问她干啥来的,而后才唤了个七八岁大的孩子去里头说一声。足足过了一盏茶的时间,王香芹才一脸纳闷的出来看情况。
“大嫂?”
“娘到底上哪儿去了?为啥我咋都找不着她?还是你说话不算数,又哄她帮你做事?”一见面,温氏就火气很大的开了口,她身子亏了太多,哪怕去年一下子没暴露,却随着这次怀孕,弊端都出来了。
“去给六郎说媳妇了。”王香芹如是说。
温氏惊呆了,她咋也没想到会是这个答案,愣是懵了半晌才不敢置信的问:“你说的是真的?你没骗我?那她不管家里这些事儿了?直接撂摊子啥都不管了?”
王香芹心里没有婆婆必须干家务这种想法,主要是她眼下也不是很缺人手,因此只道:“也没事儿要做的,简单的洗洗涮涮这些小事儿,六郎就会做。吃饭的话,我请了堂婶过来帮着掌勺,雇来的人都在这儿吃,咱们家里人也跟着吃呗。”
大锅饭肯定没有宁氏做的饭菜好吃,可好在这年头多数人都不大讲究。再说了,吃的是白面米饭,还每顿都能见到荤腥,就算手艺略差了点儿,那就怎样呢?白吃的饭菜啊,再计较那么多……不爱吃你回家吃去!
反正老朱家这边一切都挺正常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宁氏的小饭馆消化了太多的育肥猪,偏那些育肥猪本身就是最能吃的,少了一批后,连活儿都轻巧了很多。
温氏没找到朱母,又知道指望不上王香芹,迟疑了一下,转身离开去了三房那头。
彼时,田氏虽然还没出月子,却也已经下床走动了。她生的时候是初夏,热是热了点儿,却胜在不用担心会着凉。感觉身子骨养好了点儿,她就开始在屋前屋后走动了,也没干啥重活,就是喂喂鸡哄哄儿子。
乍一看到温氏,田氏惊着了。
算起来,自打田氏月份大了以后,她还真就没跟温氏正面碰上过。像之前一些热闹的大场面,她是连去都没去,几乎就一直待在她那院子里,只偶尔会去一趟娘家。算下来,她还真就有段时日没跟温氏碰面了。谁知道,一碰面就看到了一个无比憔悴神情萎靡毫无生气的温氏。
“大、大嫂?大嫂你这是咋了?病了啊?”
温氏本来是想好好说话的,因为她知道田氏她娘因为眼睛不太好的缘故,其实在田家那边也干不了太多的活儿,最重要的是,田家不缺人做家务。反而待在田氏这边,有吃有喝不用受气,干的活儿也不重,多数时间还是陪着说说话解解闷,因此就算将来田氏出了月子,田母依旧会留下来的。
就是大清早的过来,到太阳快下山时再回去。
田家也不会计较这些的,只因为老朱家去年分家时,田氏要的最多的就是田产,朱三郎一个人根本就忙不过来,因此多半田产都被田氏赁给了娘家人,收的租子比正常的低了半成到一成。因此,只舍个瞎婆娘过去给田氏帮忙,是任凭谁都挑不出理来的。
温氏打的主意就是让田母顺带看下自家猪丫,反正就是个丫头片子,随便看着点儿就成了,还能省下伙食嚼用呢。
她原本是想的好好的,甚至还在来时的路上回忆了前些年宁氏是如何拍王香芹马屁的,学个十足十那是不可能的,所以她打算略学几句,哄哄田氏,反正最后能得实惠就成,脸面也不是那么重要的了。
结果,一打照面,温氏就变脸了。
还在月子里的田氏因为万事不愁,养得那叫一个白白胖胖,乍一看还道她是宁氏的亲妹妹呢。这年头面黄肌瘦才不招人待见,像这种略有些丰腴的,而且气色养得极好的,在一众农妇里头显得格外的出众。尤其被温氏一衬,原本也仅仅是中等长相的田氏,愣是被衬托成了大美人。
温氏憋气,再憋气。
面对田氏惊讶之中带着不解,又掺杂了些许不敢置信的目光,温氏最终还是没能憋住:“没事!我就是过来看看你,你儿子咋样?”
到底是妯娌,平常可以选择不来往,人家都登门拜访了,还能轰出去不成?这事儿宁氏或许做得到,但田氏决计做不出来。
就这样,田氏领着面色苍白气色极差的温氏去见了养得圆滚滚的儿子,前后也就半刻钟时间,温氏果断告辞。
田氏那头行不通,那牛氏呢?
牛氏去石门镇帮宁氏端盘子去了……
连着几次失败后,温氏彻底死心了,感觉婆家人就是靠不住,她索性让朱大郎明个儿往她娘家跑一趟,问问能不能让她娘来秀水村帮衬一段时间。再这么下去,她怕是真的熬不住了。
**
与此同时,王管家再度从邻县归来,刚进村却发现了村里的异常,恰好有几个老太太在村口大树底下闲聊,提到了最近的新鲜事儿,宁氏那小饭馆。
王管家认不全村里人,可村里人却全都认识他,当下就有人故意扯着嗓门说开了。
“要说老朱家运气就是好,白白的从王家捡了个有本事的儿媳妇。你们是不知道啊,那饭馆子生意可好了,贡猪焖肉那是一出锅就有人抢着要,那队哟,排出去半条街!”
“还是王家没这个福气!跟那贡猪没缘分哦!”
贡猪?
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