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农业大亨 > 41.第四十一章

41.第四十一章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农业大亨 !

    托萧清黎的福, 上山的人都分到了好几截树,杨衣锦也是后来才知道萧清黎也不是在随便砍树的, 都是李平他们找好了告诉萧清黎, 让他去砍。

    这些树多半都是一些活不了的树,要么就是只剩下树干没有树枝的。

    砍了这么多树, 几个小哥儿和两个女人肯定是扛不动的,重活就全部都包在杨衣锦身上了, 挨个给人送到家去了。

    而他们家分到的自然是最多的,至少在他们农忙期间是不用再担心没柴烧了。

    萧清黎回家后看到多了两头小羊,又稀奇了好半响, 跟着几个小孩儿围着转圈看小羊,没看出多大名堂倒是把自己给转晕了。

    杨衣锦看着觉得好笑, 这被千娇百宠长大的人, 在很多时候都像个孩子一样, 看到什么都觉得稀奇, 也很容易被吸引。却也越发的吸引人。

    杨衣锦只想快点再快点, 等到那个时候他能说出跟萧清黎一起走的话。

    杨衣锦的赚钱大计正在慢慢的实行着, 在县城没能买到小猪崽, 不过回来后杨衣锦就跟杨德富说了,让杨德富在村子里问问。

    杨德富听到这话立马就说:“赶巧, 昨个儿你德喜叔家的母猪刚好生了一窝,整整有十头小崽子呢, 昨个儿修房子修到一半就被家里人叫了回去。现在下崽不是个好日子, 这猪崽子都卖不出去, 你要是想要我就跟你德喜叔说一声,留两个。”

    杨衣锦其实更想全部都要了,就对杨德富说:“爹,你跟德喜叔说,最少留两头,如果还剩的有多,也全部都要了,我们养了是卖的,多也不怕。”

    杨衣锦这么折腾,杨家人都随着他去了,杨德富比柳翠姑好说话,直接点头答应了。

    说完这事儿杨德富就提起了别的事情,“这田里的稻谷也该收了,修房子这边也得停个半个月,村里的人都要忙农活,我们家也得早点打算才是。”

    杨衣锦问:“爹,那这房子要多久才能修完?”

    “快了,再有两个月就差不多了,中间耽误些时候,估计等到冬月就能修好了。”杨德富说道。

    “那现在也应该去找人打家具了,那我明天就去找人。至于田里,爹,你别担心,我们家这么多人呢,肯定要不了多久就能把稻谷都收回来的。”

    “我倒不是担心这个,主要是怕天气不好,稻子晒不干就不能装到谷仓里去,都没地方能放,所以就得挑着日子来。”

    杨衣锦对这些也不太熟,就听杨德富安排了。

    家里之前开出来的荒地全部都种上了菜,只要是能吃的,不管什么季节的,杨衣锦都种了,原本还打算着要再去买些地开出来,现在要忙着秋收,那就只能暂时先放着了。

    秋收的日子定在了八月中,杨衣锦将家里所有能摘的菜全部摘了送到县城去,然后跟这些公子哥们说了等秋收完了才有时间来送菜了,还收到了好些哀怨的眼神,不过杨衣锦都没理会就是了。

    田里遍地金黄,一眼望不到头,谷穗饱满,颗粒也大,是丰收的象征。

    这一整片的田是好多户人家的,到处都是人,戴着草帽弯腰在田里用镰刀割稻谷。同时也伴随着此起彼伏的打稻谷的声音,还有这些农人自创的一些没有词的调子,在嘴里喊着,让听的人为之一振,似乎干活都更有力了。

    收稻谷是一件很苦的事情,需要长时间弯腰割稻谷,如果田里没水还好,要是有水,那就更加费力了。

    将稻子从稻穗上打下来也一样是个力气活,举着稻草一下又一下的在打臼上敲打,一直在重复。不过这些也似乎是一件美事,两个并肩而立的人你起我落,敲打的声音仿佛鼓点一般,听在耳朵里虽不算悦耳,却也觉得欢喜。

    两个熟手在敲下全部的稻子之后将稻草立在桶边上,凑到一定的量就取几根稻草将其绑住,稻草围一个圈,然后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将稻草固定,绑好之后一抬手扔到旁边,动作潇洒又利索。不曾见过这些的人看起来真觉这是一幅画一般。

    杨衣锦跟着家里的人在自家田里割稻子割了两天,然后又去打,学怎么绑稻草,从生疏到熟练,也不过几日的功夫。虽说觉得劳累,可心里看着这金黄的稻子,心里怎么都是高兴的。

    萧清黎不想下田,就干起了另外一个苦力活,往家里背,口袋都是用布做的,背一袋回去倒在家里早就铺好晒席上晒干,然后再拿着布袋子过来装下一口袋。

    听别家那些每天只负责过来送水送饭的哥儿全然不一样,可以说是非常能干了。

    也没人让他一定要做什么,都是萧清黎自己主动要来帮忙的,对他来说不是什么难事,反而会觉得很有成就感。

    今年的秋收有了萧清黎和杨衣锦两个劳动力,杨家今年比往年可是快了几日。

    在别人家才把田里的稻子收完的时候他们已经将地里种的豆子什么的都全部收回来了。

    今年老天爷心情似乎格外的好,整个八月几乎就没见过雨,所有收回来的粮食全部都晒干进了粮仓。

    整个丰收一直持续到九月初才彻底结束。

    当忙完之后,柳翠姑杀了家里一只鸡,又把杨衣锦赶去河边抓了几条鱼回来,家里好好的吃了一顿。

    吃饭的时候柳翠姑问杨衣锦,“三娃子,你这有些日子没去县城了,这么久不送菜去,那大户人家不会不高兴吗?”

    杨衣锦道:“明日正好赶集,我明天就送过去了,之前也跟他们说了家里要忙着收庄稼,等大哥二哥还有清黎都跟我一起去,多送点。”

    柳翠姑点了点头,“也成,让你二嫂也跟着一起去,去买点布回来,把衣服给做了。今年日子过的好,收成也好,给每个人都做件新衣服穿。”

    这挺好的,杨衣锦没什么意见。

    不过李双珠有问题,“娘,这还有不到半个月了,家里这么多人这衣服能赶的出来吗?”

    杨衣锦听着这话就觉得不太明白了,“二嫂,怎么衣服还要赶着做啊?先穿着旧的,等新衣服出来再穿新的不就成了。”

    杨家人捧着饭碗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时候他们才想起来杨衣锦忘了以前的事情。

    柳翠姑开口跟杨衣锦解释道:“我们倒是不记得了,这衣服赶出来是要在金收节那日穿的,就是九月十五,也就十天的样子了。”

    杨衣锦听着更加懵了,“娘,金收节是什么?”

    萧清黎也没听过,一脸好奇的看着柳翠姑,想从她嘴里知道答案。

    “这金收节啊是我们九河县才有的,就是每年的九月十五这天,家家户户都收完庄稼了,整个村子的人就在这一天要摆桌吃上两顿大锅饭,高兴高兴,也是想来年能更好。”

    柳翠姑这一解释杨衣锦就明白了,金收节就是为了庆祝丰收的,是这儿地方习俗。

    柳翠姑还跟他们说了这一日每家每户都得拿五斤白米五斤苞米,还有两斤肉,有些人去年定好的人家还得拿鸡鸭去,还有人要去河边捉鱼,总之来说,就是全村人都出动,好好吃上两顿,庆祝丰收,也表达他们内心的喜悦。

    有这样一个节日也挺好的,“娘,我们家里人多,也只有你跟二嫂会针线活,这要每个人一件新衣服肯定是做不出来的,我们就干脆买成衣好了。”

    柳翠姑听到这话立刻就反驳,“那怎么成呢,成衣多贵啊,这多出来的钱还能多买两匹布呢。”

    “娘,可是现在也来不及了,你也说咱们家今年日子过的好了,差也差不了多少,就买成衣吧,穿上新衣大家也都高兴。”杨衣锦劝说道。

    杨德富这个时候开口了,“老婆子,这事儿就听三娃子的就是,咱们家里都修房子了,要是到时候穿不上一件新衣服去,也让村里的人笑话不是?”

    这金收节是除了过年和祭祖之外他们最看重的节日了,只要是家里有这个条件的都会穿新衣服,往年他们家穿不了,今年难得有余钱了,柳翠姑自然也是想面子上更好看点。听到杨德富的话,犹豫了下点头答应了。“成,那就买成衣,你们把这几个小的也带去,我在家里看着。”

    几个小孩儿听懂了这话,立刻高兴的饭都不吃了,下地就高兴的跳了起来。

    大人也没说他们,毕竟这确实是件值得高兴的事情。

    ……

    二十天时间,杨衣锦菜地里的菜是长了一茬儿又一茬儿出来,除了自家吃的之外其他的杨衣锦都控制了生长,还是嫩嫩的。

    早上,天才刚刚亮,草上还布满了露水,杨家的人就早早的起来了,全部去地里摘菜。

    看着枝头的黄瓜茄子,杨耀祖随手就摘了一个黄瓜擦了擦吃,刚吃了一口就说:“这黄瓜的味儿怎么跟我以前吃的不一样,这生黄瓜吃着好吃的很,比炒的还好吃。”

    他们吃惯了自家的菜所以没觉出来有什么不同,不过这一生吃就觉得不同了。

    听到杨耀祖的话其他人也都摘了个小黄瓜尝,吃着果然觉得比以前吃的好吃。

    萧清黎忍不住戳了戳杨衣锦说:“果然是你动了什么手脚。”

    杨衣锦但笑不语,没解释,而杨家人只是稍微的疑惑了会儿之后也没再说了,专心的摘菜。

    就这几块地,装了整整四背篓,量多的下人。

    摘完了菜后回家吃了柳翠姑做的烙饼,然后就大人拖着小孩儿往县城去。

    有孩子在,走路走的慢,还碰上了不少村里人,有些不喜欢杨衣锦的人看到他们背着的菜还嘲笑了两声,说他们肯定卖不出去,县城那么多卖钱的,哪里有他们什么事。

    杨衣锦没说话,倒是杨耀祖先听不下去直接还嘴了,“卖不卖的出去跟你有关系,别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那人还想说点什么,但是被身边的人拦住拉走了。

    杨耀祖还气着呢,“又没让她买菜,管闲事。”

    杨衣锦拉了拉他,“二哥,行了,没什么好生气的,我们把人记住就行了,反正有她求我们的时候。”

    杨耀祖这才哼了一声不说什么了。

    他们到了县城后直接去了孙府,将全部的菜都送到孙府去,之后给其他几户人家的就由孙府安排人给他们送过去。

    就这些菜,杨衣锦收了将近三两银子,第一次看到的李双珠惊的不行,“三弟,怎么…怎么这么多?”

    杨衣锦笑着说:“自然是因为我们家的菜好了,二嫂,这你拿着,等会儿给几个小的多买点吃的。”杨衣锦直接给了李双珠一两银子让她拿着用。

    李双珠还没回过神来,之前知道赚钱,可怎么都没想到会赚的这么多,三两银子啊,就是这么点菜,要是以后卖的多了,那得多少钱?

    李双珠觉得自己完全算不过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