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挽明 !
参与国是会议的官员们对于建立粮食储备系统虽然很感兴趣,但是有笪继良这样事无巨细都要亲自过问的主事者,加上建立粮食储备显然要同各地的大粮商发生矛盾,就算有崇祯和户部尚书在他背后的极力支持,也未必能有什么好处,他们也就熄灭了想要从中插上一脚的的心思。
但是工部设立水利部,建立治理五大水系的项目计划,却引了众人的极大注意。
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河五大水系,除了珠江水系同大运河无关之外,其他四大水系都和大运河有关联。
也因此,明朝开国以来就一直把精力放在了治理长江、黄河、淮河、海河身上,而其中又以治理黄河为重中之重。
在努尔哈赤起兵之前,明朝的政治基本围绕着两个中心在环绕,一个保持漕运的畅通,另一个就是治理黄河。
治水可以出政绩,而治理黄河同辽东军队修建城堡一样,都是投入资金巨大,但是朝廷并没有多大的期待,只要平安无事就可以了。只要运气好一些,也许在自己的任内风调雨顺什么事都没有呢。
且工部尚书吴淳夫现在的主要工作是修建山陵,这治水的事务也就无暇顾及了。新增设的工部治水侍郎,自然大家都想推荐个自己人上去了。
不过崇祯并没有给他们机会,而是直接指定了翰林编修蒋德璟作为主管水利部的工部侍郎。
虽然有不少官员认为,蒋德璟一直呆在翰林院,对于治水这样的实务未必精通。对于治水这样关系到国民生计的政务,还是应该挑选有操办过地方实务的人员比较适合。
崇祯让蒋德璟站出来,在众人面前把他治理海河的方案述说一遍之后,才对着众臣说道:“各位若是有治水的人才,不妨都推荐上来。我大明自从潘季驯之后,就没有再大规模的治理水利过。
大明以农业为根本,而农业以水利为根本。朕怎么会嫌治水的人才太多呢?不过诸位所推荐之人,必须先写一篇治水的方案上来,必须要像蒋翰林这篇治水疏一样,言之有物。如果只是夸夸其谈之人,还是不要浪费朕的时间了。”
蒋德璟站在群臣之中,脸色微微有些发红。这篇治水疏可不是他之前交给皇帝的那个粗陋无比的方案,而是在同皇帝交谈之后,又获得了皇帝交给他的一些地理勘察资料后,重新整理出来的新方案。
这样的治理海河方案绝不是一个人凭空就能完成的,而是需要一整个团队进行协作,才能整理出数据如此详实的方案。
就算是蒋德璟自己,也认为如果没有这些皇帝派出去的地理勘察队伍搜集的数据,他也完全做不出整个方案来。
这些反对的官员顿时默然了,他们是想要推荐人选,从治水中捞取些好处,不是想要给自己找麻烦。
他们在心中衡量了下蒋德璟所做的方案,就发觉自己推荐的人选未必能拟出这样的计划,也许除了万历年间的治水专家潘季驯之外,其他人是无法超越这位蒋翰林了。
看着反对蒋德璟的声音渐渐小下去,张瑞图顿时上前支持了皇帝的主张。有了这位阁老带头,几位福建官员顿时也出来撑了这位同乡翰林一把。
崇祯对于蒋德璟的任命,也就有惊无险的通过了。而对于治理五大水系,吴淳夫代表工部提出了,分期治水,先北后南,轻重缓急的一个治水计划。
首先是治水工作以5年为一期,先治理海河同淮河,其次是黄河、长江,最后才是治理珠江。
海河位于京畿附近,威胁着京城百姓和大明的中枢安全,因此应当把它当做重点治理对象。
维护海河各支流,及在海河上、中游设置分洪水库,并修建堤坝,拓宽下游的河道,作为一期工程的治理重点,预计超过150万元的资金投入,所以海河治理工程拨款150万元。
之后就是被黄河夺了入海口的淮河,淮河支流繁多,水量充沛,又关系着大运河有没有水量进行航运,因此治理起来颇为棘手。
从宋绍熙五年黄河夺淮开始,在安徽地区的颍河与涡河之间,多次成为黄河南徙夺淮的主要泛道。黄水夹带的大量泥沙,淤高了皖境淮河干流和淮北支流河床,打乱了原来水系。因此几乎每年淮河中下游,都会出现河水泛滥的情况。
根据蓄洪兼筹的治水原则,淮河干流和主要支流都必须进行治理。首先就是在大别山区兴建大型山谷水库,以拦截雨季的洪水;其次是利用沿淮两岸湖泊洼地兴建行、蓄洪工程;最后则是在淮河下游进行勘察,看看是否可以挖掘一条新的入海口,以减轻淮河的水患。
由于淮河的地理资料不够详细,因此无法给出一个较为详细的预算,最后预估为80万元的治河预算。
而黄河的治理方式,似乎还找不到比潘季驯更好的方案,因此按照往年惯例拨款45万元。
至于长江,一是对全流域进行勘察,二是维护长江航道,并对长江的堤坝进行维护,拨款50万元。至于没人关心的珠江,则只拨款25万元,
综合以上五年内的治水计划,共需发行治水公债350万元。听到这个数目之后,在场的官员都把目光转向了汪逢元身上。
之前商税的大头,丝、茶、棉税,已经被抵押出去了。接下来想要抵押这么大笔的公债,只有盐税或是田赋了,但是在场的大多数官员都觉得不会认同这样的抵押标的。
盐税和田赋是维持大明正常运转的基础,这两个支柱少了那一个,大明就不会有以后可言。不管是官员的俸禄,还是军队的粮饷,都需要从这两样中来。
虽然被这么多官员恶狠狠的盯着,不过汪逢元倒是比刚进来时镇静多了。
他较为平和的回答道:“大明中央银行愿意承销此项公债,单利,3年期,年利3.5%,数目350万元。”
两项公债都获得了朝臣们的同意之后,朱由检便打着哈欠说道:“时间也不早了,大家要是没有其他事,这便散了,去吃中饭吧。”
黄立极赶紧走到了皇帝面前躬身说道:“陛下,臣有一事要向陛下汇报。”
已经作势要站起来的朱由检,再次坐了回去,他对着黄立极温和的问道:“黄先生还有什么事要同朕说?”
黄立极赶紧说道:“这些天来,因为一件案子,刑部弄得朝中官员人心惶惶,连政事都荒废了。臣请陛下命令刑部澄清事实,不要拿着案子打击异己,弄的满城风雨…”
朱由检微微好奇的问道:“究竟是什么案子?让黄先生你都着急上火了?黄先生请慢慢说,不用着急。”
黄立极赶紧把黄宗羲替父亲伸冤的案子,从头到尾都仔细说了一遍。
韩象云同几名东林党人,死死盯着皇帝的举动,想要判断出皇帝对这案子的意向是什么。
只见朱由检作恍然大悟状,对着黄立极说道:“朕在宫内也听过一些这件案子的风声,不过对于这件案子的详情还不甚了解。
黄先生既然对这案子了解的挺深刻,那么朕想问问:刑部传讯官员的时候,有没有违背刑部制定,内阁通过的司法程序?”
黄立极愣了许久,才慢慢回答道:“这个大约是没有的。”
朱由检继续问道:“那么这件案子里,主持问案的法官贪污受贿了?”
黄立极赶紧摇头说道:“应当没有这种事发生。”
朱由检摊开双手对着黄立极问道:“刑部一没有在审案中违法,二没有贪污受贿。那么黄先生要朕替你澄清什么呢?”
黄立极感觉自己的头被崇祯绕晕了,他是想让皇帝注意案件审理的内容,但是皇帝却以程序合法挡住了他的抱怨。
黄立极正在思索应当怎么反驳皇帝时,朱由检已经把视线从他身上转移开去了。
他对刘宗周询问道:“刘先生,你身为朝中官员的一份子。请问,你这些天因为这件案子心慌了吗?”
刘宗周下意识的回答道:“回陛下,臣并没有感觉异常。”
朱由检又把脸转向韩爌说道:“韩先生,那么你这几天的心情如何?”
韩爌笑容满面的说道:“臣这两天心情很好。”
朱由检再次指着礼部尚书边上的一人问道:“钱侍郎,你的心情是怎么样的?”
钱龙锡低着头避开了黄立极的视线,毫不犹豫的回答道:“回陛下,臣这些天的心情平静的很。”
黄立极脸色抑郁的看着,主动找上自己和解的钱龙锡,居然毫不犹豫的出卖了自己。
“他怎么会相信这些东林党人的操守的,真是自作孽,不可活。”黄立极在心里对着自己说了一句。
黄立极陷入了思考,不过崇祯并没打算继续和他扯下去。朱由检摸了摸肚子,便站起来说道:“朕感觉也饿了,大家就解散了吧。”
趁着黄立极没有反应过来,崇祯站起来信步走入了后殿,离开了文华殿的会议室。黄立极想要追上去的时候,却被两名小太监拦住了。
走出了文华殿之后,朱由检对着王承恩吩咐道:“你找个时间,去看看那个校核«三朝要典»的孙国敉,问问他可有什么心得了没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