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浦江东 !
“四眼”这次炒菜的菜品和手艺,赢得了普遍的赞扬和支持。
等到摆桌吃饭的时候,外公和对队上干部的事体已经商量完。因为惊讶于“四眼”炒菜的缘故,队社的干部临走前也上桌品尝了几口。
不过待一一吃过,外婆她们就发现所有的这些菜都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味道都偏清淡了一些。
实际上也说不上是缺点。按照农村人的口味,都是浓油赤酱,所以饭菜味道普遍偏重。而城里人还要考虑到营养搭配,味道相对来说就偏清淡一些。
“四眼”临时想出来一个解决的好办法。他从厨房里端出来一小碟酱油,说道:“汤的话加盐还好说,其他菜要是觉得偏淡的话,可以自己再加一些酱油调调味好了。”
露露今晚上比平常多吃不少,话也最多,一直大惊小怪地。
“四眼”自己这回倒是吃的不多,可能还是做菜花了不少精力。不过看着别人吃得津津有味,他心里很是高兴,觉得这就是对做菜者最好的支持,很有一种自我满足的心里。
外公吃菜吃酒,笑道:“讲实话,就凭‘四眼’你这一门手艺,再好好学习提高,将来肯定有饭吃,饿不死你的。”
露露却说道:“阿爷,我先和你说好,你可千万不要拿我和他作比较的哦。炒菜好就是好,和其他学习什么的没有关系,好伐?”
大家哈哈大笑。外公说道:“以小谢你今天的表现,我看以后珠算和数学就按照你自己兴趣来好了。你只要一门心思把自己擅长的厨艺再学学好。”
小姨接过话头,说道:“但是有一点,阅读和英语不能放松。这两样本事,不单单是可以增加你的知识和认知,还能提高你的阅历。应该没有问题吧?”
外婆一个劲地劝大家多吃菜。
外公放下酒杯,说道:“今天‘四眼’也算是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自古英雄出少年,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今朝你们几个小孩都在,我就多讲几句。”
“我想起来我小的时候,我的父母不断叮嘱的一句话:荒年饿不死手艺人。意思就是说一技在身,走千家门,吃千家饭,只要身子不重、手脚不懒,即使遇上饥荒年景,也不愁没饭吃。”
老古早有一句话,说“家财万贯,不如一技傍身”,“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自古就有这样的劝世警言。这里一技之身的技,不单单是指技能、技艺,其实就是泛指我们能够做什么事情,能够为这个社会带来什么价值。
拥有一技之长,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有过好生活的底气。无论什么时候,让自己拥有一技之长,有一个别人比不过自己的能力,才能在任何时候都有着自己的一席之地。
如果没有一技之长,总是做着谁都可以做的工作,那么在哪里都不会被人在意。即便学历再高,看书再多,没有一技之长,也不过是一个没有用处的绣花枕头。
外公说道:“所以讲,小毛和露露,还有小花,你们都要好好着学习,尽量使自己以后拥有一技之长,更不要当绣花枕头。”
小毛和“四眼”,还有露露和小花似懂非懂,不停地点头。
过一会儿,姨夫开口说道:“刚才你们小姨说的要好好学习外语,我也想和你们说说掌握一门外语的重要性。”
为什么很重要?你们要知道,上海自开埠以来一直都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更是一个有世界主义国际化格局和传统的城市。现在正是改革开放开始,能熟练掌握一门外语,以后绝对不吃亏的。
在上海话里有“洋泾浜”这个词语,现在的意思就是指学得不伦不类的人或语言。实际上上海人以前把中国化的英语也称为“洋泾浜”英语的。
讲起来洋泾浜原来是上海旧时浦西的一条小河浜,也是英法租界上的分界河,所以洋泾浜也泛指洋场和租界。租界里来来往往的生意人自然要和洋人打交道,于是就生成了一种以沪语结构为主,夹杂着英文词汇的pidgin English,也就是“洋泾浜英语”。
实际上“洋泾浜”并不像人们一般理解的那样是下三滥的语言,而是曾经风光一时的商业用语。说好洋泾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进入二十世纪后,洋泾浜英语在上海的主流社会淡出,但其对我们学习外语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普通百姓之中,不少洋泾浜英语又蜕变为上海的日常用语。
如“老虎窗”(roof window)、“拿摩温”(No. one)、“枪势”(ce)、“瘪三”(beg say)、“蹩脚”(bilge)、“拉三”(lassie)、“嘎三壶”(gossip)、“窝塞”(worse)、“邋遢”(litter)、“拉司卡”(last car)等等。
过去有一个笑话:一个说洋泾浜的男厨子,找工时对外国女主人说:“Twenty dollar o you,sleep you.”其实他的意思是说:“月薪二十元,吃你的,住你的。”
姨夫最后说道:“对于我们来讲,英语最最重要。比如生活中遇到的外语资料,家用电器及仪表上面的英语标注等等。所以讲你们一定要好好着把英语学习好的。”
菜的余温散去。吃完饭,先看一会儿电视。因为是乡下,信号不好,电视机满屏的雪花闪烁,还有严重的噪音,小孩们都觉得没有什么好看头。于是外婆招呼他们开始洗澡睡觉。
这些弄完,大人门继续坐在院子里乘风凉,一边说说话。
小姨说道:“我们大家庭目前来看,只有小毛读书的底子要好一些,心性不错,沉得住,应该是一个读书的料子。”
“也是奇怪,姐姐她们大家庭的孩子,还有小毛的堂哥听说读书也结棍的。”小姨呵呵笑道,“想想当初他们阿爷一介头逃难到上海的状况,看来这就是要真正的咸鱼翻身喽。”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他们两家也就只有这两孩子,大毛和二毛就差很多了。”外公停顿一下,说道,“再说,二丫头你当初要是好好着学习,功课不落下,当中不发生那么多的事情,那时候的工农兵大学恐怕也考上了吧?”
小姨低下头不响。
外公想了想,说道:“前年全国放开了高考,我觉得现在知识和文凭可能又要吃香了的,都赶上好时候了啊。露露的学习你们一定要抓抓紧。她现在还是农村户口,要是以后能考上好学校,能吃上国家粮就最好了。”
外婆也说道:“女孩子嘛,要是能考上大学,以后能有一份正经的工作,再找一个好的对象,安安稳稳的过过小日子,就很好了呀。”
“我们肯定会抓紧的。”小姨有些微的不自然起来。她想了想,岔开话题问道,“那,刚才队里说的事情,阿爸你又是哪能考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