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驱胡逐马鏖西北 !
“西北王”胡宗南
引子
玊玉教授问:“我们下面该讨论什么问题呢?”
小刘想了想,说:“战前还应该有一项重要的工作,就是调兵遣将,特别是选择军事指挥官。”
小王忙说:“我想是这样的。老师,你为什么在上一个专题中,不讲这个问题呢?”
玊玉教授说:“你们提的问题好哇。我同意你们的观点。这个问题不同于一般的战前准备工作,它直接影响到作战的成败。所以,我准备把这个问题单独拿出来和你们讨论。”
小王说:“呵,我明白了。作战之前,首先要考虑的是,让谁来指挥,也就是选将。”
玊玉教授翻开自己的著作,说:“我给你们读《孙子兵法》中的两段话:‘知兵之将,生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这段话,阐述了将领的重要地位。蒋介石作为一个政治家,当然懂得这个道理。他会安排谁来指挥呢?”
小刘问:“有人说,蒋介石手下战将如云,最有名的是他的‘五虎上将’:‘千将’陈诚、‘忠将’顾祝同、‘福将’刘峙、‘飞将’蒋鼎文、‘虎将’卫立煌。蒋介石应该在‘五虎上将’中挑选一个来指挥这场大战吧?”
小王急忙说:“也不一定。何应钦、李宗仁、杜聿明、薛岳、傅作义、阎锡山、王耀武、白崇禧、邱清泉、黄伯韬,等等,他们都是国民党军队的高级将领,久经沙场,作战经验十分丰富,蒋介石也可以从他们中选择一个。”
玊玉教授点点头,说:“在西北战场上,蒋介石选择的是胡宗南。让胡宗南指挥西北战场,这不是蒋介石一时心血来潮、意气用事的安排,而是他深思之后的精心选择。”
小王和小刘都感到困惑,问:“蒋介石为什么看中了胡宗南呢?胡宗南有什么特别之处,让蒋介石特别器重?”
玊玉教授笑着说:“我们一些历史作品有一个缺点,喜欢将反面人物概念化、脸谱化、简单化。在许多人心目中,胡宗南是一个庸才、蠢才,轩鹤冠猴。胡宗南这个人在国民党军事集团中地位并不低,被时人称为‘西北王’。在当时的情况下,蒋介石决定由胡宗南指挥西北战场,是对还是错?历史是最公正的裁判。让我们先回顾那段历史,怎么样?”
“好的”,小王和小刘齐声说道。
历史重构
1
1896年5月1日,胡宗南出生在浙江省镇海县陈华埔,原名胡琴斋,字寿山,后来改名为胡公明、胡宗南。岁时,胡宗南的生母王氏病逝,父亲胡敷政在浙江湖州孝丰以经营药业谋生。幼年的胡宗南孤苦伶仃,处境凄凉,在艰苦困苦的生活中磨炼出坚韧果敢与吃苦耐劳的个性。190年,胡宗南随父定居孝丰。次年,胡宗南进入私塾,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头脑中产生了一些“忠君报国”的观念。1909年,进入孝丰县高等小学堂学习,初步接受了西方文化的影响。他学习非常用功,成绩优异,思想激进。1911年11月1日,孝丰宣告光复。胡宗南异常欣喜,毅然剪去自己头上的辫子,以响应革命,在全校学生中,胡宗南是第二个剪辫子的学生。这年,胡宗南虽然只有16岁,长得瘦弱,但比一般的学生勇敢。一次,他携枪和村人一道,深入山村之中讨伐啸聚深山的土匪林金魁,与土匪激战数小时,终将土匪赶走。这大概是他参加的第一次军事活动。
191年春天,在朋友资助下,胡宗南考入湖州的一所公立中学学习,1915年夏毕业。在三年多时间,受到这所学校反帝爱国思想的熏陶与近代文化知识的系统教育。毕业后,当了一名小学老师。闲暇时,他喜欢到各地游历。191年假期,他到东北、天津、北平、绥远等地考察,亲眼所见,一批又一批的日本浪人在长城内外穿梭不息,为非作歹、气焰嚣张,忧心忡忡地和同事们说:“十年以后,日本将是中国之大患。我国的东三省将首先遭到日本的侵略与祸害。”这番言词,让同事们佩服至极,他们没想到,年轻的胡宗南具有如此深深的忧国情怀与敏锐的军事眼光。
19年底,胡宗南报考黄埔军校,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开始了他的戎马生涯。194年11月0日,胡宗南从黄埔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刚建立的军校教导一团第三营第八连任少尉见习,不久,被调到团部直辖的机关枪连任中尉排长兼代班职,即以排长职务直接指挥机枪作战。该团团长是何应钦,它是国民党建立的第一支“党军”。
“党军”体制是在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新型军事领导体制。它从黄埔军校开始,然后推广到国民党其他部队。主要由党代表制度、政治部制度和党部制度组成。
第一、党代表制度。军校设立党代表一职,负责监督学校的一切工作,军校的一切命令必须有党代表的签署。总理、校长、党代表组成校本部,作为军校最高领导机关,隶属于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校长及党代表对国民党总理负责,以“党权高于一切”为原则,“除实行政治训练外,凡军队一举一动、一兴一废,均受其节制,以示党化。”国民党借鉴苏俄红军“支部建在连上”的经验,在军、师、团、营、连各级设立党代表(连一级有的称为政治指导员)代表党执行对部队的管理和统帅。194年10月,北方冯玉祥的部队从北洋军阀行列中分裂出来,拥护国民革命,改编为国民军;后来为协助广州国民政府北伐,冯玉祥部于五原誓师,成立国民军联军。党军体制在国民军联军中也得到推广。国民党中央委任冯玉祥为总党代表,军一级未设党代表,师一级以下设立政治指导员。
196年月19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颁布《国民革命军党代表条例》,进一步规范军中党代表的权利与义务。国民革命军实行党代表制度的目的是:“为灌输革命精神,提高战斗力,巩固纪律,发展三民主义之教育。”《条例》规定:“关于军队中之政治情形及行为,党代表对党负完全责任,关于党的指导及高级军事机关之训令,相助其实行,辅助该部队长官,巩固并提高革命的军纪。”“党代表为所属军队之长官,其所发命令与指挥官同,所属人员须一律执行之。”“党代表有会同指挥官审查军队行政之权”,但“党代表不干涉指挥官之行政命令”,如果“认为指挥官之命令有危害国民革命时,应即报告上级党代表,但于发现指挥官分明变节或叛党时,党代表得以自己的意见,自动设法使其命令不得执行,同时应报告上级党代表及军事委员会主席”。在党代表与军队党部意见分歧时,“有停止该党部议决之权,但同时应将理由速行报告于上级党部及政治部”。“军事长官拥有指挥部队之‘能’,党代表拥有领导部队之‘权’。‘权’‘能’分治。”国民党通过党代表与军事主官并行的“党政双轨制”,将军权置于国民党的掌控之中,保证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
第二、政治部制度。在部队设立的政治部,是国民革命军中执行政治工作并受“党的指导,根据党的主义、政策去训练士兵和民众的特设机构”。政治部起源于黄埔军校。政治部编设了总务、宣传、党务个科和编译委员会、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官等,并按组织编制明确分工。195年8月国民政府改编国民革命军后,在国民革命军8个军的军、师两级也都设立了政治部。在北方国民联军中,军和独立师以上部队也设立了政治部。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设立了政治训练部,后改组为国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军事委员会总政治部,总政治部下设宣传、组织、训练、党务等科及各项特种委员会。团以下则设立政治指导员,职权与同级军官相同。政治部主要任务是:对内,负责对全体官兵进行政治训练和指导党务活动,以使他们具有正确的政治意识,增强革命精神,遵守纪律,信仰主义,保证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对外,负责宣传和组织群众,以实现孙中山提出的武力与民众相结合,使人民群众支持革命军队的行动。政治部控制着各军、师、海军局、空军局、中央政治军事学校及总参谋部和军需部中的所有党代表,指导军队中所有党、政治、文化和群众发动工作的开展,在权力系统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第三、党部制度。黄埔军校、国民革命军均设立了公开的国民党党部,属国民党中央领导,下设区党部和区分部;北方国民联军也设立了最高特别党部,以此来加强对部队的控制。194年7月6日,成立黄埔军校特别党部,蒋介石等5人被选为执监委。各部处设有党小组,平均每小组约14人,党小组长负责监控学员的思想和行为,检查他们的阅读材料。国民革命军在连、团、师、军设立党部,旅、营级不设党部。在各级特别党部的组织构成上,团级以上党部设执行委员会,执委9人,候补执委人,分管宣传、组织和财务等,设监委若干。连级设队党部,只有执行委员会,执委人,候补人,不设监委。排、班级不设党部,只设党小组,设正副组长各1人。党部在党员中间开展教育活动,并以党纪约束党员。
党代表、党部、政治部三位一体。其中,党代表制是核心,其代表国民党对军队的领导,领导政治部的工作;党部直属于党代表,负责对党员的教育与监督;政治部负责实施思想政治工作。中国国民党通过这一制度建立了不同于军阀独裁的新式军队。这支军队具有进步的革命精神、高昂的士气,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勇往直前、所向披靡。抗日战争其时,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曾高度评价这种体制,说:“那时军队设立了党代表和政治部,靠了这种制度使军队一新其面目。一九二七年以后的红军以至今日的八路军,是继承了这种制度而加以发展。”
在这样一支军队中,胡宗南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进步很快。任职后,胡宗南随部参加东征,在作战中表现勇敢。何应钦说:“棉湖之役余率第一团与敌苦战,宗南弟以机枪连排长,掩护本团作战有功,自是即崭露头角,深为领袖所器重。”战后,他因战功被提升为机枪连上尉副连长,开始受到蒋介石的注意与赏识。
195年7月1日,广州国民政府成立,并对所辖军队整编,将各军统一整编为“国民革命军”。9月8日,蒋介石宣誓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职,下辖三师九团,分别由何应钦、王懋功、谭署卿担任第一、二、三师的师长。胡宗南调升为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第二营少校副营长。数月之后,因战功晋升为营长。在国民革命军的两次东征中,胡宗南表现角立杰出,在黄埔生中崭露头角,受到许多人的推崇。当时黄埔军校流传这样一句话:“文有贺衷寒,武有胡宗南,能文能武李默庵。”这种说法虽有夸大,但胡宗南表现出较好的指挥能力与勇敢的战斗精神,这是事实。
胡宗南是一个非常有心机的人。他知道蒋介石是他的浙江同乡,就竭力巴结蒋介石。蒋介石出于不可告人的目的,千方百计地在黄埔军校笼络与栽培效忠于己的青年学员,经常对学员训话。蒋介石还定期抽出时间,单独召见学员谈话,询问他们的籍贯、家庭、年龄与经历,考察他们的身体、思想与才干,给予鼓励与抚慰,从中发现了胡宗南,便有意加以培养。胡宗南与蒋介石一拍即合,对蒋介石言听计从,逐渐成为蒋介石最信任的得意门生。当蒋介石向右转变时,胡宗南坚定地站在了蒋介石一边,反对共产党。在蒋介石的眷顾下,胡宗南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北伐战争打响不久,胡宗南就成为主力第一军中的上校团长。胡宗南指挥若定,屡立战功,更受到蒋介石的青睐。19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制造了四一二反革命事件,在南京建立政权。已经升任第一师少将副师长的胡宗南,伙同其他将领一首,发表《拥护国民政府清除共产党完成北伐通电》,支持、拥戴蒋介石。内心里,胡宗南对蒋介石的“清党”行为并不完全赞同,私下里对自己的亲信说:“清党在军队容易。问题在青年与农民。今后农民问题如不解决,中国的命运前途,是堪忧的。”可以说,胡宗南的这一见解一语中的,道出了国民党的致命弱点,显示出胡宗南的过人之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