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较量 !
1949年1月1日,在台湾中部秀丽的日月潭畔,古木掩映的涵碧楼中,刚从大陆败逃来台的蒋介石与儿子蒋经国正在登楼眺望。但此刻蒋介石无意于山水之间,而是在思考到台湾后怎样收拾残局。
1950年月1日,蒋介石宣布,他在台湾恢复“中华民国总统”的职务。蒋介石复职后的迫切任务,便是安定内部,在新的人事安排中,蒋介石确立了一条原则,那就是确保蒋经国的地位稳固、顺利迁升。依照这一原则,蒋介石任命陈诚担任“行政院长”,吴国桢为台湾省主席。三军高级领导人也同时易人。
一切任命完毕后,蒋介石给蒋经国留下的位置是“国防部”总政治部主任一职,这一官衔虽然不高,但他交给儿子的权力却超越三军统帅,即负责“监督筹划情报业务,对大陆游击活动的派遣和指挥”。其后又在“总统府”里设了一个“机要室资料组”,也让蒋经国负责,“举凡一切党政特务机构,统归其管辖、指挥”。这样一来,逃到台湾的一大批国民党元老如何应钦、阎锡山、陈果夫、陈立夫、顾祝同、白崇禧等纷纷遭到贬逐,台湾又成了蒋家的天下。
新的人事安排大体就绪后,蒋介石腾出手来,整顿社会秩序。为了防止共产党的渗透,他提出“保密防谍”的口号。在此口号下,出动大批警察、宪兵、特务、军队,开始了大逮捕、大屠杀。只要行动可疑,经人检举,一概列入危险分子,格杀勿论。
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相继解放了海南岛和舟山群岛,这等于割断了台湾的手足。解放军的下一步,必将是渡海解放台湾,这是中国共产党的既定方针。在这种情况下,台湾又一次陷入混乱。为了“保卫大台湾”,蒋介石下令,沿海加建碉堡防御工事,组织防空演习,组织训练民众,整个台湾岛上,闹得沸沸扬扬,鸡犬不宁。
1950年6月5日,蒋介石正吃早饭,蒋经国十分欣喜地进来向他报告,朝鲜战争爆发。蒋介石一听,高兴得眼泪直流。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中国人民解放军基于形势的变化,放弃了武力解放台湾的计划。蒋介石避免了灭顶之灾,在惶惶不可终日中度过了危机。
蒋介石在台湾站稳脚跟后,一心要把权力传给儿子蒋经国,特别是随着年岁的增长,这种愿望愈是迫切。蒋介石就宣布改组国民党方案,决定成立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由16名委员组成,40岁的蒋经国跻身其中,为众所瞩目。
但蒋介石知道,蒋经国年纪轻,阅历尚浅,因此,一些重要的部门,仍让一些有能力、可信赖的老一辈人物帮助治理,但对一些不服蒋经国,与蒋经国有隙的人物,蒋介石则坚决除掉。蒋经国与台湾省主席吴国桢发生矛盾。蒋介石知道后,“爱子之心,胜于爱民”,坚决站在儿子一边。他甚至派人将吴国桢小汽车的轮子拧松,蓄意谋杀吴国桢。吴一怒而远走美国。结果,蒋介石为儿子除掉了一个劲敌。
不久,陆军总司令孙立人因反对蒋经国在部队设立政工制度,孙蒋矛盾激化。在冲突中,蒋介石再次偏袒儿子,先撤掉孙立人陆军总司令之职,再借其部下“兵谏”之事,提出“孙立人兵变案”,将孙立人软禁,这样,为蒋经国扫除了又一个强硬的政敌,为蒋经国的顺利升迁扫清了道路。
蒋经国的势力一天天膨胀,逐渐控制了岛上各个部门的实际权力。其后,在蒋介石的暗箱操纵下,蒋经国如愿以偿地登上了“行政院院长”的宝座。蒋介石在一心栽培儿子经国的同时,为了巩固国民党残余政权的统治,搞所谓的“反攻复国”,在台湾发展经济方面也下了些功夫,搞了一些令人瞩目的重要工程,如石门水库、台中港、石油化学工业建设、南北高速公路、高雄大钢厂等。一系列加快经济建设的措施为台湾经济的起飞起到了一定作用,蒋介石的脸上也露出了少有的微笑。
蒋介石一辈子软禁了两个人。一是张学良,一是孙立人。孙立人堪称抗战名将中学历最高的人:他曾是清华大学是高材生,后赴美留学,先后毕业于普渡大学和弗吉尼亚军事学院。学成回国,恰遇全面抗战开始,孙立人先后参加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两战均立下赫赫战功,遂在军界扬威立万。当然,这还不是孙立人最风光的时候。
194年,孙立人率领新8师与中国远征军进入缅甸,与盟军协同作战。4月19日,孙立人指挥了仁安羌之战,以一个半团800人的兵力,战胜数倍于己的日军,将被日军重重包围的7000英军成功救出。消息传出,中、英、美三国轰动。为此,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国会”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不列颠帝国勋章”司令勋衔——据称,这是英国历史上第一次将这种勋章颁给外籍将领。
之后,孙立人率新1军打通中印公路,纵横胡康与孟拱河谷的原始森林中,重创日军,打得日军强悍的56师团数万仅有二十几人侥幸逃脱。在孟拱河谷西南方的一个死谷里.竟有两干多名全副武装的日军无处逃生而集体饿死在高山密林里……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被称为“东方隆美尔”、在二战时期歼敌最多的中国将领,却在跟随蒋介石奔赴台湾后,被后者软禁长达年,成为历史上第二个张学良。在被软禁的日子里,孙立人将军一贫如洗,不得不靠种花卖花、养鸡卖鸡蛋来供子女上学读书……一代名将为何沦落如此?
”
孙立人毕业于美国弗吉尼亚军事学院,与蒋介石素来看重的黄埔系不是同一派系。孙立人甚至一生都没有加入过国民党。所以,在非常注重派系、党派关系的蒋介石看来,孙立人立功再多,也是“外来人”,得不到青睐和重用的。因此,当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在东北进行内战时,孙与杜聿明不和,蒋介石只能是让孙靠边站——将他调回南京国防部任职,实际上已经远离战场。对于一名将军来说,还有什么比离开战场更痛苦的事情?
蒋介石对孙立人其实相当猜忌甚至妒忌。这源于孙与美国保持的良好关系。孙立人早年在美国留学,在缅甸又与美军并肩作战,一度被美方任命为前敌总指挥,指挥包括美国大兵在内的盟军。1945年7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是中国唯一被邀请的高级军官。蒋介石竟然因此质疑孙立人:艾森豪威尔邀请你,为什么不邀请我?
另外一件事情,也让蒋介石加深了对孙立人的不满。1949年月,美国远东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派特使来到台湾,邀请孙立人到东京与他会谈。有了上次的经验,孙立人这次学乖了。他没有马上答应,而是先通过时任台湾省政府主席、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总司令的陈诚,获得蒋介石的同意,才乘坐麦克阿瑟的专机飞往日本。在日本,麦克阿瑟告诉孙立人,美国全力支持孙“负责巩固台湾”。孙当即表示,“我只会打仗,不会搞政治,不会领导**”,要美国继续支持蒋介石。应该说,这种表态是得体而严谨的。
回到台湾后,孙立人再次通过陈诚,将会见的情形如实向蒋介石汇报。但是显而易见,孙立人的坦诚并没有打消蒋介石的猜忌。
孙立人是一位职业军人,他崇尚军队国家化,反对大太子蒋经国在军队中推行政工制度。在这一点上,他与美军顾问团长蔡斯的看法一致。蔡斯负责台湾军援的执行和美援的发票签字权,颐指气使,法力无边,简直就是蒋介石的“上帝”。蒋介石无可奈何,只能在日记中恼恨地说,“吴(国桢)、孙(立人)屡屡挟外(美国)自重”。只是因为一方面当时台海局势严峻,必须依赖孙立人这样的干将防守台湾。另一方面因为孙与美国人的这层关系,可以利用孙立人周旋于美国之间,争取美国更多援助。
所以,在不太短的时间里,蒋介石不但没有收拾孙立人,反而在1950年月17日,将孙立人擢升为陆军总司令兼陆军训练司令,三天后又加台湾防卫总司令。蒋介石还承诺,未来晋升其为三军总参谋长。从表面上看,孙立人风光无限,几成蒋介石身边最炙手可热的人物。
但是很快,孙立人的好日子结束了。就在1950年6月底,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第七舰队进驻台湾海峡,台湾的安全有了保障。孙立人的第一个作用被削弱了。1954年,“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台湾被美国正式纳入“保护范围”,台湾不但不用缴纳“保护费”,美国还从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提供大量援助。这样一来,孙立人的第二个作用消失了。
从这一刻开始,蒋介石开始着实清理孙立人这一根“眼中刺”——在这之前的195年,蒋介石就罢黜了吴国桢。“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签署的当月,孙立人被调任总统府参军长。这是一种明升实降的安排,让孙立人彻底解除了兵权。而没有兵权的将军,就像一只没有牙齿的老虎。但是,对于孙立人来说,噩梦才刚刚开始。
1955年5月5日,在蒋介石的授意下,保密局局长毛人凤将孙立人的老部下、步兵学校少校教官郭廷亮以“匪谍”为名逮捕。一周后,台南又发生“兵谏”案,孙立人老部下00多人遭到逮捕。
被捕后,郭遭到长达十几天严刑拷打,要求他承认谋叛。但他始终不肯承认。这时候,保密局特勤室主任毛惕园向毛人凤建议,使用劝诱方式。于是,7月14日,毛人凤向郭廷亮诈称,说孙立人遭到诬告,如果他主动承认是“匪谍”,可立即消除孙立人的嫌疑。郭因此写下“自白书”,承认自己是“匪谍”。办案人员拿着“自白书”,又以此威胁台南“兵谏案”涉案人员,成功地拿到几十份“自白书”。
在“匪谍”案和“兵谏”案发生之后,一时山雨欲来,谣言满天飞。很多人都劝孙立人远走高飞,离开台湾这个是非之地。可孙立人不以为动。或许他认为自己问心无愧,经得起考验。事实证明,这位身经百战的老将太傻天天真了。8月日,“总统府”第一局长黄伯度拿着几十份“自白书”来到孙立人官邸。在黄的胁迫之下,孙立人被迫写下“辞职书”,辞去总统府参军长职位。
8月1日,蒋介石下令免除孙立人“参军长”职务,并成立由副总统陈诚为主任委员,王宠惠、许世英、张群、何应钦、吴忠信、王云五、黄少谷、俞大维等为委员的“九人调查委员会”,调查“兵谏”案。两个月后,“调查委员会”做出结论,指责孙的部下郭廷亮“为中共工作”,利用孙的关系在军中联络军官,准备发动“兵谏”,孙未及时“举报”,亦未“采适当防范之措施”,“应负责任”。
蒋介石最后以“纵容部属武装叛国、窝藏匪谍密谋犯上”的罪名,将孙立人送往台中软禁。
其实,在“九人调查委员会”启动调查的同时,监察院也由国民党籍监委陶百川、无党籍监委曹启华、萧一山、王枕华、余俊贤等“五人小组”自行对“兵谏”案发动调查。与“九人调查委员会”的结果迥异,监察院认为郭廷亮等人没有兴兵作乱的情节,“匪谍”一说纯属国民党内部的派系之争。孙立人对此完全不应该承担责任。不幸的是,这份结果只是在监察院内部会议秘密报告,后被封存,不再公布。
孙立人被软禁在台中市向上路,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在外人看来,那就是从1955年8月开始,这位蒋介石身边的“大好人”,突然人间蒸发了。凡是与孙立人有关的东西,都被有意铲除。孙立人送郑成功纪念馆的对联被摘,台北圆山太原五百完人纪念碑上孙立人的题字也被剜去。新一军的战史不能出版,虽然这是国民党抗战中获取的少数几个胜利,因为与孙立人有关……
孙立人为官清廉正派,一生没有留下什么积蓄。有人说“官久必富”,孙立人听了不以为然地说:“为官哪有工夫去发财咧,只有官久必穷。”在软禁的日子里失去了经济来源,为了补贴家用,孙立人用少有的积蓄买了一块山地,种点花草、果树,由夫人骑三轮车送到街上卖。后来,又买了一群鸡,以卖鸡蛋度日。四个子女的学费,也便是来自种花卖花、养鸡卖鸡蛋……(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