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新战国策——二战风云录 !
第三十七回看风头意大利宣战
观阵势不列颠固守
虽说墨索里尼临阵脱逃,并暗中与英国人勾搭,但他并没有使意大利采取完全中立,只是使之处于“非交战状态”而已。大战开始后的第一个秋天,罗马-柏林轴心发生龃龉,双方官员互相指责:意方指责德国人没有履行前一年6月间的协议,从意大利的南提罗尔撤退日耳曼族人;没有按月供给意大利100万吨煤。德国人则指责意大利人未能突破英国的封锁,将原料供应德国;意大利同英国和法国大做买卖,趁机发财,包括把战争物资出售给它们。齐亚诺的反德情绪愈来愈强烈。
面对希特勒的参战压力,墨索里尼忐忑不安。他想,从眼下看,希特勒在节节胜利,如果迟迟不参战,万一希特勒“大功告成”,不仅他要独吞胜利果实,而且也因为“软弱、胆怯”,使自己脸上无光。参战吧,又怕将来不可收拾,冒灭顶之险。经过反复考虑,月1日他给了对方一个模棱两可的答复,对里宾特洛甫说,问题不在于是否与德国一起作战,而在于什么时候一起作战。时间的配合是需要慎重考虑的。他还不得不明确说明,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能长期作战。他不能像英法两国那样,可以每天花费10亿里拉。
里宾特洛甫虽然没有使墨索里尼同意确定参战日期,但已经诱使他同意参战了。可德国外长一走,墨索里尼又犹豫起来,经过反复思考,他觉得对英法开战还是胜算不多,想劝阻希特勒发动大陆攻势。并且希望在勃伦纳与德国元首会谈时,能够实现这一愿望。
1940年月18日清晨,两个独裁者各自的专车徐徐驶入阿尔卑斯山下的勃伦纳隘口车站。作为对墨索里尼的让步,会谈在领袖的私人车厢里举行。但发言几乎还是希特勒一个人。经过元首天花乱坠的动员和开导,墨索里尼终于认识到:“保持中立一直到战争终了是不可能的;与英法合作是不可想象的;如果意大利不愿意摈弃并且变成一个二等国家,参战是不可避免的。”
就在墨索里尼提出问题,希特勒作了进一步说明,但不愿推迟他在西线的进攻。他建议意大利提供一支强有力的部队,协同德国部队沿瑞士边境向罗讷河流域挺进,以便从背后绕过法、意边界上的阿尔卑斯山前线。在这之前,德国主力部队应该已经在北线把英国人和法国人打退。希特勒继续说:“敌人在法国北部被击溃时,意大利参战的时刻就来到了。只要把法国收拾掉,意大利就将称霸地中海,英国就不得不求和了。”
就在希特勒教唆墨索里尼马上参战,英国政府也在千方百计加紧对“领袖”做争取工作。英国和意大利两国之间的传统友谊,早在加里波第和加富尔时代就开始了。意大利北部从奥地利统治下获得解放的每一阶段,都曾获得维多利亚时代的同情。这已经养成了一种亲密而持久的感情。墨索里尼上台和作为反布尔什维克主义的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在其最初阶段,曾受到英国政府的热情赞扬和强有力的支持。
1940年5月,丘吉尔继张伯伦接任首相后第六天,丘吉尔根据英国的决定,给墨索里尼写了一封呼吁信,希望两国排除战端,重归于好。
意外长齐亚诺认为,丘吉尔这封信“威严而调高”。即使墨索里尼也不得不对它有很高的评价。但领袖反应冷淡,他在两天后即5月18日回信说:“我之所以回答你的来信,是为了告诉你,阁下一定知道,我们两国处于敌对阵营的历史的和偶然的重大原因。不必追溯得太远,我愿意提醒你,贵国政府195年在日内瓦率先提出要对意大利进行制裁,当时意大利不过是为了要在非洲的阳光下获得一小块空间,它丝毫未损害贵国或其他国家的利益和领土。我也愿提醒阁下看看,意大利在它自己的领海内居于受人奴役的屈辱地位。”
在结尾,墨索里尼明目张胆地说:“假如英国对德宣战是基于《英波条约》,那么,基于同样的理由,意大利必须遵守《德意条约》的诺言。不管发生任何事情,意大利仍然要遵守钢铁盟约,而且它将成为意大利今天和明天对外政策的指针。”
从这时起,墨索里尼把自己的命运和希特勒的命运拴到了一起。5月9日,他通知意大利三军参谋长们,他已正式决定在6月5日后的任何适宜的时候宣战。在希特勒的要求下,宣战日期延迟至6月10日。
在西部战场,希特勒旗开得胜,正大步前进,英法北方各集团军的命运岌岌可危。法国总理雷诺飞到英国,同丘吉尔讨论他们心中所忧虑的问题。墨索里尼可能在近日随时宣战,这样就要在法国燃起另一条战线。用什么办法诱使墨索里尼改变主意呢?这是英法两国领导人面临的最现实而又十分迫切的问题。
根据法国政府的建议,他们曾于5月5日,联合请求罗斯福总统进行干预。在致罗斯福的信中,英法授权他说明:他们了解意大利在地中海地区的领土问题上对英法怀有宿怨,两国政府打算立即考虑意大利提出的任何要求;同盟国允许意大利以一种任何交战国相等的地位参加和平会议;并且他们将邀请美国总统监督现在达成的一切协议的实行。罗斯福虽然照办了,但他的建议被意大利的这位领袖粗暴地拒绝了。
墨索里尼要向英法开战的决定,在意大利参谋本部引起强烈震动。高级将领意见纷纭,他们认为,为了参战,必须更多时间加强战备,但领袖无视劝告,把他们的话当作耳旁风。
末了,墨索里尼把陆军参谋总长巴多格里奥元帅召进威尼斯宫,向他透露意大利要在6月初向英法宣战。巴多格里奥认为,如此草率宣战,不啻是自杀行为,因而提出了严重抗议。这么一来,墨索里尼站到桌子后面,双手插腰,厉声说:“元帅,阁下实在缺乏判断事态的冷静头脑。战争将在9月告终,我为了以战胜国的一员坐在和平谈判的席位上,不惜牺牲数千名战斗员。阁下懂得我的意思吗?”
墨索里尼焦急地等待着宣战日子的到来。6月8日,当他获知德军正面临法国的顽强抵抗时,他感到很愉快。他认为如果德国现在就开始受挫,那么到了战争末期他们的锐气将丧失,疲惫之余,再也不能动弹。那时他墨索里尼就可以耀武扬威了。
6月10日,墨索里尼终于发布了与意大利命运相关的参战宣言。领袖这一次演说,与往日一样,受到广场上法西斯暴徒的狂热欢迎。然而意大利老百姓却深感不安,有如已经预知了即将来临的劫难,街上沉静得异乎寻常,一到傍晚,家家门窗紧闭。齐亚诺在日记里记录了他当时的心情:我感到悲哀,空前未有的悲哀,冒险已经开始了,万能慈悲的上帝,救救意大利吧!
几乎与宣战同时,意大利立即进攻阿尔卑斯边界上的法国军队,英国立即对意大利宣战。被阻拦在直布罗陀的5艘意大利舰只被夺走了。英国海军奉命截夺海上所有的意大利舰只,并将它们带到英国海军所控制的港口。1日晚,英国轰炸机队,经过长距离飞行,在都灵和米兰投下了它们的第一批炸弹。使墨索里尼第一次尝到了报复的苦头。
面对翁伯托亲王指挥下意大利个师的进攻,法国只能集结个师的正规军,以及另外相当于个师多一点的要塞部队。此外,德国强大的装甲部队,正迅速沿罗讷河谷而下,马上将要横断法军的后方。虽然如此,意大利军队还是遭到顽强抵抗,甚至在新阵线的每一点上,都被法国阿尔卑斯部队所牵制住,在巴黎陷落、里昂也落入德军之手以后,意军还无所进展。
对此,齐亚诺在6月1日的日记中沮丧地写道:墨索里尼已经十分丢脸,因为我们的部队还没有前进一步。甚至直到今天他们也没有能够向前推进,正停在进行抵抗的法国第一道防御工事的阵地前。
墨索里尼曾大肆鼓吹自己的军事力量,但从参战一开始就暴露出是虚张声势。这位泄了气的独裁者,在6月17日晚上乘车去同希特勒会商对法停战时,他女婿兼外长齐亚诺对他的沉郁心情作了这样的描述:在旅途中,我们作了详细谈话,以便弄清与法停战提出哪些条件。领袖想占领整个法国领土,要求法国舰队投降。但他知道,他的意见只有参考的价值。战争是希特勒赢得的,意大利并没有参加任何积极的军事行动。有最后决定权的只有希特勒一个人。
这次会谈的秘密备忘录表明,希特勒决定,最重要的问题是不让法国舰队落到英国人手里。他还担心法国政府逃到北非或伦敦去继续战斗。由于这个理由,停战条件一定要“温和一点”,要能保持“一个在法国领土行使职权的政府”,并且使法国舰队“中立化”。希特勒断然拒绝了墨索里尼的要求:由意大利占领土伦和马赛在内的罗讷河流域,并使科西嘉、突尼斯和吉布提解除武装。最后意大利只得到法意边境上的一小块土地,面积为8平方公里。
对此墨索里尼非常难为情,他感到自己当了配角。他就同希特勒的会谈情况向法西斯要员们作报告时,调子不乏辛酸和讥讽的味道。大肆抱怨意大利民众内部的失败主义情绪,意大利军队不能使他增光露脸,使他与德国元首会谈时丧失了主动权。
由于法国退出战争,英国本土正在作生死存亡的战争准备,墨索里尼认为,他控制地中海和重建古罗马帝国的美梦就要实现了。这时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于英伦三岛的命运,注视着德军的集结和制空权的斗争。他认为称霸非洲,掠夺英国在那里的殖民地时机已经成熟。
早在1940年参战前,墨索里尼就在北非集结了大量军队。据英国情报机关估计,意大利除了在阿比西尼亚、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的驻军以外,还有1.5万人驻在北非沿岸各地。分布在:的黎波里塔尼亚有6个正规师和两个民兵师;昔兰尼加有个正规师和个民兵师;此外还有边防部队相当于个师,共计15个师。
英国在埃及的兵力有:第7装甲师、第4印度师的/、新西兰师的1/,此外还有14个英国营和两个皇家炮兵团,共约5万人。防守西部边境和保持埃及内部安全的兵力,都要在这些驻军中抽调。意大利的空军也远比英国皇家空军飞机多。
很显然,意大利正以最大规模准备入侵埃及。墨索里尼曾不断向埃及东面调派军队,甚至在参战前,就沿海岸修筑了一条宽阔的公路,从的黎波里的主要基地起,通过的黎波里塔尼亚和昔兰尼加到埃及边境。在班加西、德尔纳、托卜鲁克、巴迪亚和苏卢姆,逐渐建起了军火库。这条公路长达1000多英里,沿途都有意大利兵营和供应站,夜间灯光闪闪,像一串珠子。
意大利不动声色地集结了拥有大量现代化装备的7、8万军队。墨索里尼心想,他这支拥有现代装备的大军,如果继续向东推进,战胜所有企图拦路的军队,开罗的金字塔就不是可望不可及的了;如果它能取得三角洲的肥沃地带,征服埃及就可稳操胜券。到秋季,野战军和沿海一系列庞大供应站中的意大利人,至少有0万。墨索里尼命令前线司令格拉齐亚尼元帅,要以最快速度攻占埃及,把英国人消灭在大沙漠中。
英国方面,在北非最前方的防御据点是马特鲁港兵站基地。那里向西有一条公路通西迪巴拉尼,中东司令韦维尔将军组建了一支机动灵活的精锐机械化部队,包括第7轻骑兵团、第11轻骑兵团、第60步兵旅的两个汽车营和一个步兵旅,以及两个皇家摩托化炮兵团。墨索里尼一宣战,他们就进攻意方边境上的前哨据点。在4小时内,第11轻骑兵团越过边境,出其不意地袭击尚未听到宣战消息的意军。
这支小小的机动部队,分布在一条长达60英里的战线上,穿插在意大利大兵团之间,继续打击意军,取得愈来愈大的战果。在战争头个月,意大利公布的伤亡人数达500人,被俘700人。而英军损失只有150余人。
恼羞成怒的墨索里尼决意攻下埃及,攻下索马里,把英军赶出非洲。在他的驱使下,格拉齐亚尼元帅率6个步兵师和8个战车大队,向英军展开全面进攻。8月日,意军攻进了英属索马里,8月10日,这队人马继续向纵深发展。15日,英国守军司令戈德温.奥斯汀将军决定撤退,他认为这是避免遭惨败的唯一途径。但丘吉尔对此大为不满,他说这将作为英国败于意大利之手的战役而载入史册。
攻陷索马里,意军深入埃及,这使墨索里尼十分高兴。他在急切等待着格拉齐亚尼军队攻陷希吉巴拉尼,并从马尔沙马德向亚历山大进攻的消息。墨索里尼虽然一时为胜利而兴高采烈,但他知道,要称霸非洲并非易事。
此时丘吉尔的日子确实不好过。在法国崩溃之前,地中海是由英国和法国舰队共同控制的。英国在直布罗陀驻扎了一支包括巡洋舰和驱逐舰的小舰队,防守海峡。英地中海舰队部署在东地中海,以亚历山大港为基地。当意大利态度变得咄咄逼人时,英国加强了这支舰队,共有战列舰4艘、巡洋舰7艘、驱逐舰艘、航空母舰1艘、潜艇1艘。法国地中海舰队拥有主力舰5艘、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14艘,以及许多小型舰只。现在法国退出了地中海,而意大利进来了。
数量上声势浩大的意大利舰队包括战列舰6艘,其中两艘是最新式的,配备有15英寸口径大炮,但在较老的战列舰中,有两艘正在改装,不能马上使用。此外,意大利舰队还拥有现代化巡洋舰19艘,其中7艘是装有8英寸口径大炮的,另有驱逐舰和鱼雷艇10艘,潜艇在百艘以上。
此外,墨索里尼还有一支强大的空军对付英国舰队。6月底,形势对英方十分险峻,以致海军部起初竟打算放弃东地中海,将力量集中于直布罗陀。知己知彼的丘吉尔反对这一打算,他说:“虽然根据意大利舰队表面上的力量看来,这样的打算是有道理的,但与我的印象中的战斗素质并不相称。而且如果执行这一策略,就等于宣布马耳他的完蛋。”于是决定在两头都打下去。
7月日,英国参谋委员会草拟了一份关于地中海的文件,强调中东作为一个战场的重要性。但认为英国目前的策略大体上应采取守势。必须认真考虑法西斯军队进攻埃及的可能性;不过,只要能将这支舰队留在东地中海,他们现在的部队便能应付任何纯局部性的进攻。
7月8日,当英方舰队掩护一支运输舰队从马耳他开往亚历山大时,坎宁安海军上将发现了强大的意大利舰队。从意大利空袭的猛烈程度看,显然其正在采取重要军事行动;他们企图把这位英国海军上将诱至某一海域,让意大利空军和潜艇集中对它猛攻。
坎宁安上将立即抓住机会,先发制人,虽然他的舰队在数量上处于劣势,但他非常大胆地穿插到敌舰和敌方基地的中间。经过一场激战,击中意大利一艘战列舰、两艘巡洋舰,而英国舰队未受到任何损失。在当天和其后的两天中,意大利猛烈的空袭未曾间断,但英国的运输船队尽管时常遭受猛烈轰炸,却还是安全抵达亚历山大。这是一场令英国人欢欣鼓舞的战斗,确定了英国舰队在地中海的优势。
到1940年底,英国海军再次稳固地立足于地中海。马耳他的防务,也因萨默维尔上将远道运去的高射炮及其他设备而大大加强了。坎宁安海军上将在东地中海的攻势策略,也取得了辉煌成就。虽然墨索里尼的空军强大,主动权却操在英国人手里,而马耳他岛,在局势的演变中一直占居主要地位。在对意大利及其驻非洲部队之间的交通线采取攻势行动时,该岛是一个前进基地。
由于英军在地中海掌握着制海权,英国军援源源不断从地中海运到前线,埃及防务正在加强。担任非洲前敌总司令的格拉齐亚尼元帅,对执行领袖进攻埃及的任务颇为踌躇不安,一个月以后,他要求再延期一个月。但墨索里尼回答说,假使他不在星期一进攻,就撤换他。这样,格拉齐亚尼元帅才答应遵命。
9月1日,意军主力开始了期待已久的行动,越过埃及边境,向前推进。意军共有6个步兵师和8个坦克营。英军的掩护部队包括个营步兵、1营坦克,个炮兵中队,两个装甲车队。
英军奉命边战边退,意军从猛烈轰击苏卢姆这一边境市场附近的英军阵开始进攻的。当硝烟和尘土消失后,英军看见法西斯军队阵容异常整齐。在阵地前面,前后左右整齐地排列着摩托车部队;后面是轻坦克和几排摩托车辆。用一位英国上校的话说,这番景象就好像“奥尔德肖特的长谷地方举行的诞辰庆祝会”。面对这样堂堂阵势,英军第科尔德斯特里姆警卫队缓缓撤退,同时英军炮兵,则对如此宽宏大量地摆在他们面前的无数目标,加以猛烈轰击。
9月17日,意军到达西迪巴拉尼。在这一战斗中,英军伤亡40人,而意军的伤亡则10倍于英军。在这里,意军的交通线延长了60英里。他们停顿下来,打算在这里驻守个月。
正当墨索里尼准备发动更大规模进攻的时候,西线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缓和,希特勒进攻英国的“海狮计划”基本上要破产了。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