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乡村药商 !
老家有很多“跑山”的农户。
这些人有的一年四季长在山上,采集各种市面上收购的药材卖钱,每年的收入少说也有几万块。农忙的时候就先干家里的活儿,闲下来就上山,自己说得算,谁也管不着,悠闲自在。
兄弟俩做升麻的时候,没有直接收过农户的货。不是不想收,是能收到的量太少,都被流动的药材贩子把持着。农户卖不上价,兄弟俩还嫌价高,问题就出在中间商。
这些中间商就是天明常接触的老家药材商,他们每斤加价两三毛钱很正常。
鲜货每加价一毛钱,干货就至少增加七八毛钱成本。如果加价三毛,干货的直接成本就增加两块多了,这可不是一个小数。做中药材初加工的中间利润也只才几块钱。
再加上这些人有时会往鲜货里洒水或掺泥沙,无形中更压低了天明的利润空间。
面对这些人,天明有苦难言。
他也想改变这样的状况,但短时间内还做不到,毕竟这些人能保证鲜货的供应。再说人家收货也辛苦,赚的也是辛苦钱。
兄弟俩也时不时感叹,没有中间商赚差价该多好。但来年的生产,还真就得指望着这些人,想自立门户,门儿都没有,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
这些“跑山”的农户也想卖个好价钱。
每斤多卖出一毛钱,一年下来就多收入好几千,他们也想直接卖给天明这样的药材商,但联系不上。
天明平时也找不到这样的农户,不可能挨家挨户打听,只能是偶尔碰到了或者别人介绍,留个联系方式,等着对方打电话卖货。有些时候就几十斤,去取都不够油费的。
药材供应链上的所有人都想绕开中间环节,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真的是一个怪圈。这其实并不奇怪,如果感觉奇怪,那也是自己的问题。
“晚上好。”有一天,天光收到老家一个农户发的信息,对方接着发了几张鬼箭羽的照片,“你们收这个吗?”
“收。”
天光转手给对方打了电话,细问了一下情况。原来这个农户手里有些货,倒也不着急卖,毕竟量很少,天光让对方梳理一个清单发给自己,这样好确定怎么收。
接着,两个人又聊了些别的,让天光开了眼界,算是意外收获,也让他长了教训,长了记性,以后多了个心眼儿。
这一切源于天光跟这个农户提了一个人。
原本天光一直跟这个农户村子里的另一个人有联系,偶尔也收那家的货。
“你认识老王吗?”天光问这个农户。
“哪个老王?”这家农户周围有不少姓王的。
“就是那个种五味子的。”这个具有唯一性,那个村子就有一家姓王的种五味子。
“我知道是谁了,那个人不怎么样。”农户这句话让天光很是诧异,“他是不是也向你卖人参了?”
天光兴趣上来了,他知道这里面有故事,立马问道:“是啊,怎么了?”
“他是不是跟你说他的人参都是野外采的,十年二十年,然后要价几千几万?”
“是啊。”农户说得就是天光前几天的场景再现。这个老王前一段时间还真得想卖给他一棵人参,说是二十多年的林下参,但因为一些波折,天光钱都给了却没有买成,是天光自己的原因。
“那些人参其实就是家种的。等到大小长得差不多了,他就会把这些参移栽到山上林子里,冒充野生的,然后把买参的人领到山上现抠,这样就可以卖个高价。”
天光无语,彻底无语,因为他前面一直很信任这个老王。
他虽然以前也觉察出来这个人多少有些奇怪,但说不出来怪在哪,也总觉得哪里不对。
现在对上了,人品有问题。关于这一点,天光不必求证农户说得真假,他自己心里很清楚,那就是真的。社会经验再不多,自己也是快四十岁的人了,这点儿判断力还是有的。
这次与农户的交流,对天光的触动很大。
放下电话,他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复,他在找寻自己的定位。不是定位自己,而是定位家乡的林林总总,以前的自己太幼稚了,把所有人都想的那么好。
物是人非,几十年过去了,人是会变的。
在天光六七岁的时候,父母就从这家农户上面的村民组搬到了县城附近的一个村民组,投奔姑奶家去了。
自那以后,他们很少再回去,也就是过年过节或有个大事小情的时候回老家走走亲戚、串串门。
等到天光高中毕业考出了县城,回去就更少了。
转眼间,有二三十年没有见到老家的这些乡里乡亲了。天光对这些人的记忆,还停留在他小时候,那个阶段还什么都不懂。
天光自诩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总觉得可以风风光光回家乡。
在他的眼里和心里,家乡的一切都比外面的好,甚至好很多,景色比外面的清幽,乡里乡亲比外面的实在,是那么地完美。
农户的一席话,把这份完美打碎了。
天光知道还是好人多,心术不正的毕竟是少数,但这个老王却是兄弟俩回老家创业最早信任的一批人,这样的人品,还是让他心酸的。
天光料想到,以后这样的事情不能少了,人会变得,尤其是在利益面前。
他心里也很清楚,买卖不会那么好做,什么样的人都能遇到。
接下来的路,还是要踏踏实实去走,不能再想当然,自以为是,那很容易吃亏,甚至吃大亏,他需要清醒的头脑,不夹杂任何的感情色彩。
天光想起天明聊天工具里的个性签名“人不狠,站不稳”,现在他对这句话的理解更深刻了。
在天明忙着联系当地各个药材商的同时,天光也通过多种渠道与各个乡镇的农户交流。
他想建立一个农户直采群,这样既能够保证鲜货的质量又可以降低成本,一举两得,但进展的并不顺利,毕竟天光不在当地,只能够通过电话联系,效果肯定没有当面交谈好,不过还是有收获的。
有一点,天光很纳闷,兄弟俩明明可以把农户家里的药材和其他农产品变现,这些人却没有积极性,他们也弄不清楚是自己没有说明白还是农户不差这个钱。
这里面还是有问题,时间长了估计就知道症结在哪了。当前还没有时间坐下来操这个心,先把大事儿一件件办完再说。
确定收购品种就是一件大事儿。
兄弟俩合计着,如果想把“跑山”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就必须增加收购品种。
当地药材商现在常收的,也就十几个品种,基本上都是野生的,一年比一年少。如果能够增加新品种,既能让老品种得到休养生息,又能增加新品种的出货量,农户的收入也不会减少,这是一件好事。
天光给前一阶段联系的饮片厂发了一张供货清单,上面列了八十八种药材,都是他感觉天明在老家能加工出来的。
老家有三四百种药材,这只是其中的四分之一,天光心里还是有谱的。这就相当于一次性在当地增加了七十多个收购品种,对于“跑山”的农户来说,绝对是一件好事,对于中间商来说,也是。
想着容易,把这些品种落地还是需要花费功夫的。
中间商和农户并不都认识这些增加的药材品种,即便是平时常见到,以前也不知道是药材。当面告诉他们可以,一种两种还行,种类多了,就会乱套,得有一套“密码本”,统一标准,这样双方才能够对上。
天光让天明在网上选购一套合适的《药材图谱》,发给合作的药材商,这样双方再讨论收货的事情就容易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