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谋明天下 !
应该说史可法的观念并未完全转变过来,只不过吴宗睿所做的事情,有一个大的前提,那就是为了登州和莱州,为了登州和莱州的百姓,这个大义凛然的观念,让史可法无法反驳,而且史可法为官是踏实的,登州的萧条,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若是有某个举措能够改变当下的困境,史可法肯定会同意。
至于说崔云辉,接受吴宗睿的认识快了很多。
水师码头很快变得热闹起来。
水师码头开辟出来一部分的地方,作为暂时的货运码头,大量的货物开始下船,而负责搬运这些货物的,则是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召集的一些城内的百姓,这些百姓能够得到报酬。
作为军事基地的水师码头,按照道理来说是应该要保密的,不过吴宗睿无所谓,这个时代,不管是大明王朝,还是后金鞑子,对于水师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管是各级的官吏,还是寻常的百姓,压根不会注意蓬莱的水师码头,不会泄密。
同时,蓬莱知县崔云辉开始勘察地方,看看在什么地方修建货运码头。
在海边选择货运码头并不复杂,沿海有很多平缓的地方,再说了,现如今修建货运码头,并非是几百年之后的大动干戈,没有钢筋水泥,主要依靠的就是人力。
这方面吴宗睿倒是下定了决心,以登州新军为主,参与货运码头的建设,同时吸纳部分的百姓,参与货运码头的修建,而货运码头的图纸,则由总教习特谢拉等人负责。
两位金发碧眼的船主,明显知道登州尚没有现成的货运码头,更没有大型的交易市场,但他们没有提出异议,毕竟这一次的交易,他们能够赚到更多的钱财,何乐而不为。
让吴宗睿想不到的是,仅仅过去五天的时间,就有商贾来到了登州,前往水师码头。
无利不起早,只要有钱赚,商贾肯定会迅速前来。
每一个到登州来的商贾,都需要在蓬莱县衙报备,领取出入水师码头的许可证,同时领取一张巡抚衙门的告示,一些商贾仔细看了巡抚衙门的告示,不大敢相信,还要回头详细询问县衙的官吏,他们得到的答复是肯定的,而且官吏还告诉他们巡抚衙门下发告示的原因,那就是登州和莱州遭遇到叛军的蹂躏,如今叛军被彻底剿灭,登莱之地陷入困顿之中,需要吸纳人户前来生活。
巡抚衙门的告示很清楚,愿意前来登州和莱州生活之人,县衙将会为他们注册身份,也就是录入黄册,让这些人成为登州和莱州的百姓和农户,同时县衙按照每个成年男子五亩耕地、每个成年女人三亩耕地的标准,划拨耕地,这些耕地三年之内免除赋税,种地所得的收入,全部归自家所有,三年之后,若是获取耕地之人还在登州和莱州生活,而所耕种的土地属于无主之地,则官府会根据实际情况,确定这些耕地归于农户所有。
这就是送土地的举措,可以说在大明各地都无此类的情形。
告示下发之后,前来咨询的商贾越来越多。
终于,在第十天,有数名商贾,告诉家人到登州来,到了第十五天,有百来人来到了登州,前往登州府衙和蓬莱县衙登记,他们很快获得了土地。
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消息,迅速传开。
青州府城,一群人在街角,低声说话。
“听说到登州和莱州,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而且还免去三年的赋税。。。”
“不会吧,登州和莱州不是有叛军和土匪吗,听说去的人,稍不小心就被杀了。。。”
“什么啊,你那都是老黄历,叛军早就被朝廷剿灭了,前几天我伯父带回来的消息,还催促我赶快到登州去,可以获得土地耕种,要是去晚了,那就没有土地了。。。”
“真的是你的伯父说的吗。。。”
“那还有假啊,我的伯父已经到登州去了,说是获得了土地耕种,伯父专门让人带回来口信,让我赶快去,我要不是很你们关系好,怎么会说给你们听。。。”
“谢谢老兄了,我赶紧回去准备,马上就到登州去。。。”
后金鞑子控制之下的复州。
大街的隐蔽处,同样有一群人聚集,正在小声的议论。
“前些日子,登莱巡抚下发的告示和文书是真的。。。”
“怎么说啊,不可能吧。。。”
“肯定是真的,叔伯前些日子到登州去做生意,在县衙领取了告示,专门询问了县衙的官吏,刚开始还将信将疑,试探着将家人带到登州去,结果真的分到了土地,还免去三年的赋税,叔伯专门让人带信回来,让我马上到登州去。。。”
“我不信,登州和莱州看不上我们辽东汉人,我听以前到那里去的人说,除非是到登州和莱州去当兵,否则根本没有办法活下去。。。”
“你说的早就是以前的事情了,叔伯怕我担心,专门嘱托了,要是带着家人到了登州和莱州,官府马上可以登记,进入黄册,而且还能够分到土地耕种。。。”
“有这么好的事情吗,不可能吧。。。”
“算了,你们不相信就算了,我是和你们关系好,你们要是不信,到我叔伯那里去看看,家里早就没有人了,房子都卖了,我反正马上就出发,到登州去。。。”
“你真的去啊。。。”
“肯定去,明天我就出发,晚上出城去。。。”
“好,你去我也去,妈的,反正在复州过得不是人过的日子,还不如到登州去闯一闯,反正就是一条命。。。”
这样的议论,在复州、永宁、皮岛甚至盖州、耀州、海州等地都出现了,议论当然是私下里的,悄然离开这些地方,前往登州和莱州的辽东汉人越来越多。
这样的议论,在青州、济南甚至河间府等地,也逐渐的增多,很多人将信将疑,但还是有人咬牙携带家人,前往登州和莱州而去。
这样的消息,也传到了河南山西等地的流民队伍之中,这些流民更是毫不犹豫的前往登州和莱州,尽管他们不敢保证能够活着走到登州和莱州,可希望总是在前面。
。。。
登州知府史可法、莱州知府卢发轩和蓬莱知县崔云辉惊奇的发现,尽管已经到了腊月,可是来到登州莱州的百姓和农户越来越多,官府负责登记黄册的吏员都有些忙不过来了,经过每天不间断的统计不到半个月的时间,登州和莱州所有府州县,落户的百姓和农户,居然达到了四万人之多,而且人数还在不断的增加。
前来落户之人户和人口,还是以辽东汉人为主,这些辽东汉人,大都来自于复州和永宁等地,也有从皮岛等地来的,史可法等人本以为能够有四万余人来到登州和莱州,就很不错了,可他们错了,这些来到登州和莱州的辽东汉人说了,盖州、耀州和海州,乃至于义州和广宁等地的辽东汉人,正在源源不断的来到登州和莱州,真正的大部队还在后面。
。。。
历史上,人口的自然迁移,大都是因为环境恶劣,某个地方不适宜生存,故而被迫转移,或者是因为战乱,官府强行要求大量的人口迁移,百姓被迫搬离原来的地方,不过登州和莱州的情况不一样,硬是以优惠的政策,吸引大量的人口前来。
这样的情形,几百年之后很普遍,可如今就是奇迹。
创造这个奇迹的,正是督查院左佥都御史、登莱巡抚吴宗睿。
巡抚衙门,厢房。
吴宗睿脸上带着舒缓的笑容,正在看高起潜的来信。
不出他的预料,高起潜果然回信了,回信很简单,就是一些问候的话语,希望吴宗睿在登莱好好为官,其余就没有了。
回信之中没有承诺,更是没有说到货运码头以及商贸的事情。
这已经够了,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这是官场上的规矩,也是避免信函落入他人之手,引发了灾祸,作为内侍的高起潜,深谙其中道理,所以牵涉到登莱之地的具体事宜,他不会开口说一句话。
高起潜对吴宗睿表示了明确的支持,信函之中已经表明了意思。
吴宗睿很清楚,只要有高起潜的支持,他在登州和莱州所做的一切事情,就不会出现问题,哪怕是有人弹劾,高起潜也能够轻而易举的化解。
别人不知道,吴宗睿很清楚,皇上登基之后,从无比信任朝着的文武大臣,排斥太监,到对朝中大臣失望,开始信任太监,态度早就发生巨大的改变,而高起潜作为内侍,时刻都在皇上的身边,对于皇上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再说了,登莱之地在皇上眼里,已经是不毛之地,这样的地方,让吴宗睿等人去折腾,没有什么大不了。
有了高起潜的回信,吴宗睿有了充分的底气,可以放开手脚做事情。
登莱各地的情形,源源不断的汇总到巡抚衙门,吴宗睿每天都要仔细阅读,短短半个月的时间,人口大量增加,让他想起了几百年之后,在中国某个神奇的地方发生的一幕,与今日的登州和莱州,有着太多相似之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