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 > 第48章 土木堡之变

第48章 土木堡之变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给古人直播美食,他们都馋疯了 !

    李世民恍然大悟,“原来史上唯一造反成功的藩王,是朱棣呀!”

    朱元璋父子几个齐齐望着朱棣,原来是你这个老四啊!

    朱樉:“怎么是允炆呢?”

    这传承怎么看都有问题。

    老朱家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朱标朱雄英。

    涉及到朱标后院,朱允炆庶出,他有另一个嫡子呀!

    糊糊:“第四点,国土内适合造船的巨木,可能没了。

    船队的主要船只宝船,六十二艘,大者长四十四丈,阔一十八丈。

    八十七年后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哥伦布船队,仅仅由三只帆船组成,最大的圣玛利亚号,吨位只有郑和宝船的百分之一。

    唐代建筑立柱最粗,清代最细,宋朝介于两者之间。

    由此很容易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国内巨木资源随时间稀缺。

    大木头本身就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成材的巨木少说也要百年。

    紫禁城总体面积,只有唐朝大明宫的四分之一。

    明代朱棣迁都修紫禁城,基本上把全国各地能开采的巨木都砍伐一空。

    现在去紫禁城,能明显发现太和殿的地基比它的建筑更大。

    太和殿烧毁之后重修,找不到像以前那么大的木料,只能找小一点的,导致整体规模也就缩小。

    前些年有个新闻,欧洲丹麦国自然局告知国防部。

    一八零七年哥本哈根战役失败后,为重建海军,历经两百年种植的橡木终于长成了。

    百年海军啊!”

    迷雾麋鹿迷了路:现在已经不是木船的天下,这些橡木大概只能做酒桶。

    云与海:那片橡木林早就成为丹麦文化遗产和保护区。

    木头没了这种痛,明朝之前的人,大概感受不到。

    朱元璋怒视朱棣,“你到底造了多少船?”

    朱棣一脸懵逼,他哪儿知道。

    朱樉火上浇油,“大头应该是营建紫禁城。”

    朱标甩过来一个眼神,朱樉立刻闭嘴。

    糊糊:“野史传说,乾隆爷,心不公,拆大改小十三陵。

    就是说乾隆打着修缮明十三陵的旗号,搞到二百三十八件大小不一的金丝楠木,还有一些名贵石头和砖块,运到北京城给自己打造棺材。

    还有一个传说,乾隆时期京城城隍庙,庄严恢宏,贵气逼人。

    用料之讲究令人咋舌,庙内所用栋梁全是精挑细选过的楠木。

    乾隆想建造别苑,将主意打到了城隍庙身上,竟然想将庙内楠木拆掉运出来给自己建别苑。

    当时大臣们,还不知道这件事。

    当晚乾隆的心腹和珅做了一个梦,梦到王灵官来拜访。

    王灵官说,自己是奉京城城隍神的命令来祈求和大人帮忙挽回上意的。

    听明白原委后,和珅同意了他的请求。

    第二天见到乾隆,和珅不敢明说,只是委婉劝阻,乾隆装没听懂。

    和珅马上明白了乾隆非拆人家庙的意思,于是,不敢再说。

    下了朝,家都没回,直接去庙里拈香,将事情没办成的事告知王灵官。

    王灵官的神像鼻间好像有烟徐徐溢出——这是气冒烟了。

    当晚五更时分,和珅入朝时,路上遇到一队格外威武且声势浩大的仪仗队。

    和珅眼尖,见一名古装神端坐在轿子中。

    那神发现和珅后,拱手道,正准备避灾,来不及登门道谢了。

    和珅有些摸不着头脑,等退了朝,城隍庙忽然起了大火的消息就传遍了全城。

    无数人前去救灾,但火势迅猛,似有吞天之势,一场大火过后,庙内所有楠木全部烧毁。

    据说,当时京城城隍神是明朝的于谦。

    野史奇谈,做不得真,但可见清朝时期,巨木之窘迫。”

    百忍成金:这事儿发生在乾隆身上,不稀奇。

    骄傲的猪猪:小四好好反省反省,为何旁人都觉得你做的出来。没栽到你爷爷,你爸爸头上。

    银河系系花:选于谦做城隍神,京城人民有眼光。

    独自飞翔:烈火焚烧若等闲的于谦,用得着跑吗?

    黑咖啡:所以说是野史啊,乾隆对于谦为人是相当敬佩。

    乾隆都快气冒烟了!

    他没有偷盗明皇陵!

    他没有拆于谦的城隍庙!

    他没有!

    永乐君臣忽然发现一个“宝”。

    《石灰吟》是于谦少年所作,一个臣子,做出何等功绩。

    才会在改朝换代后,依旧被新朝百姓,奉若神明?

    雍正已经不奇怪,后世对乾隆各种奇奇怪怪编排。

    只有些好奇和珅这个人,机灵圆滑会办事,但似乎没多少底线。

    糊糊:“明朝的重心在北方,而郑和下西洋的弊端在于,他和船队干的太成功。

    他们确认海上没有危险,没有一个国家一支舰队,能从海上威胁大明。

    大明从海上收缩,广袤海洋有新的势力来填充。

    于是西洋舰队跨海而来,而明朝中期开始,沿海地区饱受倭寇侵略之苦。

    这时候的大明,丢失郑和下西洋的档案,《郑和出使水程》。

    各地船厂,再也造不出大宝船。

    曾经在海上宣扬国威的大明,只能被动在岸上防守。

    无论如何,种花家就此和人类社会史上一次伟大的转折擦身而过。”

    永乐帝朱棣沉吟,“新大陆真的这么重要吗?”

    上一次天幕如此扼腕的语气,是安史之乱,是康乾盛世后的百年屈辱。

    海面上真的没有敌人吗?

    糊糊:“站在当时人的立场上,我们无法说永乐后的洪熙宣德选择错误。

    二帝在阅历及个人能力上远逊于父祖,加之社会的稳定,他们无力也无心向外开拓发展,转而以守成为主。

    而当时的大明,的确北方的威胁更大。

    永乐五征漠北,进一削弱蒙古势力,宣德亦是不断巡边。

    可能现代人对大明‘大明天子守国门’的概念不清晰。

    险些让大明提前二百年亡国或南迁的土木堡之变。

    损失三十万大军,大明精锐三大营,全军覆没。

    八十余位文武大臣死难,包括四朝老将,勋贵之首英国公张辅。

    功臣勋贵几近团灭,武官群体一蹶不振。

    朝堂之上力量对比慢慢发生了变化,文官集团逐渐占据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