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都市土地仙 !
相比较起给每个留守儿童赠送学习用品,严文斌赠送整个图书室,这个帮到的就是整个学校了。
通过这次帮扶行动,也让严文斌想起了自家枣林村小学好像也没有图书室,借着这次的机会,也给自家村小学捐一套图书室出来。
至于说枣林村有没有留守儿童,可以说几乎没有,因为它的位置决定了村里的人不需要背井离乡去很远的地方打工,再加上这一两年与骏生医药合作,家家户户都在种植中药材,哪还需要去外地打工,坐在家里就把钱挣了。
来到省城最大的图书批发市场,上下三楼转了一圈,每一家经营的类目都不同,经营课外读本的也有四五家,按照一个学校一个图书室三百本的最低标准配,一家店他也配不齐。
严文斌找了三家规模比较大的图书批发商,把三人叫到了一起,每家给一百种课外读本的订单,每一个订单就是一千六百本,这在任何个店铺都算是大买卖了。
找三家一起来做这个买卖,主要是能把货配得齐,另外三家在一块有个好处,可以互相压一压价,最后基本上是以六折的价格拿到的,就算是这么的低的折扣下来,最后都花了将近十万块钱。
现场敲定了价格,也都全额付了款,要求三天之内这三家老板把书发到石州县即可。
从图书批发市场出来,严文斌又直奔省城的旧货市场,这里虽然也有出售旧货,但更多的是卖一些新的家具,厨房用品以及货架等等。
来这里主要是采购一批图书的陈列架,村里的小学大概率应该有空余的房子,但是摆放图书的陈列架估计没有,所以这一块也要考虑到。
订了十六组货架,也是让物流发回石州县,这倒是没有花几个钱,总共几千块钱,毛毛雨了。
上了省城几乎是马不停蹄的把两件事情办完也已经到了六点多,天已经黑了,但是严文斌仍然开车连夜赶回了石州县,其实也没多远,左右不过两个小时的路程罢了。
接下来两天的时间内图书以及货架陆续的到位,这些东西全部暂时先拉到旧中药厂院内,等待分拣。
要把这所有书以及货架分成十六份,然后标注上每个学校的名称,到时候发放的话就不容易出错。
现在骏生医药企业规模大了,在旧中药厂办公楼里办公的,也有几十号人了,光内勤就六七个小姑娘,严文斌一声令下,凡是手头没事的,包括内勤全部在仓库内分拣图书。
至于枣林村的那一套,他准备今天就带回去,他们村小学和村委会都在一个大院里,昨天已经和严国平打好招呼了,所以村里小学专门腾了一间空房子作为图书室。
时间很快来到约定的那一天,一早起来,严文斌便和刘蕊开车来到旧中药厂院内,今天肯定是不能开他们的小车去,主要是装不下。
所以今天调用了一台大巴车,是他们公司内部的通勤车,因为有些旧中药厂的老员工去新中药厂上班,距离过远,所以严文斌专门买了两辆大巴车,作为通勤车使用。
今天要去县内最远的一个乡上慰问两家学校,所以昨天的时候,就把两个学校的所有图书及货架已经装到大巴车上了。
随车一同去的除了司机,严文斌和刘蕊之外,还调用了两个内勤的小姑娘帮忙。
八点半,在县政务大厅门前的小广场上,此刻已经停了十几辆车,其中也有一辆大巴车,车身两侧挂的条幅,写的留守儿童救助协会慰问等等字样。
剩下的就是各式各样的小车,有几辆是商务车,是其他企业装慰问用品的,还有一些小车是协会的志愿者开来的,现场大几十号人,显得非常热闹。
当贴有骏生医药标识的大巴车开过来的时候,现场有人指挥着让把车停在车位上,现场所有车也不是随便停的,都是有顺序,到时候跟着一起出发的。
车辆停下以后就有人拿着数字标贴,贴在了大巴车的前挡风玻璃一角,骏生医药的车是三号车。
一号车是民政局的公务车,二号车是留守儿童救助协会的大巴车,因为严文斌带过来的也是大巴车,所以把三号车的位置给了他,后边是几辆商务用车,最后是一些小轿车。
带队的是民政局的一位副局长,还有留守儿童协会的宋会长和郑副会长,严文斌和刘蕊下车之后与他们几人寒暄一番,也算是见个面互相认识一下,不存在什么巴结不巴结的意味,严文斌现在在县里也是有为的年轻企业家,而刘蕊作为一镇的副镇长,年轻有前途,别人是巴不得想认识他俩呢。
集合的时间是八点半,出发的时间是九点,等所有人到的差不多之后,民政局的一辆公务车打头先出发了。
一行将近二十辆车,浩浩荡荡的开始出发了,这次去的是县城最远的乡,大约八十多里地,名叫王公岭乡,有十个自然村,在整个石州县内也属于贫困乡镇。
虽然乡镇比较偏远,但是现在的路况修得非常好,几乎是村村通油路。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行进,整个慰问团队来到了距王公岭乡还有十五里路的小妨村,这个自然村只有一百三十户人家,登记在册的四百多口人,但其实现在还在村里的,也就一百来号人了,很大一部分是老年人,还有二三十个小娃娃。
一行二十余辆车,都停在了距离小妨村不远的村委会,因为小坊村小学没有操场,只有六间教室,还是四十年前盖的那种老房子,有的窗户上连玻璃都没有,只蒙了一块不太透明的塑料布。
小学有一堵院墙,半截还属于塌陷状态,原先还有铁大门,现在也不知道去哪了,虽然看起来破破烂烂的,但整体还是很干净的。
在一行人抵达之后,学校所有的二十六个学生都在大门口分成左右两排,拍着手大喊着热烈欢迎。
严文斌和刘蕊下车之后,跟在众人身后,慢慢的往学校走去,至于车上的司机,还有两个内勤小姑娘就负责搬货架以及课外图书了。
因为是随着人群一起进入学校的,所以严文斌也没有仔细的去打量,进了学校以后才看到这学校确实破旧的可以。
学校六间教室左右各有三间,六间教室背后还有三间老师办公的小平房,教室前面有一块不大的空地,地面是由青砖铺就的,没错,不是现代烧的红砖,而是青砖,很有年代感。
在这一块不大的空地上摆着一排桌子,就是学生用的那种书桌,在严文斌的印象当中,他上学就没见过这种类型的书桌,完全是由木头制作而成的,看起来很厚实,但是因为使用年限很久了,所以看起来很旧,上面有各种笔画及小刀割过的痕迹。
迎接慰问一行人的是学校的校长,也是唯一的常驻老师,另外还有一名支教的年轻老师。
小坊小学的校长是一位年近四十的中年女性,姓杜,由她来接待慰问的一行人,个子不高,一头短发,但讲着一口普通话,一听就不是石州本地人。
杜校长领着一帮慰问的人,先去参观了一下学校的教室,六间教室分别是一到六年级,全校二十几个学生,从一年级到六年级都有。
教室里比较灰暗一点,主要是窗户缺少玻璃,塑料布通透性不太好,教室中央还有砖垒的土灶,显然是冬天取暖用的,据说冬天烧的煤或者柴都需要小孩自己从家里带。
教室里的桌椅板凳都已陈旧破烂不堪,很明显外面摆的一排桌子,已经是学校挑选出来最好的了。
黑板也是用水泥在墙上抹平,涂了一层黑墨,这黑板也是非常有年代的,四周墙壁上墙皮早已掉落,露出里面的砖块,房顶上显然也是经常漏雨,水迹斑斑。
一圈参观下来,基本上所有的教室都是这样子的,看的人是唏嘘不已,真没想到在这样一个人人几乎奔小康的年代,还有这样贫困落后的山村级学校。
从小在城市生活长大的严文斌,此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学校这种面貌是他没有见过的,真的给他一种很震撼的感觉,当然更震撼的还在后面。
参观完学校之后,就是图书室的捐赠了,把教室后面三间平房中的一间腾了出来,刚刚在学校支教老师的帮助下,严文斌的大巴司机,还有两个内勤已经在支撑货架,开始往上摆书了。
看着一本本崭新的飘着墨香的书籍整齐的摆在书架上,杜校长双眼泛着红,轻轻的抚摸着每一本书。
随着杜校长的召唤,大小不一的二十几个孩子,一窝蜂的涌了进来,一声声稚嫩的叫喊声,欢快的笑声就没停过,人手一本书,都是爱不释手。
严文斌和站在身旁的刘蕊对视一眼,嘴角泛起微微的笑容,这是一种说不出来的满足感及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