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天生韩信 > 一百四十四章 壮士断腕

一百四十四章 壮士断腕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天生韩信 !

    王泾又惊又喜,纵马上前狠狠的一拳砸在韩信的肩膀上,大笑道;“真的是你这家伙,我就说呢,在漠北那种地方我们都能活着回来,你哪会这么容易就死掉。”

    满怀喜悦的上下打量了番韩信,待见火光下他的甲胄装束不由一愣。

    王泾是将门之后,祖父三代人皆为上将军和大将军,自然识得韩信一身甲胄赫然是秦国上将军的打扮,顿时瞪大眼睛满是吃惊的看着韩信。

    韩信见他表情就猜出了他心中所想,便扬眉道;“现在不是说话的时候,回城后我在和你细细说起。”

    王泾这才想起还在激战中,便压下了满肚子的疑问,豪爽大笑道;“好,我们就来比比谁杀敌更多。”

    说完也不待韩信回话,便急不可耐的一夹马腹,率着亲卫朝着匈奴溃卒猛冲而去。

    到了天明时分,匈奴人有序的抵抗才被彻底击垮,十万匈奴士卒死伤过半,剩下的仓皇奔走。因为匈奴人皆为轻骑快马,秦军也很难做到全歼,倒是逃走了三四万人,主将赫连山也夹杂在溃军之中逃了走。

    但不管怎么说此役仍然不失为一次漂亮的大捷,长期围困雁门的十万多匈奴精骑溃不成军,秦人南撤的道路再无阻碍。

    当大胜归来的秦军返回城中时,整个雁门都沸腾了。城中的士卒拼命的挥舞着手中的兵器,仰天吼叫连连;女眷们则蜂拥在城门街道,拼命的向前挤着想要一睹勇士们的风采;上了年纪的老人则偷偷抹去眼角的泪水,他们在庆幸秦国并没有抛弃他们这些仍然忠于它的子民们。

    自二世元年六国叛逆起事以来,秦国已经经历了太多太多的失败、大败、惨败!就连威名赫赫的北军铁骑都在钜鹿一战中全军覆没,这不得不让所有秦人心中都生起了一个接一个的疑问。

    秦国怎么了?曾经虎视何雄哉的虎狼秦国怎么了?在帝国危急存亡的时候,那支曾经横扫六国的虎贲之师去哪里了?

    彷佛是在一夜之间,曾经强大无比的秦帝国就瞬间崩溃了,始皇帝用他的雄心壮志打造出来的万里疆土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全部反复。秦人数百年建立起来来骄傲无比的自尊被彻底击垮,接二连三的败仗让秦人们茫然不知所措。

    韩信和孟坚的那番话说的对,秦军是一支用胜利和荣誉不断滋养茁大起来的怪物,赏罚分明的军功爵制度让秦兵们一个个嗜血成性。他们渴望着斩下敌人的头颅,渴望着用手中的刀戟去改变他们一家人底层的生活。

    可当帝国秩序崩溃的时候,秦国的士兵却丧失了他们最赖以维持的勇敢和决心。当他们在战场上为国厮杀的时候,他们的家人却在遥远的家乡忍受着饥饿,一场接着一场的败仗让秦兵们惶恐不安、将军们惊慌失措。他们从最开始的渴望战争,最后到了仅仅是为了生存才不得不上阵杀敌。

    秦军丢失了最宝贵的东西,那就是军魂!一往无前的军魂!

    而韩信做的就是用一场场胜利为他们从新找回军魂。

    在雁门高高的城头上,韩信持着天子诏大声的念着秦王对他们忠义的褒奖。他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大声的告诉城下的数十万秦人,秦国从来未曾放弃过任何忠诚于他的子民,在遥远的关中,新的秦帝国正在重建,而现在他来做的事情就是要将遗落在北疆的数十万秦人全部带回家乡。

    城下现实一片沉寂,旋即又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没有人会比他们这些遗落在边疆的秦人更在乎秦国的存亡了。若是秦国还在,他们的根就还在,秦国不在了,他们就成了孤魂野鬼,除了死亡外只能沦为别人的奴隶。

    韩信又顺势宣读了朝廷对北军的奖赏,王泾因为力王狂澜支撑住了北疆的残局,论功被拜为大将军,继续统领北军,其他将军都尉等军官人人皆升一级,秦人百姓则回到关中后免除三年的赋税。

    大胜之后,韩信和王泾立即着手撤退的事宜,他们心中非常清楚,匈奴被击溃的不过是其中一支大军而已,在西边仍有数十万的匈奴主力大军,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得到溃兵带来的消息。

    清晨大军入城,到了午时全城就已经撤出了雁门城。为了减轻负重,所有的辎重和杂物都被抛弃了,每一名秦军和秦人只允许带着二件东西,兵器和干粮,其他的全部被抛弃。幸好雁门城中有着大量的牲畜车辆供年老者和妇孺坐乘,这也让队伍的行进速度快上了许多。

    在数十万人的注目中,昔日的家园雁门城则被烧成了一片火海,与之陪葬的还有数千名不愿意走的老人。他们虽为秦人,却在北疆生活了近二十年,在这里娶妻生子繁衍生息,早已经将这里当成了家乡。况且都已经年事已高无法再承受逃亡的颠簸,在路上不但会客死他乡而且还会拖累队伍逃亡的速度。

    可他们若是留在北地沦为匈奴人的俘虏后一样会被毫不犹豫的杀掉,匈奴人要的是妇女和精壮的努力,老迈者对他们毫无价值。所以这些老人选择了一种悲壮的方式,那就是与雁门城一起化成了灰烬,至少还能有妻儿子女为他们送终。

    大火燃尽后,悲伤的秦人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朝着南方踏上了回往关中的路途。近九万人的大军和三十四万秦人一路南撤,秦国依旧遥远,他们必须穿越整个赵国才能抵达大河,渡过河后才能回到关中。

    而留给韩信的时间已经不多了,雁门离冒顿大军所在不过快马二天的时间,来回算是四天。如果冒顿聪明一点的话,那就不会等待大军集结完毕再发起进攻,而是立即率兵追击,这么算来最快四天后匈奴人的追兵就可能赶到。

    所以秦人的队伍必须在四天内赶到南边的太原郡,那里多丘陵并不适合匈奴骑兵的作战,唯有躲入那里才有机会摆脱匈奴人的追赶。

    为了加快队伍的速度,韩信和王泾几乎绞尽了脑汁,用尽了一切办法。奈何这支队伍中平民太多了,乱哄哄的经常堵在路上,根本无法做到像军队那样井然有序。时间一点点的过去,韩信心中的担忧之情也越来越剧烈。终于,在三天后的午后,斥候报来了消息,在三十里外发现了匈奴先锋人马。

    韩信没想到冒顿的骑兵这么快就追上来了,不过也猜到他一定是轻骑追来,而并不是主力大军感到,便当机立断的将队伍一分为二,王泾带着四万大军护送着队伍继续向南逃亡,他则带着五万骑兵北上迎击。

    韩信猜得没错,冒顿在得到败报后勃然大怒,立即点起了本部七万骑兵南下追赶,同时下令各支大军迅速回笼于他会和。他原本以为韩信见到追兵来袭只会加快逃亡的速度,他正好上前缠杀等到大军到来,却没有想韩信根本不按常理出牌,居然抛下队伍率大军反戈一击。

    匈奴的这部前锋顿时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冒顿惊慌之下只得率部撤退,虽未遭大败,却有些风声鹤唳,疑惧不安。

    冒顿已经从俘虏口中得知了对面的主帅正是三年前击败他的韩信,这让他心中又是惊讶又是兴奋。匈奴人崇尚的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勇士失去的尊严必须在战胜者那里找回了,这样才能变得更强、更厉害。

    所以冒顿心中隐隐兴奋,他实在想不出自己会失败的理由,他手中有近三倍于秦军的精锐骑兵,最让秦军致命的是他们还有数十万子民的拖累,这些就足以要了他们所有人的性命。

    可是韩信的不按常理出牌也打乱了他的部属,他原来的计划是先锋缠住秦人队伍,然后其他大军就像饿狼一般蜂拥而上将秦人彻底的咬死。面对秦军的反攻冒顿显得十分谨慎,他担心兵力过于薄弱而被秦人趁机歼灭,所以不但不紧紧跟随,反而减慢了速度,等待着后续大军的到来。

    谨慎是冒顿时刻谨记的二个字,当年他在漠北追击韩信的时候就是因为麻痹大意才被韩信得手,成为了他一生的耻辱。所以从此以后冒顿遇事谨慎,尤其是碰到韩信这种喜好奇兵之人,他便愈发是慎重起来,生怕被韩信所趁。

    所以他对秦军的屡屡挑衅充耳不闻,而是将大军紧紧的缩为一团,耐心的等待着后继大军到来,不给韩信任何的可趁之机。

    既然已经胜券在握,那又何必去冒风险呢?反正秦人的队伍绝对逃脱不出他的手心。

    殊不知韩信要的就是他的谨慎,若是冒顿将队伍化整为零避而不战,转而绕道四处袭扰秦人的撤退队伍,那一定会让韩信极为头疼。冒顿的小心也为韩信带来了更多的时间,他一面派人督促队伍火速南下,一面派出使者南下和赵歇商谈。

    赵歇是最早起兵的几个大诸侯之一,他原是赵国的公子,是惠文王的曾孙,赵国灭亡后便流落民间,在市场靠着给人搬运杂物为生。当年陈胜派武臣经略河北时,张耳和陈余跟随武臣重建了赵国,并劝武臣脱离了陈胜自立为赵王。后武臣被叛将李良杀死,陈余和张耳逃出了邯郸,找到了赵歇重新返攻回了邯郸,立他做了赵王。

    后来章邯大军北上围攻钜鹿,陈余北上代郡征集了精兵数万,南下囤军于钜鹿之北。

    当时围困在钜鹿的赵歇和张耳派出敢死之士突围而出向陈余求援,让他攻击王离的围城大军已解钜鹿之围。陈余因为惧怕北军的强大,便不肯出兵,这让张耳寒心不已,两人本是刎颈之交,多年生死与共的患难兄弟,却因此生出了裂痕。

    钜鹿之战后,张耳为了表示不满便向相国陈余请辞,没想到陈余竟然一口答应了下来,这让张耳愤怒不已,最后率大军出走跟随项羽入关。赵歇则听从陈余的主意打算坐山观虎斗,坐视楚国和秦国生死鏖战,并未跟随项羽入关。

    赵歇和陈余的观望态度让项羽十分恼火,他自立为西楚霸王后,分封天下的时候便故意将赵歇从赵王改迁为代王,而反秦功劳显著的陈宇只是封侯而已。追随他入关的张耳却被封为了常山王,封地在赵地的精华所在邯郸郡、钜鹿郡和衡山郡。

    项羽的不公也让赵歇和陈余对他恨之入骨,这也就给了秦国和赵国合作的前提。

    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这个道理秦代的人一样懂的。在韩信大军出征的时候,秦国派出的使节偃师道就已经渡过了大河踏上了赵国的领土,他是奉命前往晋阳和赵歇商谈秘密会盟一事。

    虽然偃师道的谈判结果韩信仍然不知道,但他料定了赵歇不会干涉他和匈奴的战斗。赵歇手中的兵力原本就不多,若是损耗在无谓之上,那冒顿一定不介意顺手灭掉赵国的,将河东之地收为匈奴的牧场。

    所以不论谈判结果如何,赵歇都一定是坐拥坚城自守,任由秦军和匈奴交战。

    赵歇的观望也为秦军南下消除了阻挡,数十万南撤队伍便全力向太原郡奔去。韩信在得知匈奴的会合大军已经赶到,便立即掉头便跑,在冒顿追上他之前逃之夭夭。

    他不是傻瓜,让秦军和数倍于己的匈奴大军正面交战,那不是送死那是什么。如果没有南撤队伍的拖累,韩信或许能仗着奇谋不弱下风,可有了南撤队伍的拖累,他的骑兵就丧失了最为重要的机动力。南撤队伍成了他的一个死结,他必须全力去保全而不能置之不理。

    韩信脱离和匈奴大军的接触后,疾驰撤了回来和王泾会合。靠着争取到这二天的时间里,南撤的秦人队伍终于赶到了雁门郡和太原郡交界处的一处小关隘,翻过这座关隘,便是赵地了。

    守关的赵军不知道是得到了上头的命令,还是因为畏惧秦军势大在秦军到达前就已经逃的人去城空了。王泾派人迅速接掌了关隘,城门大开让南撤队伍火速通过。

    韩信赶到时队伍正在过关,仍有大半的秦人在关外排队等待着。韩信阴沉着脸看着迎面走来的王泾等人,有些恼火的说道;“匈奴人就在我身后没有多远了,最多一个时辰就会追上来了,队伍必须要加快速度。”

    王泾有些惭愧的低下了头,他知道这些宝贵的时间是韩信冒着极大危险才争取来的,一旁的邱石倒是看不下去了,忍不住开口说道;“上将军,这不能怪大将军,那些老百姓动作实在缓慢,我们已经尽了全力。”

    韩信心知错怪了王泾,却也没有心思去道歉了,此刻匈奴大军已经逼近,他如何能不心急如焚。他从关中冒险北上,费尽了千辛万苦才走到了这一步,眼看就要成功了,所以不论如何也不能前功尽弃。

    韩信强自冷静了下来,伸手问亲随要来了地图,摊开细细看了一番,伸手指着一处地方沉声道;“这里是两山交接之处,又是南下必经之路,我们若是在那里布置步卒防线,靠着密集的刀盾阵到可以抵挡一段时间,只是……”

    韩信说道这里顿了一顿,环视诸人缓缓的说道;“只是这支步卒不会有援军,也不可能跑的过匈奴人的快马。”

    韩信虽然没有直接说出来,可所有的人都听出了他话中的意思。这支断后的队伍是一支弃子,唯一的任务就是阻击匈奴,尽可能的为队伍南撤争取到时间,直到全部战死才算完成了任务。

    韩信没有看向诸人,而是移开了目光,因为他不想强迫谁去送死。沉默了许久,王泾开口说道;“我去吧。”

    “不行。”韩信摇了摇头,“你是主帅之一,若是你死了对士气的损失会非常大的,况且北军的情况你远比我熟悉,我需要你的配合。”

    “我去!”蒙石闷着头大声吼道,他心中早已经热血沸腾,早就无所畏惧,不就是死吗,有什么好怕的。

    这回韩信没有开口,却是王泾开口骂道:“滚回去,你忘记你是大将军唯一的后人了吗?你想让蒙家绝嗣吗?”

    蒙石咬着牙,憋得脸红脖子粗,终于低下了头不再说话。

    又陷入了一阵沉默中,许久一声轻柔的声音才从角落响起,“我去吧。”

    韩信将目光转向丁峰,丁峰则回之一笑,只是笑容有些勉强,语气平静的说道:“我去吧,我是北军的军侯,蒙陛下的圣眷才升为了副将的,正好可以为国尽忠。”

    “丁峰……”王泾忍不住张口喊道,可话到嘴边,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能紧紧的看着他。

    丁峰微微一笑,看着王泾说道;“泾少,蒙你不弃,一直拿我当兄弟一般。关中的兄弟们千里迢迢来救援我们,怎么能让人家去断后呢,要断后也应该是我北军之人去。你不必再说了,我心意已决。”

    “我北军男儿,生死又何惧之有!。”(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