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明末阴雄 !
以稻谷为例,这个年头的亩产量在两百十五斤到三百斤之间,如果一个农场五万亩田地,能打到亩产二百五十斤的标准,一共能够收获一千二百五十万斤粮食,则每个雇农都能获得二两银子的奖励。
在此基础上,每增加二百万斤,则增加一两银子的奖励,依次类推,就看各个农场的管理情况了。至于监工和场长的报酬,另有一套算法。
当然,这个数额并不是固定的,会根据一些可客观因素进行调整,比如各个农场所处的地理环境,所种植农作物的种类,还有一年中总的天气状况,这点尤为重要。
现在大明正在经历小冰河期,气候可谓是相当的不稳定,像西北的流寇,主要就是天气末年到崇祯二年连续三年的大旱,使得农作物的产量锐减,甚至部分区域颗粒无收。
即使是这样,他们需要缴纳的赋税却一点也没有减少,活不下去的百姓只能选择揭竿而起,反抗朝廷。
山东的情况稍微好一些,虽然年降雨量也有所下降,但总的来说还是要好过西北的,虽然也有少量流民的存在,但也没有发展到几十万的流民大军,不然的话山东早就一片大乱了。
也就是说,一个农民进入农场劳作,一年下来最少能够有六两银子的收入,如果整个农场的雇农都很勤奋,而且收成都很好,那么他们能够获得的奖励就会更多。
能够省去一日三餐,而且家里自己那三亩田地也不受到任何影响,一年下来还能有好几两银子的收入,对于这些农户来说,绝对有足够强大的吸引力。
而且,孔有德还特意给了一张大饼,那就是足够出色的话,是有机会当上农场的管事,甚至场长的,基本上就算是当官了。
总而言之,只要他们勤奋干活,场长,管事,监工善于管理,农场的收成上去了,对他们每一个人,还有天策军来说都是有益无害的事情。
当然,也可能会存在一些偷奸耍滑,应付差事的情况存在,但这些就不是宋统殷和孔有德需要关心的了,那是各级场长,管事的事情,孔有德只看最终结果。
如果到时候真的搞得很糟糕,比如连一千万斤的底线产量都没有达到,那么他们这些管理者必然会受到惩罚。
而且第一批的场长和管事,基本上都是天策军系统的人,如果任务没能完成,对于他们的惩罚标准就是军法,相信他们也不会拿自己的前途和生命开玩笑。
定下来之后,宋统殷就将招募雇农的公文,张贴到平度城的四门,还有附近方圆二十里内的小镇子,安排了一些政事堂的学员,还有些为了赚点赏钱的说书先生,在现场为他们解读。
暂时只是试运行,等到效果好了,也能发现其中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再行推广。
对于雇农的要求也不是很高,没有不良嗜好,没有大病,勤劳能干,不偷奸耍滑,年龄在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男性即可,其他的要求基本上没收。
公文一张贴下去,就引来了大量的人围观,城门是进出城的必经之路,人流量大,既然发布新的公文,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都驻足围观起来。
李老汉今年快五十了,今天是进城来买锄头的,看到城门口热闹的人群,也停下来围观起来。
他们家一共七口人,除了他们老两口,还有三个儿子一个儿媳一个孙子,原本家里只有两亩地,基本都是他们老两口耕种。
大儿子跟村里的赵老爷家租种了三亩地,地租高得吓人,居然是五成,也就是说自己只能拿到收成的一半,而且这只是名义上的,因为这个五成可不是根据实际产量,而是赵老爷他们家定的产量,基本上就是往年的最高产量,实际上到他们手里只有四成左右,其余的都跪了赵老爷。
剩余两个儿子跟着镇子的木匠师傅当学徒,没有工钱但管饭,这样下来,虽说一家人不至于饿肚子,但日子也是过的紧巴巴的,吃穿用度还得精打细算。
没想到,这样的日子还有到头的一天,他们也能迎来属于自己的好日子。
原先听说的叛军,哦不,应该叫天策军,简直是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无恶不作,但是一个月前开始,居然给他们分土地了,分的土地数量很多,按照家里的人数,一人三亩的分配。
而且不管男女老少都有份,连他两岁的孙子都有。
一番分发下来,他们家的土地也就从两亩,直接攀升到二十一亩,至于赵老爷家的三亩地,直接就不租了。就当是免费替她们干了半年的活,孔将军分给他们的地只要两成的租子,谁还去种那六成租子的地啊。
而且这新分配给他们的土地,里面还有赵老爷的几亩,据说都是没有地契的黑田,不过不包括当初大儿子租种的那三亩,听说赵老爷直接被分出去四百多亩地。
这不,现在家里有田地了,三个儿子都回来伺候庄稼了,农具就不够用了,自然要进城买一些,为此他特地赶了个大早。
至于赵老爷的报复,他们也不担心,就算给赵老爷十个胆子,他也不敢这么做。
就在前天早上,隔壁村的二狗子来他们村通知,说是给他们分土地的官老爷说的,要在他们村举办一个什么公审大会,据说是要杀他们村的刘老爷,想看热闹的就赶紧去,去的晚了就没得看了。
他平时就爱凑热闹,现在有这么大的事情,自然要去看看,而且隔壁村离着他们村只有四里多,不用多久就能走到,于是拉上几个想去看的邻居,一起去瞅瞅了。
去了之后才发现,那个什么公审大会就在村口举办,就像是过年过节举办庙会一样,还专门搭起了台子,台子下面人山人海,差不多有近千人,看样子其他的村寨都来了不少人,而且还不断地有人前来围观。
二狗子当时没说清楚,李老汉也不知道到时怎么回事,就找本村的村民打听了一下,才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
原来,他们村的刘老爷有两百多亩黑田没有地契,就被天策军收走,然后都分给村里的农户,但摄于天策军的武力强大,不敢反抗。
等到土改工作组和护卫的天策军离开之后,刘老爷就开始发威了,他是害怕天策军,但他可不怕这些村民,就指使蓄养的十来个狗腿子,想把这些土地强抢回来。
摄于平时刘老爷的威势,大部分分到他家土地的村民,敢怒不敢言,只得怪怪的把土地交出去,但有几户人家穷日子过怕了,不想再回到以前那种忍饥挨饿的生活,于是拼死保护自家的土地,跟刘老爷的狗腿子发生了打斗。
好几个人都被打伤了,其中李老汉认识的赵铁柱被打断了胳膊和腿,背上也挨了好几棍子,差点就被打死了,要不是他的几个儿子和兄弟看到情况不对,就立马把他保护起来,恐怕命都没了。
赵铁柱的儿子打不过刘家的家丁,而且自己也受了伤,但他咽不下这口气,而且好不容易到手的土地又被抢走,老爹也不知道能不能熬过去,而且以后又得过那种苦日子,于是心一横,直接就去了平度城。
结果就在当天夜里,一队二十来个威武的骑兵,直接冲进了刘老爷家的宅院,然后将刘家的一家老小全都抓起来,并且派人通知邻近的村落和集镇,派几个人来参加什么公审大会。
知道这些之后,李老汉也很有兴趣,就等着这场大会开始呢。
看到人来的差不多了,当初负责给他们分田地的一个姓催的官老爷上台,然后重新将此事宣讲了一遍,而且讲的更为细致,将刘老爷的罪行说的更加清楚明白。
紧接着,赵铁柱的儿子也登台了,将前一天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遭遇重新讲了一遍,不仅如此,还把以前刘老爷如何欺压他们,殴打他们的经过讲述了一遍,兴许是想到他父亲赵铁柱被打成重伤,一时间涕泪俱下。
接近着又是几个农户上台,有人借了刘老爷的钱换不上,年仅十二岁的女儿直接就被刘老爷的儿子抢走了,说是要抵债,然后被卖到不知道哪里去了。有人拖欠了刘老爷家的地租,直接被刘老爷派家丁护院殴打一顿,然后把家里值钱的东西都抢走了。也有人只是走在路上没有给刘老爷让路,就被他的狗腿子殴打一顿.
类似的事情很多,台下的农户们也被这样的情况所感染,尤其是本村受过欺负的农户,也都纷纷要求上台,控诉刘老爷的罪行,甚至有些人还呼喊着杀了刘老爷,为被他祸害的乡亲报仇。
开始只有零星的一两个人,没过多久就如波涛一般,汹涌澎湃,都在喊着杀了刘老爷,不少人想到自己的遭遇,也都留下了泪水。
随后那个姓催的官老爷上台,宣布对刘财富也就是刘老爷的处理决定,鉴于他罪行累累,而且反对清查田亩,使用暴力手段殴打百姓,抢夺田地,判处他死刑,立即执行。
随即,五花大绑的刘老爷被押了上来,一个兵士上前,用手中的火铳,对着刘老爷的脑袋,随着一声轰鸣声响起,刘老爷的脑袋开了一个大窟窿,无力的倒了下去。
当时场面一片寂静,愣了好一会,才有一个胆大的上去试探鼻息,确定没有呼吸之后,高呼一声“刘老爷死了!”
随即人群中又是一片欢呼,响彻天地,连过来看热闹的李老汉也情不自禁的跟着欢呼起来。
但这还没完,紧接着姓催的官老爷又下令,让人把刘老爷的几个狗腿子押上来,根据百姓们的供述,针对其中几个充当打手最为卖力的家伙,手上沾着人命的,直接枪毙。
随着几声枪响,一共五个狗腿子也都和刘老爷一样,去见阎王了。
同样结局的还有刘老爷的大儿子,他几位好色,村子里面至少有用三个姑娘被他玷污,其中两个承受不住直接跳河自杀了。
这些尸体,直接就被挖了个坑埋了,而且不允许他的家眷们进行安葬。
刘老爷的家眷,暂时被安排伺候前一天被他们打伤的人家,知道他们康复为止,说白了就是以前别人伺候他们,现在他们伺候人家,风水轮流转。
他的土地则全部被没收,家产的一部分用于补偿那些受害的农户,其余的也都被充公。
在村子里面耀武扬威了几十年的刘家,就此烟消云散,以后也不会存在刘家这么个大户了。
仅仅为了那两百多亩土地,就闹得如此下场,村里还有其他的大户,此刻也都戚戚然,生怕步了刘老爷的后尘。
而李老汉回去的路上,也在不断地思索,他们家虽然不像赵铁柱这么惨,但受赵老爷的欺负也不少,就比如大儿子租的三亩地,说好的五成租子,实际上却按照六成收的,之前也发生过争执,他们也挨过打。
他就在想,如果赵老爷也跟刘老爷一样做,那么会不会也落得这么个下场呢?
回到村子之后,他就和其他几个一同去看热闹的村民一起,逢人就讲述在隔壁村子看到的情况,其他人越是听的稀奇,他越是来劲,甚至他们村的赵老爷在附近时,他还故意提高音量,说的异常兴奋。
而且他也发现了,自从隔壁村的刘老爷被当众处死之后,他们村的刘老爷就低调了许多,不再是那副趾高气昂的样子。
今天早上从村里出来的时候,碰巧遇到赵老爷,他大着胆子跟赵老爷打了声招呼,赵老爷也和和气气的回了一声,甚至还主动让开道路,让他先过,跟以往的情况判若两人。
所以,李老汉今天的心情特别好,所以看到城门口的告示和围观的人群,也不急着去买农具,反而饶有兴趣的围观起来。(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