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官场浮沉记 > 第六十四章 有朋自远方来

第六十四章 有朋自远方来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官场浮沉记 !

    大年初一,大家都忙着走门串户,挨家挨户的去给人拜年。小孩子更是兴奋异常,一大早上就迫不及待的拉扯着大人起床,好早点出去放鞭炮、要糖果。江春水却完全没有出去串门的想法,起来吃了早饭就窝在房里看电视。

    听着外边不绝于耳的鞭炮声,小孩子兴高采烈的吵闹声,江春水突然觉得自己有点像是一个局外人一般,格格不入。父母亲原本以为江春水会跟着他小叔他们出去串门拜年来的,干巴巴的在茶屋里等了半天也没见江春水出来。母亲进去试探着问了一句:“不出去拜年?”江春水隔了老半天才懒洋洋的答道:“我就不去了,你们去吧。”

    母亲叹了一口气,自打江春水读大学以后,过年就不喜欢出去窜门了。不说村里的邻居,就是几个本家叔伯他都懒得上门去拜个年。这年头,人情味本来就不像以前那么浓了,逢年过节再不走动点就真的生疏完了。母亲有心劝劝儿子,但想着年轻人总有自己的想法,再说江春水也这么大了,再说他也不合适,便只好默默的退了出去。

    见江春水没有出门的意思,父亲也不等了,换了鞋子骑上摩托车就一个人出去了。江春水明白父母亲都希望自己出去走走,本来一年到头就不怎么在家,这大过年的正好可以拉拉关系、熟络一下感情。但江春水明白,虽然自己生于斯长于斯,但自己却注定是不会老于斯的了。打从他考上大学的那一天开始,他就清楚自己是不会再走父辈的那条老路了的。故乡终有一天会成为一个记忆中的名词,一个抽象的概念,一个魂牵梦绕的地方,但却不会是他扎根的土地。功成名就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代表着背井离乡,抛舍祖辈辛苦多年遗留在这片土地上的足迹而去一个新的地方开始一段生活。这一代人的故乡终成下一代人的异乡,而这一代人的异乡又会成为下一代人的故乡。父母尚在一天,这里就还是他江春水的故乡。等父母仙去,自己同这块土地的唯一的联系也就断了,到那时,也就没所谓的故乡之说了。

    由己及彼,处于职业的习惯,江春水突然意识到,在不久的未来,他们这一代从政的官员将面临着或许是有史以来最为严峻的考验。

    回家的这几天,江春水发现老家的很多田地都已经撂荒了。江春水起初大为诧异,要知道倒退十多年前,老家的人哪怕是为了别人到自己田埂上割了一背篓牛草(一种野草,春田时用来喂养关在蓬拦里的黄牛)都会破口大骂,甚至干上一架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田地就是农民的衣食父母,不说撂荒,就是一丝一毫都当宝贝似的守着,当初那么金贵得不得了的田地现如今怎么反而沦落到了无人问津得地步了呢?等到年边那帮在广东打工的年轻人蜂拥而至,江春水才明白过来。现在都讲究个效益,以前种田是没办法,除了种田农民别无所长,没有捞钱的门路他们便只好扎根在这面朝黄土背朝天得日子里死命耕耘。但现在不同了,没读过书得年轻人少了,在李嘉诚、马云这些励志故事里长大的80后、90后们远比父母来得敢想敢干,再不济,到广东随便找个工厂干上一两个月也能顶往时在家种田一年半载的收入。在现实的效益面前,往时千金不换的土地被弃之如敝履也就情有可原、顺理成章了。

    或许是在政府工作的缘故,江春水没有为这些沃土的荒废而感到可惜,反而为土地撂荒在未来可能引发的深层次的社会问题而感到担忧。农民不种田在现在看来并没有多大问题,但十年以后、二十年以后,当现在的青壮力老去,这些人又该何去何从?实际上有能力在城市扎根的农民工并不多,大多数的人都在重复着农村—城市的轨迹,即年轻时在城市打拼,年老时回农村养老。这样的模式在以前可行,但现在显然却行不通了。年轻一代的农民工普遍丧失了在土地上谋生的手段和能力,在城市从事的大多也是建筑、流水线之类低技术含量、可替代性高的工种。当他们年老体衰,就必然将面临“城市留不住,农村回不去”的尴尬境地。

    像江春水的堂妹她们这样没读过多少书,打小就外出务工的人问题反而容易解决。毕竟户籍还在农村,土地也还都在那里。田地撂荒了可以复垦,务农的本领可以历练,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可以弥补经验和效益的短板。江春水真正忧虑的是像自己这样作为第一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群体。他们这部分人要么是通过读书改变了命运,在某个三四线城市谋得一份足以安身立命的工作,比如像江春水这样的,考上公务员,娶的外地媳妇,在外地安家落户,从一个世代务农的泥腿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光鲜体面的城市人。要么是通过勤勉奋斗和机缘巧合赢取了发家致富的本钱,比如像同村的杨文,从销售做起,风里来雨里去几十个春秋,总算攒够了购房的首付,而他自身也在几十年的打拼中积累了属于自己的人脉和技术,足够他养家糊口。总而言之,能作为第一代从农村走向城市的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要么学识过硬,要么能力出众,说是千里挑一也不为过。但问题就出在这里,他们这一代人足够优秀,足够支撑自己在城市立足,但他们的下一代呢?他们的下一代人已经完全没有了农民的标签和身份,没有农业户口,没有土地,除了父辈是农民之外,他们基本上再找不到一丝一毫同农村的关联。换句话说,他们的后代是无论无何也回不去农村了的。那么留在城市呢?也未必能够如愿。不同于他们“城二代”的身份,他们的同龄人多是已经在城市扎根已久的“城几代”,相较于“城几代”们的父辈能提供的资源和支持来说,“城二代”显然与他们并不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城二代”的父辈穷尽一生的力量也不过能勉强在城市立足而已,要想再为后代提供多大的支援和后盾也只怕是有心无力。到那个时候,这个“农村回不去、城市留不住”的群体的数量有多大,因此产生的矛盾问题有多复杂棘手,江春水不敢想象。

    江春水窝在家里不肯出门也正是处于这个原因,在他内心深处,他自己已然明白,自己同这块土地的关联只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淡化,最终是他、或者他的子女,也终将成为这块土地、这些亲人眼中的异乡他客。不过郁闷的心情到了第二天就一扫而空了,因为第二天的时候,江游来了。

    江游不是一个人来的,而是带着一大家子六七个人一起过来的。三台车一路浩浩荡荡的开进村里,倒也在无形中为江春水挣了不少脸面。

    江游出发的时候就打电话告诉江春水了,所以听到汽车鸣笛,他立马就跑出来迎接。

    “我操,你还跟我说路修好了,我特么排气管都挨刮掉了。”江春水一露面,还没走到跟前呢,江游就开始夸张的抱怨起来。

    江春水是知道江游那唯恐天下不乱的性格的,所以也没当回事,毕竟自己车子的底盘那么低都进来了,照理说,虽然会刮碰点但不至于像江游说的那般严重。不过等他靠近一看,才发现江游他哥江茂生正趴地上往车底钻呢。他忙问道:“不会吧,排气管还真挨刮掉了?”

    “没事!碰了一下,还好没掉。”听见江春水的声音,江茂生呼啦两下从车底钻出来,边拍掉裤子上的灰尘,边抢先答道。

    “那就好,不然你们来我这还把车给搞烂了,我可过意不去。”江春水上前接过江游父母手中的东西,便走在前面领路,招呼众人回家去了。

    江春水同江游走在前面,见江茂生开的是辆之前没见过的新款朗逸便问说是不是茂哥买的新车。江游听了先朝后望了两眼,见其他人离他们还有一段距离,这才揽过江春水肩膀低声答道:“车是租来的,不过你可别跟你爸妈还有我爸妈说,我可跟他们说的是我哥买的。”

    江春水纳闷的问道:“你不是有车么,干嘛还去租?”

    “这不是要过来你家,多开一台车好给你撑门面嘛!”江游笑嘻嘻的答道。

    “你少来了!我还不知道你,八成是你想回老家显摆一番咯。”江春水并不领情,直截了当的揭了江游的短。

    “咳,这个也不是显摆。你知道的,现在农村人都是势利眼,你不开台车回来过年,人家鸟都不鸟你。光我有台车不够啊,兄弟俩一人一台才显得够本事,这样我爸妈在老家底气也能足一点,省的被别人欺负。”

    “行了,我帮你保密就是。不过我说你也真是的,搞那么复杂干嘛。别人看得起就看得起,看不起就看不起,有什么了不起的。人家的看法还能当饭吃还是咋的?”对江游的想法,江春水并不认同,忍不住说了两句。

    “哎,我是无所谓啦,反正以后也都是在外面安家的人了。这不我爸妈还在老家住着嘛,总得给他们点信心和底气的。你说你在外面过得好,说再多老人家也不信。直接搞两台车摆在家门口,什么都不用说,他们反而得个心安。”对于江春水的批评,江游没往心里去,反而一本正经的解释了一番。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苗家人都好客,平日里但凡来个人,都得留住吃顿饭,遑论今天来的还是儿子最好的朋友。江春水的父母很开心,客人一到就忙着杀鸡杀鸭准备晚饭去了。江春水见江茂生他们闲着无聊,便带着他们到屋边的竹林里挖冬笋。干农活江春水不在行,江游倒是一把好手,没一会功夫,就挖出了好几颗笋子。江春水正琢磨着自己是不是也跟着下去扒拉两下试试手气呢,电话就响了。电话是江春水他姐打来的,说是他们已经到镇上了,没车回去,让江春水下去接。江春水跟江游一说,江游笋子也不挖了,把锄头丢给他哥,非得跟着一起下去。江春水无奈,只好允了。

    考虑到自己和江游的车子底盘矮,容易挨刮到,江春水专门回去问父亲要了皮卡车的钥匙,两人洗了把手就风风火火的出门了。(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