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零中文网 > 吴淡如短篇作品 > 让自己快乐的情魔法

让自己快乐的情魔法

一零中文网 www.10zw.com,最快更新吴淡如短篇作品 !

    两性沟通的表情与口气

    很多人误解沟通的涵义,不是在求协调,而是想争输赢。

    情人的沟通和打辩论赛不周,不能“只赢”就是输。

    某一次宴会中,朋友看见匠吉尔夫妇对坐无言,不久,大名鼎鼎的首相把食指和中指弯曲起来放在桌面,向他太太的方向匐伏前去。朋友很好奇,问他在做什么?俩夫妇微笑不答。宴毕,丘吉尔太太才悄悄告诉朋友:“出门前,我们俩发生了争执,刚刚他那个动作,是表示他正跪在地上,爬行来向我道歉!”

    什么是佳偶?什么是怨偶?人人都有脾气,能找出不伤大家自尊的沟通方式,自成佳偶;沟通方式常撕破脸,或越讲越不通,当然是怨偶了。但在生活中,情人们确实常遇到越讲越不通的状况,原因何在?我想主要的原因是,很多人误解沟通的涵义,不是在求协调,而是想争输赢;讲理讲得对方招架不住,赢得很高兴,而对方也许口才略差,输得也不服气。情人的沟通和打辩论赛不同,不能“只赢”就是输。还有,就是表情与口气的问题。心里有气,进行沟通时难免杏眼圆睁、表情僵硬、一副凶相,不管你说的话如何有技巧,他还是感到你的敌意。语气也是关键,有时我们“自认倒霉”企图结束纷争,会心不甘情不愿的道歉:“就算我错好了,对不起!这样你满意了吧?”对方岂能满意,只能把你的道歉当成讽刺,战事往往越演越烈。沟通时的表情和语气,如果有侵略性,会适得其反,助长负面情绪。

    如果能以幽默感取代侵略性,沟通才有正面效果。请看这个由张老师台北辅导中心总干事林联章提供的小故事:有个年轻人刚学会开车,兜风时车子熄火,一时发不动,后面的司机气得猛按喇叭。他满头大汗的下子车,走到运将旁,敲敲车窗。运将横眉竖目摇下车窗,原以为年轻人是来找麻烦的,没想到年轻人对他笑道:“先生,这样好不好,你来替我发动车子,我来替你接喇叭,好吗?”

    懂得沟通的是聪明人,运用幽默成沟通,就要有智慧了。

    幸福与不幸都是自找的

    任何感情关系都是共生共荣的。一个人自虐,其他的人并不会因她出了一块肉而享福,只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以及残余同归的罪恶感。

    有个失恋的年轻男子到酒吧想借酒浇愁,遇到一个落魄潦倒的醉汉,醉汉喝了吐,吐了又喝,年轻男子问他:“你的人生到底有什么不如意事,值得你这么糟蹋自己?”“我太不幸了,”醉汉哭道:“我前后娶过三个老婆,前两任都不幸暴毙,现在这一个,又躺在医院昏迷不醒!”年轻男子甚表同情地看着醉汉,问:“你现任的妻子为什么昏迷不醒?”“因为她不肯像前两个一样乖乖吃下毒药,所以我一时气不过,把她的头推去撞墙!”

    这一则荒谬的黑色笑话,隐隐透露一个玄机,那就是:一个人的不幸常常是自找的。

    当代心灵大师奥修说:一个人,如果习惯于自虐或受虐,精神上的不幸会变成常态,而且他虐待自己的方法,会越来越有效率。

    所以,有些女人或男人总是找到有虐待狂倾向的对象。多半是因为,他们本身就是受虐狂。他们痛恨受苦,而眼睛却因苦痛而发光,感觉那是他生命意义的来源。

    朋友说起她某位高中同学,她曾经到该同学家吃饭,同学的妈妈煮得一手好菜,吃饭时却从不上桌,任凭她三催四请,只是躲在厨房。同学叫她别介意“我妈 ‘习惯’吃上一顿留下来的剩菜,我们怎么请她,她也不来一起吃。”那顿饭吃得她极为尴尬,心想:菜又不是不够,为什么要吃剩菜呢?后来她发现,这位伯母生在极重男轻女的家庭,自小只能吃剩菜,即使到现在悯生物资已不缺乏,这一顿桌上也有剩菜,她还是很卑微地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吃着“上一顿”的冷饭残羹,否则她会有罪恶感。她以她的自我牺牲为傲,但一个餐桌上永远缺少女主人的家庭,气氛也永远好不了。

    长大成人后,几次偶尔再到该同学家,这位伯母总拉着她埋怨子女不孝。她当着伯母的面指控盘问同学,同学说:“我们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我们想拿好东西给她她总说不要,太浪费,担当不起。”

    任何感情关系都是共生共荣的。一个人自虐,其他的人开不会因她割了一块肉而享福,只会感到莫名的压力,以及殊途同归的罪恶感。

    一位美国知名的心理学家从事诊疗多年后说,幸福的感觉只是一种选择,一个人如果能够学会选择幸福,则人生处处光亮。很多人感觉不幸,其实都是自找,命运对待他们并不比他人苛刻。你可以不要选择不幸,你的爱人和家人都会轻松点。这个建议,发人深省。

    简短是爱情的平安险

    男人或女人的喋喋不休,无论为了什么理由,常成为关系僵化的“快速冷却剂”

    据说从前有一个叫保尔尼森的诗人,在他妻子的墓志铭上写了一首诗:

    此处,有个女人在此长眠,生前极爱说话的她,如今已进入永恒的宁静。

    身为丈夫的我,请求走过此地的人们,尽量放低声音说话。

    否则聒噪的她可能再度苏醒。

    男人都怕喋喋不休的女人吗?答案百分之两百是肯定的。喋喋不休的只有女人吗?当然不!只不过,男人和妇人喋喋不休的场合、方式和理由并不一样。

    一般来说,开会时男人比女人爱以喋喋不休来展示功劳,而女人比男人容易拿起电话讲个没完没了,不管在办公室还是在家;女人似乎比较容易对孩子把一句话就可以讲完的,讲成了十句,比较喜欢解释一大串理由,说明她要做或不要做哪件事。

    家庭中,丈夫的长篇大论通常是用来“说理”的,妻子的长篇大论则是用来“表达情绪”的;但女人常不爱听男人动不动就说理,男人也不爱听女人以抱怨表达情绪。两性名著男人从火星来,女人从金屋来的作者葛瑞(john guy )博士说:“女人在难过时,并不希望听到一大串理由说明她为何不该难过;男人也并不希望听到一大串理由,要他满足她的要求。”喋喋不休,会变成“你关心,他烦心”或让自己觉得“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与对方的利害关系有关,话说得越多,越会遭到反持。男人或女人的喋喋不休,无论为了什么理由,常成为关系僵化的“快速冷却剂”

    多数女人难过时,她需要他专注地倾听,而不是他斩草除根、迫不及待地解答,那会让她觉得雪上加霜。女人以不太直接的语句提出要求时,也可能会激起男人的反感。在一般婚姻生活的对话上,有很多实例,比如:女人不直接说:“今晚我们出去吃饭吗?”而会说:“我今天做了一大堆事,累都累死了,实在没力气做饭,你今晚总该可以带我吃饭吧!”万一她有事,没法到保姆家阶孩子,她不会简短的问:“你去接孩子好吗?”可能会以一大串牢骚开头:“每一次都是我去接,你是孩子的爸,偶尔去接一次,没问题吧?”就算男人乐意,听到这样的喋噪不休,也会变成心不甘情不愿。

    “简短乃极智之灵魂”——就两性之间而言,要求、劝告、争论时,简短也是爱情的平安险。喋喋不休,只会使人的耳朵因惰性而遗失重点,而不该进去的话,则钻进心里煽风点火。

    平常爱喋喋不休的人讲的话,一定不受重视,因为,别人一定认为你会再讲一遍。

    人人都是爱情变色龙

    爱情,不管是多么真心真意都必须相信一个永恒的法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有名男子,第一次带女友回家。

    男子的家人问她饭后要不要喝点调酒,女子微笑轻声拒绝:“对不起,因为我从来没喝过酒。”

    “试试看吗?也许你会喜欢。”

    在男子家人的殷勤招待下,羞怯的女孩点点头,小心翼翼地喝了一口威士忌加苏打。

    “哇噻,真棒!”女孩忽然叫道:“想不到,它比伏特加好喝多了!”

    恋爱的时候,我们常常情不自禁地让自己变成“变色龙”晰蝎,看我们的爱人喜欢什么颜色,就把自己的颜色调成他爱的颜色。我们真心真意地改变自己,以符合别人需求。有个好友的弟弟,在每一次坠入爱河时,就会开始“整修内务”粉刷卧房墙壁,本来丢得乱七八糟、臭味四溢的脏衣物也不见了,房间里还会洒上香水,让邀请到家中的女友有好印象。

    不过,好景一定不常,不管女孩有没有跟他继续交往,只要超过三个月;他的房间又会变成福德坑。有的女友会开始贤慧地帮他收拾东西,关系已稳定的更会到他家帮他洗衣服,让他的房间勉强不要那么令人难以忍受。但这也是好景不常,久而久之,女孩一边收拾一边唠叨的现象是免不了的。但他总会把“是你自己要收拾的”的话顶回去。

    房间最混乱的时期是他的失恋期。如果有新的对象,房间则又有重生的机会。

    “我从我弟弟的房间看出一件事。爱情,不管是多么真心真意,都必须相信一个永恒的法则,就是: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我们都会说,爱一个人,就要爱一个人本来的样子,说得容易,当他的行为影响到你日常生活的愉悦时,我们又会以为“爱定胜天”他,可以改吧?

    改得了多久呢?橡皮筋被绷得太紧,很容易弹性疲乏的。很多人在弹性疲乏时,又觉回归真我,就须放弃曾有的爱情。

    酒巾的太太问酒鬼:“三天前,你不是发誓重新做人,不再贪杯,怎么又喝得醉醺醺的?”

    “我是已经重新做人了呀,”酒鬼说“想不到我这个重新做人,还是贪好杯中物。”

    我还可以清楚记得,有一次约会看电影时,该男子进戏院前问我:“要不要买点吃的?”我说不要。其实是感觉,第一次约会在电影院咕噜咕噜吃东西很不艺术。他看着围着卤味摊的女生,对我微笑说:“还好,我最不喜欢有人在戏院吃东西。”天知道,我一个人看电影时,总是要求“色香味”俱全,绝对会抱着鸭翅膀猛啃的。

    爱情是没有条件的付出?

    一个人如果只付出而又有回馈,很难不拿出“天怒人怨”的心态来质疑。

    “我对你好,所以你不能辜负我”是铱般人内心深处的钢铁定律。

    “从小不是有人教我们,爱是无条件的付出吗?”丈夫因外遇而请求离婚的她以泪眼控诉:“我付出了这么多,到底得到了什么?”

    爱是无条件的付出吗?如果你真的同意上面这句话,你又想“得到”什么呢?

    从小很多人教我们一些陈义甚高、但是实在违反人性的话语。高尚的理想或幻想,使人们自以为听见圣哲的召唤,它们常使我们在精神上崇高,但行为上做不到。

    我们听惯了“人生以服务为目的”“生活的目的在增溜人类全体之生活”“为了工作而生活,不要为了生活而工作”——如果长大后的你还会将以前教科书上学到的东西,拿来印证现实生活中的自己,你只会发现,念圣贤书长大的我们,不知不觉地“出尔反尔”如此卑微而私的生活着,还好我们不常拿“格言”来自我反省。

    爱是恒久忍耐、凡事包容?爱是不嫉妒?我想,这些鼓励你无条件付出爱的话语,自有它动人的力量,但是,除了德蕾莎修女之外,我不太相信有几人敢挺起胸膛说:我做得到。小学课本里送给我们的母亲刻板形象,总是“无怨无悔”地付出,我们于是也认定母亲是无怨无悔地必须牺牲,以为她搁置自身的享乐,把最好的留给子女,是理所当然,那是她的角色定位,不能有一句怨言是应当的。事实上,自以为没一句怨言的母亲、妻子,却常抱怨与自怜。

    一个人如果只付出而没有回馈,很难不拿出“天怒人怨”的心态来质疑。一个妻子“无条件的付出”可能为了交换丈夫的忠实与负责;一个母亲的无条件付出,未必不需要丈夫和儿女的感激与对等的恩情回报,我们付出精神上与行动上的爱,到底还是期待被爱的人能有反应,不要“辜负”我们的期望。“我对你好,所以你不能辜负我”是一般人内心深处的钢铁定律。

    我们其实没有办法毫无条件的付出爱,但却常渴望别人毫无条件为我们付出爱,以为那才是“真爱”我们因而为“找不到真爱”而失望。

    万一你付出的爱面临终结的噩运,你真的能不惋惜你过去的付出?听听这个笑话:强尼沮丧的对鲍伯说:“她取消了我的婚约,把戒指还给我了。”

    鲍伯安慰他:“你运气算不错,像我的未婚妻人变胖了,戒指还拨不下来呢!”

    这个笑话让我想到,恩爱时,爱看来是没有条件的付出;一拍两散或被辜负时,你真的能一切都不计较,送掉的就送掉吗?如果不能,别说爱是没条件的付出。

    夫妻因金钱分配打离婚官司时,谁不是抱着 “能多要一点就多要一点”的心态?

    承诺与现实的距离

    “谈”恋爱时说的,不是用来“做”的。

    坐而言时情人们并没想到起而行时是什么样子

    有一个陷于热恋中的年轻男孩,为他的情人写了一封情书 ——“我的爱人,即使要我穿越高山峻岭、翻越千山万水到你身旁,我都不辞劳苦,不论天打雷劈,也要和你在一起,直到世界末日。”

    但是,在情书的最末一行,他又附了一行字:ps如果星期六没下雨的话,我就去接你下班。

    恋爱真是奇妙的撞击,它使我们相信自己说出的情话都是真的。再怎么虚假的甜言蜜语,情人们的良心都会照单全收,海市蜃楼建筑得越壮观,情人们就觉得自己的恋情越伟大。

    至今女人多半还是被追求者,女人尤其爱听空洞的话。有些话,不管听过几遍,女人还会感到心头一阵灼热的,比如:“我会永远爱你”“你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我的心里装了你之后,再也装不下别人”“如果没有你,不知道我会变成什么样子”“我愿意为你吃任何苦,只要你和我在一起”女人很容易被华丽的陈腔老调感动得为之落泪。

    男人说这些承诺的时候,多半是真心的。真心多久,那就不一定了。别在事过境迁、爱已不在之后说:“当初你如今你怎么可以”男人多半只能无言以对,态度恶劣者则恼羞成怒,一副“还翻那些旧帐做什么”的表情。

    海誓山盟有两个最大的敌人。第一是时间;第二是现实。很多话是“谈”恋爱时说的,不是用来“做”的。坐而言时,情人们并没想到起而行时是什么样子。

    有个已非无知少女、事业有成的女子把她的亲身实验告诉我,最近有一名和她有生意往来的富商向她求婚,开口时很海派:“只要你嫁给我,你就不必那么辛苦,我全部的财产都是你的。”

    久混尘世、看透很多世事的她刁钻的问:“那你有多少财产?”

    富商说,大约有三亿左右。她认真的开了玩笑:“那我也不要你的全部,只要你三天内把十分之一的财产拨进我的户头,我就嫁给你!”富商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从此,再也不敢开口求婚,远离这个“现实”的女人。

    这就是承诺与现实的距离。在爱情路上,一个曾承诺过“你是我的唯一”的,可能会在日后生活中因为与你抢电视遥控器而吵架,才是真正的寻常人生。

    睁只眼睛谈恋爱

    在婚后才当侦探,无助于琴瑟合鸣,还是在恋爱谈得昏天时地时,少闭着眼下判断,睁只眼观察观察吧!

    笑林广记里有不少关于说媒成婚的有色笑话。“老娶”的故事如下:有个老头想要娶妻,中年妇人看他连胡须都白了,不肯嫁他。老头就送红包贿赂媒人,叫媒人对女方说: “他夜夜春宵都没问题,如果有一夜有问题,你可以打他五大板。”中年妇人答应过门后,除了初夜勉强凑合外,第二夜老头就不能动弹,妇人气得把老头推倒在地,打了五板,老头静静的躺在地上。妇人问他为什么还不起来,老头偷偷笑道:“我求你干脆先打一百下好了,把往后我欠的一并打完。”

    从前的时代以媒妁之言为主,新婚之夜才发现娶的媳妇歪了嘴、嫁的男人短了腿的比比皆是,婚宴摆完大家各自认命。现代人几乎是自由恋爱结婚,即使是人家介绍,应该也有相当的“品质保证书”吧?!

    其实并不尽然。糊涂栽进结婚礼堂的多得是。

    近年来,在社会或地方新闻版我就看过几则荒谬的消息:有名男子穿着警察制服冒充警察被真警察抓了,他身怀六甲的太太才知道,丈夫不是警察。而和这冒牌警察结婚时还是请当地警察局长证婚。每日他“奉公守法”穿制服出去执行勤务,结婚年余,谎言第一次被拆穿。新婚妻子的哥哥也是警察,竟没发现妹婿是冒牌货。这件乌龙案后来以喜剧收场,妻子说: “我从小想嫁警察,他是爱我才骗我,所以我不会怪他。”我们希望,冒牌警察之所以冒牌,是真的为了爱情,心理上没有问题。

    还有一个朋友,在大哥的介绍下相亲,由南部嫁到台北。丈夫“生意忙”有时“出差”未归。她也是在怀孕八个月时才发现,离他家没多远处的某家阳台,老是晾着和丈夫 “品味”相同的衣物——原来她的先生已有一妻二子!“我是因为太爱你才说谎!”男人做出这个解释。她没接受,带了小孩独立谋生,几年来也混得不错。“我倒省了离婚的麻烦,”她自嘲道“因为重婚本来就是无效的。”

    不久前在联合报缤纷版也看到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女人在孩子已经两岁时,才知道丈夫已经结过三次婚,有个上国中的孩子。她才恍然大悟,难怪当初要公证结婚不宴客,结婚后丈夫不许她和邻居打交道!

    在婚后才当侦探,无助于琴瑟合鸣,但婚前当侦探可能是必须的。以上这些女人,大概都没想到,何其荒谬的事,竟会发生在我身上!别人帮你看的,也未必可信,还是在恋爱谈得昏天暗地时,少闭着眼下判断,别有“先入为主”的成见,睁只眼观察观察吧!

    爱在偶尔走失时

    这是一个“非a 即b ”的选择题,在a 和b 之间的摆荡不清,除了制迫自我的不幸。

    也会制造对方的不幸,再天长地久,都是一对怨偶。

    “哇,你的大衣真漂亮!”安妮看到隔壁太太所展示的貂皮大衣后,好奇地问:“这一件要多少钱?”

    “不知道,这只是一次接吻的代价。”

    “你和你先生他这么容易就买给你吗?”

    “不是,是我抓到我先生和女佣在接吻!”

    “那你为什么不赶快把那个女人辞掉?”

    “因为我还想要一顶貂皮帽子!”

    传统的上一代的女人,除了一哭二闹三离家出走外,在管文已上有两种惯用的较 “实际”的方法:一是窟制他的经济,二是跟他请求赔偿。后者做法显然是比较没有办法,因为她们通常未能完全控制丈夫的经济。

    曾经看过一本香港杂志,采访一位知名的贵妇人,贵妇人得意地说:“每一次他外面有女人被我发现,我就要他送我一个珠宝,现在,我的珠宝满抽屉都是,价值连城!”

    我的朋友把该篇报导拿来给我看,半带钦羡地说:“至少,她也不是一无所获。不像我的姐姐,抓到老公外遇的证据,大吵起来,还被打一顿,到医院验伤,竟然是骨折!”

    不管婚姻专家们要现代夫妻如何理性地沟通,爱在偶尔走失时,还是难以预防的。一个人爱情中不管如何信誓旦量,都可能遇到“致命的吸引力”而使生活受到大震荡。而那发现配偶或情人不忠的另一半,所受到的威胁、所承受的震荡,往往更大,想要在这种时候理性沟通,而不想“基于义愤而杀人”真需要相当修养。在我们这个仍然相当赞许“从一而终”的社会,背叛者与被背叛者的压力都奇大。

    但如果,爱仍然存在,所谓背叛者走错一步棋,你就要他永不回头,似乎也不是一件公平的事吧!老一辈所用的“求偿”方式,未必不是在心理不平衡的时候所要求的心理平衡,物质很难真正满足精神的缺憾。

    理性来说,在面临情人有“走失”行为时,其实能选的路并不多,只有两条,一是原谅,然后不再翻旧帐;二是分手,也不再生纠葛。可惜现代人把爱情的结局搞得不堪,常是因为,原谅,却老翻旧帐;分手,又忿恨难平。这是一个“非a 即b”的选择题,在a和b 之间摆荡不清,除了制造自我的不幸,也会制造对方的不幸,再天长地久,都是一对怨偶。

    我们都读过圣贤书,知道“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为什么在爱情上,还要求爱人一次也错不得?究竟我们最在乎的是爱人的快乐,还是他的忠诚?

    婚姻市场,优秀女人库存多

    现在男女经济均摊,让女人过“好日子”不再是男人的责任,而让男人把日子过好却仍是女人的责任。

    女人太优秀嫁不出去?这属于老一辈父母亲的畏惧,至今,其实并未消除。优秀的男人有很多女人爱,优秀的女人却比较少人敢追确是事实。而优秀的女人也比较会思索男人要和她们结婚的理由,以及结婚后会不会更好?

    “我发现自己变得很廉价!”一位二十八岁、从小成绩优异多才多艺、拥有硕士学位、目前在某外商公司担任小主管的女子,在经历人生第一次相亲之后,感到无比的沮丧。双方父母加人此次餐叙,席间,她的父母亲有意无意地推销女儿,强调女儿能烧一手好菜、用钱很省、东西收得很整齐、看似柔弱但身体健康该男子大力感动,力赞她的“内在美”但女人并不关心:“这些无关我个人特质,我认为它们在我的优点中都排不上前十名,我发现一个女人不管再怎么优秀,在‘婚姻市场’上重要的还是有没有具备原始条件,只要是一个合乎品质的商品就可以。”

    “男人一想到婚姻,找的女人就是又能跑又不吃草的马儿。”

    “男方要求女方有‘内在美’,所谓‘娶妻娶德’,那个德字实在是非常物化的。”她讲道:“男人相亲结婚是为了找人照顾他的大半生,女人呢?难道只是为了怕人家笑她嫁不掉?”

    我也听过一位成功女子愤慨地说出她与试婚男友一刀两断的理由: “除了语言沟通问题之外,我想,一个菲律宾女佣比我还适合他!”

    他们在试婚之初已言明,各人各自管帐,家用各出一半,但尝试半年后,发现男女还是不平等的。虽然经过多次警告,每次她加班至深夜,回家时男人已懒洋洋躺在客厅看电视看了很久,看到她回来,还是会理所当然地问:“你有没有什么可以煮来吃的?”大部分“中规中矩”的男人总认为,生活细节上,女人照顾男人,责无旁贷。现在男女经济均摊,让女人过“好日子”不再是男人的责任,而让男人把日子过好却仍是女人的责任。

    女人,尤其是自小优秀超群的女人,在被放人所谓“婚姻市场”之中,通常必须经过一段自我怀疑的沮丧期。因为个人的“特点”也许是点燃相爱之火的引子,但相处时,却是越没棱角没特性,越具实用价值,对方越能获得幸福,对方的家族也比较容易满意。

    男人很怕女人“现实”说哪个女孩“拜金主义”绝对带着鄙夷的口气;但男人在选择终身伴侣上,考虑的现实并不比女人少。如果眼前摆着两个女人,一个是他比较欣赏的,一个是能给他幸福的,选后者的男人总是多于前者。而深究“能带给他幸福”的涵义,批发的常是多服劳役而无怨言(这叫个性好)。

    有个笑话是这样的:两个男人对话,甲问乙“你怎样处理你中奖的一百万元?”已说:“这笔钱贡献了我们家的健康。我为自己买了一套高尔夫球具,又参加了一个健身俱乐部;儿子得到遥控飞机和溜冰鞋,女儿参加舞蹈班”

    “嫂夫人呢?”“为了她的健康,我为她买了一部除草机和吸尘器,让她在室内室外都可以运动。”乙说。

    不管优秀与否,进入婚姻的女人,对“欢乐生活”的需左常被人忽略,也常被自己忽略。而忽略大了,它却会成为婚姻的坏疽。婚姻毕意是有一方不快乐、另一方也一定不好过的。

    爱情中的善意第三人

    爱情中的善意第三人,常常是破坏亲密关系的人。

    对别人感情的“帮忙”不可不慎。

    有两个女人在争论。

    阿花指责阿美:“昨天我明明告诉你,阿珍的事不能告诉别人,为什么今天阿婷就来告诉我这个秘密?看她那得意洋洋的样子,她还以为我一点儿也不知道哩!”

    阿美无辜地说:“哼,阿婷这家伙真是靠不住,昨晚我打电话给她的时候,明明警告过她不可以把这件秘密告诉任何人的!”

    很多不够坚固的爱情毁在善意第三人的手里。这儿谈的善意第三人,并非爱情三角习题中的第三者或外遇对象,而是那些发好心插上一嘴的人。

    中国有句俗话形容这些人,是 “皇帝不急,急死太监”这句话一点儿也没错。台湾也有句俗语,说这些人是人家吃米粉他喊烧。“古训”人人皆知,但却常情不自禁地当了善意第三人。虽说善意,但却可能成为他人爱情的破坏者。

    有位大学二年级学生说出他的遭遇:他在大一时,喜欢上班上一位文静女同学,每次上课都坐到她身边,两人“含情脉脉”相看,上完课的感觉总是甜滋滋的。有个晚上他和室友喝啤酒,心头小鹿乱撞,问室友说:“喂,她看到我的时候总是微笑低头,是不是对我有意思啊?”第二天早上他还没睡醒前,该室其他两位室友已经知道这件事,过几天更传遍全班,传到那个内向的女孩耳里。女孩又羞又气,因为全班似乎都把她当花痴(流言就像超级星期天的“超级比一比”游戏一样,传了几个人,一定大为走样),她气得一整年不看这个本来“落花有意,流水也有情”的男孩一眼。

    大二时这个男孩重蹈覆辙,有个学姐对他很不错,他这位室友知道了,问他:“喂,你不怕别人说你高射炮啊!”他理直气壮说:“高射炮就高射炮,怎么样?” 大嘴巴室友不放过这个机会,跑去跟该学姐说:“你学弟说他要高射炮!”学姐又羞又恼,为了怕“人言可畏”只得不再对学弟太好。

    莎士比亚说:“我们的罪恶常常赖着我们的善行把它掩盖。”不管善意第三人动机如何,他们“越帮越忙”是真的。

    太多人在好友或亲人遇到困难时,急着发挥“患难相助”的精神,帮人家“做公亲”没想到反而害事。比如女婿和女儿吵架时,婆婆或丈母娘居中“裁判”反使两人的争执变成两个家族的争执;闺中密友替好友把负心男友大骂一顿,反而使两人的感情雪上加霜。

    爱情中的善意第三人,常常是破坏亲密关系的人。对别人感情的“帮忙”不可不慎。

    不肯为婚姻负责的男人

    进行过“婚前沟通”的并不多。

    可是婚后毕竟是现实而琐碎的生活,不需负责的婚姻,绝无仅有。

    准岳父问未来的女婿:“你们不是打算要结婚了吗?到底要在哪一天结婚?”

    “这由令千金决定就好了。”

    “结婚地点选好了吗?”

    “这由岳母大人决定好了。”

    “那——以后你们打算靠什么维持生计?”

    “这一点,就交给岳父大人您处理就好了!”

    思考为什么要结婚的人,总比进入结婚礼堂的人少很多。

    不少男人在结婚数年后总还会对外人叹大气说:“唉呀,想当初不知道为什么要结婚?”对外人才叹气,还算很上道。

    好像他们当初是被逼婚,情不得已。事实上,当初他们可能想结婚想得发疯,对着爱人指天为誓,单脚跪地,结结巴巴地奉上好生心痛才买下的指环。

    人总是喜欢在婚后才思考,为什么要结婚。婚前老觉得,人嘛,天经地义要结婚,别人都结我怎能不结?

    恋爱谈到不知要谈什么了就结婚,结婚结到无话可说、没什么好玩时就该生小孩子。虽然说是自由恋爱,人类的生命阶段之推展,还是有淡淡的无奈。

    我很怀疑,为什么那些在结婚数年后叹大气“早知道不结婚”的,都是男人呢?他们在婚姻中所承担的责任、所失去的自由,未必比女人多。在两性从恋爱到婚姻的过程中,我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一、恋爱时展开主动攻势的虽然多是男人,但恋爱稳定后暗示该结婚的常常是女人。二、不少男人在结婚时,扮演如同上述笑话中那个“无所谓”的角色,一切由能干的另一半张罗,一副无辜的模样;而有的女人认为年龄到了,又无其他男友,不嫁你嫁谁呢?一心想结婚,也不太计较男方态度是否积极,结了婚的状况是否会比现在更好。

    三、男人以为,肯结婚就是负责任,至于婚后他们该多负什么责任呢?他们压根儿没想到。女人在婚前,也很难理直气壮地发挥颐指气使的本能:“喂!我买菜,菜钱你要出一半!”“我煮菜,你就要洗碗!”进行过“婚前沟通”的并不多。可是婚后毕竟是现实而琐碎的生活,不需负责的婚姻,绝无仅有。

    找借口的男人

    女人对肤浅的借口执迷不悟,真是为了爱吗?我只知道,老是有太多借口的男人,不会是和你安稳过日子的男人。

    美琪提前结束出差回家后,竟然发现她的先生阿强和一个女人赤身裸体地躺在床上,她自己的衣物抛了一地,她勃然大怒,但阿强阻止了她的咆哮。

    “你听我解释好吗?”他说:“我看她一个人非常疲倦地坐在路旁,同情她,带她回家。”

    “她很冷,我就给她毛衣穿——这是你生日时我买给你。你讨厌黄色,没穿过,不是吗?”

    “她的牛仔裤也脏了,所以我也把你买了以后穿不下的牛仔裤给她。”“然后,她在离开前问我:你这里还有你老婆不再用的东西吗?所以我”

    女人常喜欢会哄她的男人。偏偏,会哄她的男人,也会用漂亮的话哄来其他的女人。“男人不坏,女人不爱”这句流行用语中,所指的“坏”男人,大概是花言巧语、让女人捉摸不定的男人吧!这样的男人,会哄得女人想怨怨不得、想跑跑不了。

    每一次演讲后,我都会鼓励大家上台分享爱的故事。有一个大学毕业后留美多年的女孩上台说,她的男友离开她两次又回头,第一次的理由是,我对你没有“爱的感觉”了。女人很纳闷,什么是爱的感觉?男人说,大概是一种激情吧!女人伤心地看着男人离开。过不久,男人回来要求复合,说,他想清楚了,激情也许重要,但有温暖的臂膀给他依靠的感觉也很重要。女人欢喜地与他再续前缘。又过了一两年,男人再度提出分手,理由是“你跟我在一起很不快乐”“我——我很——很快乐啊!”天真的女人张口结舌的说。男人摇头:“不,你不快乐,你为我洗衣服时不快乐,做菜时不快乐,我看得出你跟我在一起不快乐。”一头雾水的女人又看着男人离开。跟上次一样,男人不久又回来,这次是跟她求婚。女人问他,为什么?男人说:“我想清楚了,你不快乐的原因,是你没有安全感,你想要一个承诺。”女人接受了这个理由,决定和他步入礼堂。

    听到这个故事的人,情不自禁地为她得到的“幸福”鼓掌,我却不能不想到,婚后这个男人,会不会想到“第三个借口”?

    很难说,因为每一次他想分手的理由,都是“因为你”而不是“因为我”他是个会找借口、把事琼往女人身上推的男人,聪明的是,他会为借口再找借口,把一切圆回来,如果他愿意。

    女人常因男人的借口把自己弄得团团转。比如:丈夫有外遇,说太太没吸引力,太太就大费周章的隆乳拉皮;做ài自己力不从心,怪老婆身材变形,女人就得上减肥班或买“xx缩得妙”整自己;男孩另有对象,不直说,只说:“我现在还不想定下来。”女孩还天真的说:“没关系,我可以等!”

    实话或许伤人,但借口常使人白跑一圈,更加气愤。你发现真相后质问他为何找借口,他会说:“因为怕伤你的心。”又是义正词严的借口。

    女人对肤浅的借口执迷不悟,真是为了爱吗?我只知道,老是有太多借口的男人,不会是和你安稳过日子的男人。

    你的王子是个小气鬼

    现代的女人,大多愿意和男人一起分担经济责任,但即使她赚的钱比男人多。

    她也不会太乐意奉养男人。

    “你今晚要和我共进晚餐吗?”

    “哦,我没事呀,可以”听到一向不太大方的男友口邀她吃饭,女人又惊又喜。

    “那你可不可以请你妈妈把她常煮的冬瓜排骨汤的排骨炖烂一点?”

    你曾经有非常小气的男朋友吗?如果没有,那你其实没有资格说出“只要有爱倩,一切都可以克服”这样的话。

    爱情常像龙卷风,突如其来,热恋时爱得昏天暗地的晕眩感觉,是一个人一生中能够拥有的少数绝美经验之一。在爱情蜜月期。我们多半不能见微知着,看不到对方的小缺点(有时其实是会扼杀爱情的大缺点),或者看见了,却装看不见。当爱意渐淡,而生活的震荡频率恢复正常时,才越看他越不顺眼,王子渐渐变成青蛙。

    小气的人不一定穷,小气也并不等于节俭,还有,对女人小气的人未必对自己也小气,有人打麻将一夜万金,却从来舍不得和女友比比掏荷包的速度。

    现代的女人,大多愿意和男人一起分担经济责任,但即使她赚的钱比男人多,她也不会太乐意奉养男人。有能力的男人会对女人说:“你太辛苦了,别工作了吧!我养你。”但至今有能力的女人越多,会对男人说上述的话的人,并没有成比例增加。

    有新男性跟我抱怨,这是“女男不平等”没错。

    对方金钱观的可接受与否,也与爱情的长度有密切关系。一些接受 “同居”的女子已经发现,两个人住并不一定省钱,男人往往只愿付出自己的花费,或在月中即把薪水花光,其他的,女人得看着办,往往造成女方不悦。如果男人管起“自己赚钱自己花”的女人,指责她浪费,她一样受不了。

    而男人也很少因爱情而改变他花钱的态度,婚后的女人也会因“每次上超级市场都是我掏钱买菜”“让他拿生活费,他总三推四拖”“孩子根本是我在养”而对婚姻万念俱灰。

    女人可以自发性的对自己小气,因自觉是个“贤慧的查某人”而沾沾自喜;但不会认为,对她小气的男人是值得她付出的好男人,这一点,到底还是比万有引力更有引力的不灭定律。

    小心轻放,男性自尊心

    常见的例子是,男人爱上女人的能干,但字为“自尊心”的缘故,找到一个不能干、也崇拜他的女人,与能干的女人说再见。

    男人的“自尊心”依然考验两性之间的和平(和谐与平等)相处。

    我听过一个笑话,有关两个中年男子的对话:男子a 毫不客气地问男子b :“为什么我们每一次上酒家,你带出场的总是长得最难看的那个阿花,你是不是品味有问题?”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男子b 说:“因为,每一次我跟她上床,她都会呼口号。”

    “什么口号?”

    “大——王——饶——命,奴——婢 ——不——敢!”

    某些男人,当女人足以在权力上、经济上和他们平起平坐之后,他们的自尊心显得徘徊而无依。现在仍有不少男人,在他们迈向成功的路上,显然靠过身边女人那一只卖力的手,他们确实心存感激,但也免不了会因感到“阴盛阳衰”危机时,对身边的女人出言不逊:“你是不是看不起我?”“你以为你很行,是不是?”常见的例子是,男人爱上女人的能干,但又为“自尊心”的缘故,找到一个不能于、但崇拜他的女人,与能干的女人说再见。所以女人害怕,一当上女强人,此生幸福万劫不复。

    当成功男人背后的女人并不容易,她们必须“实际上很能干,但看来不会太强”或者只能 “关起门来才是大将之风”从“凡事务实”的观点来说,一个女人想要获得男人的敬爱和自己的幸福,要有里子又要给他面子。我不只一次听到成功男人的贤内助这样说:“他呀,要我在外头肯让他,他说,关起门来他向我下跪都行!”男人能攀到成功的边还好,万一不能,女人有意无意“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必然削掉他们几片心头肉。

    从前有个汽车广告:男人撞见女友与一男子谈得投机,醋劲大发,结果才发现,女友是买了车当礼物给他转忧为喜,在真实情况中,有这样的例子:男人在女人为他买的车中和女子吵起架来,基于大男人的骨气,男人离开驾驶座,扬长而去,留下没有驾照、但有信用卡金卡可找“免费道路救援”的女友,呆呆的想:“这样我也错了吗?”

    送男人车,不如自己考驾照,让自己成功,也比帮男人不叫人神经紧张,不是吗?至少不需在相处时战战兢兢,怕一不小心又像碰到地雷一样,触及男人最敏感的自尊心话题。

    现代的男人女人都该明白,没错,自我牺牲比自我完成来得容易,但只有后者会使你获得真正的成就感。否则,你兢兢业业“牺牲”他胼手胝足却没“完成”徒然产生自尊心受损的问题。

    男人到底吃了什么亏?

    如早一个男人结婚,只是想将照顾自己的责任和妈妈手中转送给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确实很容易得到天下所有妈妈的遗传——唠叨!

    很多有关婚姻的黑色笑话,我想一定都是男人想出来的,比如:有位绅士结婚二十五周年的宴会中,三杯酒下肚之后,和他的律师朋友扭打了起来。众人拉开他,问他,平白无故,为何打人?

    绅士说:“我忽然记得,结婚五周年那天的晚宴上,我偷偷问他,如果我今晚把老婆杀了,我会怎么样?他劝我万万不可,因为杀人要坐二十年的牢,叫我非打消这个主意不可!今晚我想到,如果二十年前我照着自己的意志做的话,今天我就重获自由了。”

    我还看过有人投稿笑话到美国的一本杂志上批评老婆:女人这种动物,她说洗碗、扫地、洗衣服太辛苦,但是你一送她们洗碗机、吸尘器、洗衣机,她又会抱怨房子太小没地方放!她到底想怎样,还是送她电椅算了!

    不管时代再怎么进化,女性进入婚姻后的负担绝不会比婚前少。为了经济,她们得做事业与家庭兼顾的女人;为了家庭,她们也多半是第一顺位会忧心如焚带着孩子看病的人;三代同堂的家庭中,她们甚至还要成为周旋在三代压力中的女人。男人进入婚姻后的相对压力小得多。

    男人到底吃了什么亏?为什么想送老婆一把电椅,想杀了老婆算了?虽然只是玩笑,但这些男性抱怨婚姻的笑话,多到了名正言顺的地步。也许你会说,这是因为男人比较有幽默感。

    检视其原因,婚姻中男性所受不了的因素无别的:一是失去自由,二是无法忍耐女性的抱怨和唠叨。“失去自由”这一项,女性失去的更多。抱怨和唠叨,没错,那是大部分女性在爱情关系稳定后进步得最快的专长。可是,问题出在哪里?通常抱怨是因为欠缺,心灵的欠缺难以言诠,物质的欠缺较易说出口;唠叨是因自己说的话被忽视,因为对方的冷漠。“有一天我竟发现自己变成我最讨厌的那种唠叨的女人,一个钟头内,我叫他把自己的臭袜子放进洗衣机里,说了五次。天哪,只为一只袜子!我忽然明白,我妈为什么那么唠叨!这可不是遗传!”我的一位已婚的高中同学说。

    如果一个男人结婚,只是想将照顾自己的责任从妈妈手中转送给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确实很容易得到天下所有妈妈的遗传——唠叨!

    他到哪里鬼混去?

    当爱情变成官兵抓小偷的游戏,也许很“好玩”但爱情到了这个地步,必使当初射箭的丘比特悔不当初。

    有个女人安慰刚死了丈夫的好友,对新寡的妇人充满同情他说:“他不在了,你一定很寂寞吧!晚上会不会失眠?”

    “不会,”妇人叹了口气,回答道:“至少,我还知道他晚上睡在哪里。”

    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男人喜欢女人盘问:“xx时候你跑到哪里,我找你找不到?”“你到底跟谁去鬼混?”除了热恋期外,女人要他们一五一十交代行踪,一定会引发一场小战事,即使他们并没有去“鬼混”这种正义凛然的质询必定使男人不悦。

    “一副怀疑我、把我当贼的样子,真是令人受不了。”一位机回家为畏途的男人抱怨道: “有的时候真的是加班、和客产谈生意,她干嘛紧迫盯人,好像我不回家吃饭,就是去找别的女人”

    那么“有的时候”之外的时候呢?男人耸耸肩笑道:“那当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难道你没听说过?”

    不只女人盘查男人,有的男人也很爱盘查女人,动不动就以为“你是不是去找老相好?”总觉得自己随时可能有“绿云罩顶”的危机。

    当爱情变成官兵抓小偷的游戏,也许很“好玩”但爱情到了这个地步,必使当初射箭的丘比特悔不当初。

    随时要情人“报告班长”的人,一是没自信,二是占有欲太强,三是活得没有安全感,四是,以上皆是。

    盘问,未必问出正确答案。我就看过一位男同事,进中式餐厅必定搜集火柴盒,放在西装口袋里,等太太来搜。因为,闹哄哄的中式餐厅绝非“幽会”的好场合。

    聪削的人,是想问而不问,让他自己交代。人性很奇怪,当爱人不盘问时,你就会觉得,自己似乎有义务要交代清楚。稍微掩饰一下“好奇心”有益无害,别学看水晶球的巫婆。

    苦苦逼问,就算完全掌握他的行踪,爱情也因而铸造了监狱。一个人在狱中当囚犯,一个人在外当狱卒,囚犯与狱卒一样都失去了自由,也都不快乐。这样的天长地久,必定不及格。爱情,若不能质量并重,我们该是重质不重量的吧!

    女主内制造的大问题

    长不大的男人,谁制造了这种男人?男人本身有责任,但女人也尽负“加工”的责任。

    两个枯坐在产房外的男人聊起天来。

    “我真倒媚!”a 说:“我正在度假,她偏要生产,我只好牺牲假期。”

    b 叹了一口更长的气:“唉,那不算什么,现在我本来应该在度蜜月的!”

    类似的笑话很多,我还读过一个以真人实事投稿的笑话:产妇羊水破了,半夜叫醒丈夫,说:“我现必须赶快上医院!”丈夫看着她,说:“车钥匙在我大衣口袋里。”翻个身又睡去了。

    这种男人,不只在笑话中有。现实世界中,还是有不少男人,把家和生孩子都视为女人的事,与他们无关,还好这种男人的人数比例已随年龄层递减。

    女人很少不责怪这种患了“生活低能症”的男人,平常他们甚至把照顾自己当成女人的责任,生了病非得老婆带,内衣裤也要女人买,别提照顾家庭和孩子了。这种长不大的男人,却颇能赢得女人母性的关爱,他们即使结了婚,也只是把自己的“被照顾权”从母亲移转到妻子手上而已。

    谁制造了这种男人?男人本身有责任,但女人也要负“加工”的责任。能干的母亲百般呵护,从来不叫男生参与家事,制造出了这样的男人。而女人在和他们谈恋爱时,基于“我是贤慧的查某人,我不会比你妈差”的心理加工,也使男人的惰性更臻完美。

    有天我早上听广播听到,有位中年妇女向心理医生投诉:“我先生家庭、孩子他都不管,我也没怪他。平常他静悄悄的,但是在我婆家和娘家面前,就会开始指责我纵容孩子、我这里不好那里不好,让我很下不了台,我该怎么办了”该医生马上问了一句话:“你是不是让他觉得,你比他强,他矮了一截?所以才乘机反击。”

    女人说:“有可能吧!可是我对他真的不挑剔呀!他拿多少钱回家当家用,即使不够,我也自己想办法,我都不挑他了,他干嘛不给我面子?”

    其实,让男人变成“家庭于我何有哉”女人的纵容也是原因之一。女人虽然纵容,未必会一直心甘情愿,就像有些女人会说:“你去外面找别的女人没关系,只要不让我知道就可以。”男人常信以为真,其实这只是她想说“你千万不许乱来”使的障眼法。

    记得施寄青在走过婚姻中曾描述:女人在国外坐月子,丈夫只丢下两罐水蜜桃罐头叫她吃,就匆匆出门。读来让人鼻酸。我总觉得,这样懒的百分之百的男人背后,通常有两只手:一是百分之百能干的母亲,二是百分之百“善”的尽职责的妻子。而这两个女人背后,则是“女主内”把家视为女人的势力范围的传统。

    家中难得有闲人

    对事业有成的男人来说,孩子、家庭似乎都不该是自己的管辖范围,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个成干的女人!

    布朗这位健忘的名学者搬了家。布朗太太很清楚丈夫在学术领域外一切都会忘记的性格,所以在他口袋中放了写上新地址的纸条。

    布朗在匆忙间,把纸条写成备忘录给了助教,开车回家时,果然迷了路,不知家在何方。他看到几个小孩在玩,走过去问:“喂,小女孩,你知道布朗教授一家搬到哪里去了吗?”

    “当然知道,”小女孩回答:“就在左边算起第三间——爸爸!”

    对事业有成的男人来说,孩子、家庭似乎都不该是自己的管辖范围,成功的男人背后往往有个能干的女人,所以他们在家可当没事人,像台湾话说:“中医脚做阿爸。”

    不久前影剧版上有一个趣闻,可以和上述这个笑话呼应:成龙听说儿子最大的心愿是爸爸到学校接他,有一天他真的跑到儿子学校去,却接不到人,打大哥大和儿子联络,才知道,儿子已经不念这小学,早升中学了。

    不只事务繁忙的名演员会闹出这个尴尬笑话,我们身边的平凡父亲也会闹类似笑话,他们仍有人搞不清楚,儿女念哪一所高中、到底是高一还是高二、什么时候生日、过了青春期没?

    有个针对台北市青少年的调查报告,调查出令大多数父亲都该惭愧的结果:青少年有心事,绝大多数选择向朋友倾吐,有百分之十三选母亲,只有百分之一选父亲!看来,有百分之九十九的父亲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儿女。很多父亲在退休后才想捡回亲情,回家后往往会有挫败感,感觉自己像多余的人,太太嫌他“现在回来噜噜嗦嗦,做起家事来更不得清闲”儿女嫌他“忽然有空说起教来,真讨厌”男人一退休,沮丧常加倍袭来,因为,家老早习惯没有他的关爱。

    现代双薪家庭中,男人已经进化多了,但把理家、看孩子完全当成女人责任的也不少。有个朋友最不满意的是,夫妻斗嘴时,她的先生会说:“我都不嫌你家事没做好,小孩也都让你往保姆家送了,你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好像家是她一个人要杠的。有一次她回嘴:“那我也都没让你一个人养家了,你对我还有什么不满意的?”结果引发大战,男人认为她大大刺伤他的自尊心。

    家务繁重,做起来也未必有成就感,从小不必帮忙、没当过“主夫”的男人都不知道。有个男人在太太住院后,过了一天公务家务两头忙的日子后,他才送了生平第一把鲜花给太太,卡片上写着:我们结婚十年像十天,你走后一天就像十年!三个宝贝向亲爱的妈咪问好,上帝保佑,希望你早日康复!

    不该看的最好看

    你对他处处设栅栏。

    他越想找缝隙溜出去。

    不该看的东西,永远有它的魅惑力。

    限制在爱情中常成推动力。

    据说英国名戏剧演员查尔斯,从小对观赏各种戏剧演出都有浓厚的兴趣。他的父亲对儿子如此热衷表演艺术,也不置可否,只是谆谆教诲自己的儿子,不可到某剧院去看戏。“为什么?”“因为你会看到不该看的东西!”父亲回答。

    原来那家剧院上演的是脱衣舞表演。被列为“禁忌”的东西总能撩拨青少年的兴趣。终于有一天,查尔斯难忍好奇心,偷偷买票进场,他因担心是不是有人认出他而四下瞄搜,果然看到“不该看到的东西”一他的父亲!

    不管时代怎么进步,现代还是有很多父母勒今未成年儿女“读书的时候不可以谈恋爱”更有用恐怖办法遏止有“恋爱”征兆的女儿:“如果你跟人家怎么样,你的一辈子就完了。”还有继续以“门当户对”为理由,阻止已成年儿女交往的。

    为人父母的人绝对曾经年轻过,走过同样的路,但在角色更换后,已经无法回复年轻时的心情。他们常认为年轻人一谈恋爱就会做ài,一做ài就会暗结珠胎,他们不相信青少年心中爱情自有其圣洁的地位。“我不懂我才接到一封情书,我妈就以为我跟他做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我觉得深受侮辱!”我听过一个国中女生抗议道。大人总把孩子的爱看得太肮脏,小孩刚开始又把爱看得太简单。

    父母也常忽略,命令不足以真正保证孩子远离他们眼中的所谓罪恶;事实上,那些变成“禁忌”和“不该看”的东西会使人血脉责张。你用不够充分的理由阻止他,反而会使他们幻想中的爱情,变成一首激昂的马赛进行曲,即使踏着鲜血,他们也要前进。

    情人之间也一样,你对他处处设栅栏,他越想找缝隙溜出去。不该看的东西,永远有它的魁惑力。

    限制在爱情中常成推动力,不如开放心胸沟通。有一个笑话也值得玩味:女孩告诉男孩:“我爸命令我十一点一定得回家,不然他就”“没关系,我会快一点,在十一点前把所有的事做完!”

    看不得人好

    “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卑劣也是正常,常像苔藓一样密布在心的罅隙中,有时它会解身一变,交成“损人不利己”的恶兽。

    有两个妯娌在沙滩上散步。 a 看见一盏类似阿拉丁神灯的破铜灯被潮水冲上来,自己怕湿了手,要b 去捡。b 拿在手上,顺手用裙子擦干,没想到灯里竟出现一个精灵,对a 和b 说:“你们好心放我出来,我可以答应你们一个愿望,但是,不管你们许什么愿,都要共有共享。”

    a 女发出抗议:“这个灯是我看到的,为什么我要跟她分享愿望?不公平!我可以把许愿的权利让给她,但是不管她许什么愿望,我都要她的三倍!”

    灯神答应了。

    b 女思考了一会儿,说:“我的愿望是。让我的身材变成三十六一二十四一三十六!”

    你有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吗?别急着否认。至少,我们每个人都难免有同样的心态:我们未必想处处领先,但并不希望自已被人家比下去。看到比我们修或差的人,我们会觉得自己还不错。

    在联考失败的时候,那些大人物读书时期的失败经验,无疑地可以鼓励我们。

    到落后国家旅游,平常再怎么埋怨薪水太少的人,督会觉得自己应该借福。

    失恋的时候,看好友谈恋爱谈得那么愉快,或情人节众人成双人对,就觉得自己倍感孤单,被遗弃的感觉更强烈了。

    我们甚至会企图在外出的好友身上找到缺点(很遗憾“同性相斥”这个原理在此状况下是成立的,女人希望找到一个完美的男子,却暗地里希望自己的知己好友不要完美到令自己自卑,男人亦然)。如果你逾龄未婚,则非常惧怕姐妹(这种状况女人较多)对你喜滋滋宣布喜讯,心里一定不是滋味。

    “见不得人好”的心理,卑劣但是正常,常像苔藓一样密布在心的罅隙中,有时它会摇身一变,变成“损人不利己”的恶兽。是的,他很好,可是我不知怎地就是看他不顺眼。

    有个中年女子把她的故事告诉我:她是个做菜高手,嫁到夫家,自信满满地烧出满桌佳肴,她以为自己做得很好,没想到婆婆给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过一年,她的小叔也结了婚,新娘子连荷包蛋都没煎过,她以为,婆婆这下子应该知道她的好了吧!没想到,婆婆还是比较喜欢新媳妇,怕她不会做菜,总特别下厨做东西给新媳妇吃,还眉飞色舞。

    面面俱到,未必使人感激。

    当然,我们不必因为怕别人看不得我们好,而害怕自己好。

    但我察觉到,有时候让别人稍有表现机会,在友谊、爱情和婚姻关系上才能维持平衡。

    人际关系上,最好不要企图永远保持“压倒性的胜利”

    每个爱情都危险

    谈恋爱,尽量找一个没有那种“一念之差”的人吧!

    即便不成功,也不会成仁。

    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每年在阴雨连绵的天气里,情杀新闻(为情自杀或杀人)总是特别多。坏天气或许让失恋的人更容易想不开。

    一位念管理学院大四的学生,杀了女友十六刀,又引火自焚。这种新闻并不异样,因为每年都有,看热闹的人多,懂得反省的人不多,因为我们总以为,这种“特例”不会发生在我们身上,也不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但是,谁知道呢?这些可能在情恋中生杀机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都没有 “任何行为异常迹象”(这是该管理学院教务长说的话)。

    每个爱情都危险,这是不久前一首流行歌曲的名字,放在现实生活中也很贴切。但从这个情杀案例看来,当事人应该可以嗅出这个危险。

    比如说,杀害女友的刘姓学生,曾有偷窃他人提款卡的前科。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但和品性上有问题的人谈恋爱,危险性确实很高,因为万一情海生恋时,他们“铤而走险”的机率也很高。

    因为,有时决定杀一个人,做一件坏事,都是一念之差而已。

    谈恋爱,尽量找一个没有那种“一念之差”的人吧!即便不成功,也不会成仁。

    据美国心理学家统计,这种爱情危险性格塑造,和他们的成长经验、家庭背景有很大的关系;“外控”式人格(遇挫折就怪别人的)易生杀人倾向“内控”式人格(遇挫折就自责深)的人则有自毁倾向。

    “分手”是谈恋爱中最高深的一门艺术,可惜跳入爱河的人都不想研究分手的可能性。据报道受害者李女把其他男生的情书放在刘姓学生处,是为了告诉前男友,她身边不乏追求者吗?如果这算是分手的招数,显然是很不高明的一种。告诉他,还有更好的人追我,对爱情危险份子而言,等于是“激将法”

    问世间情是何物?年轻时谈恋爱总希望“生死相许”或许我们的学校教育,应该加入恋爱学分,至少,从恋爱的开口、拒绝、相处到分手,给学生一点心理建设。

    学了这些恋爱理论,恋爱未必会谈得好,但是至少也会教你,如何保证自己。因为每个恋爱。都是危险的,而我们,又不能不谈恋爱。

    爱情没有保证书

    我们担心,今天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有一天会为变心。

    其实担心也没用,我只知道,如禁问题是错误的,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婚姻是一种 “优良”的制度吗?

    近来,我的左耳和右耳不断收听到这样的问句。

    没有人能够以标准答案终结这个争论。事实上,有关爱情、有关男女、有关个人幸福的种种问题都不可能有定论,因为讨论“概念”是没用的,讨论抽象理论,对实际生活并无帮助。

    依我看,不敢爱的人,或还没有爱过的人,最喜欢讨论一些抽象问题,比如:有没有可能谈一辈子的精神恋爱?

    爱人和被爱哪一种比较幸福?

    一生只爱一个人并不是最幸福的?异性朋友之间有没有纯友谊?

    婚姻是不是真的会变成爱情的坟墓?还有,婚姻是一种优良的制度吗?

    以上所有问句,标准答案都是:因人而异。除了配茶下酒嗑瓜子之外的时间,都不值得讨论。

    我们也会有一些很抽象的担忧和惧怕,即使我们已经勇敢的决定。就这样,无悔的去爱了吧!

    我们担心,今天口口声声说爱我的人,有一天会变心。

    害怕付出的收不回来。害怕两人成长的脚步有差距。害怕太爱他从此失去自我。害怕情到浓时转为薄。害怕人老珠黄后他不爱我。害怕失败,因为害怕别人笑话。其实担心也没有用,我只知道,如果问题是错误的,永远得不到正确的答案。

    如果你相信,婚姻一定要有爱才能结合的话,那么,在婚姻中,你一样得因承受爱情多变的面貌,而有大大小小的挣扎。

    我听过一个故事。有名男子沉重的说,世界上最痛苦的事,莫过于和你再也不爱的人,共处在同一个屋檐下。

    他和他口中的女人,似乎曾经是相爱的。大学时已是班对,婚前除了她之外,他没有想过要娶别的女人。他不是没想过别的女人,只是,她对他太好,她接近完美。他想,这样一个女友,将来一定是贤妻,再后来则必是良母,而且她一定是个好媳妇。

    她确实尽职,而且宽宏大量、慈悲为怀地谅解他不少次的假戏真做,和他所迷恋的女人们。因为她太爱他,他曾这么得意地想。

    他的爱情性格,像一颗随风翻飞的种籽,他总能看到每个女人的好处。也许她曾经有过不开心,但他并没有留心。他始终看不出,她是不是真的不在意,即使她已是他多年的枕边人一留学时期的经济及精神支柱、永远对两个孩子温柔细语的好母亲、他父母眼中体贴入微的媳妇。她的嘴角总能在人生最艰辛的时刻,微笑。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怕她。同一屋檐下,当她仿佛不经意地、突如其来地出现在他身后时,他常猛然回过头,因为,他好像感觉到,有一排冷冷的吸盘无声无息地贴附着他的背,吸走他的体温。

    或许只有他自己心虚。

    这一次,外头的女人,持续的期间比他想像的久。他的热情燃烧得比自己想像中激烈。那个年轻女孩让他觉得,她一失去他,就活不下去。“被需要”对于他这么一个被长久照顾的男人来说,像阴雨季节忽然出现的阳光。

    他不过午夜不回家,身上常染上甜蜜果香调的香水味,她不过问。她和孩子一起睡。电锅里偶尔保温着一锅香啧啧的鸡汤。但是他越来越害怕回家。

    终于有一天,他提出离婚的请求。他的妻只以一句话反击:“我为你做的还不够吗?我什么都不管你!”

    他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她静静的走进厨房,拿了一把菜刀,以决绝的姿势踱进孩子们的房间。

    他出拳痛击房门,一会儿,她开了门。什么也没发生,孩子翻过身,又睡去。

    每一次他提出那两个字,同样的情况一再出现,虽然什么事也没真正发生。

    诡异的冲突之中,恨变浓了。至于爱,他开始怀疑,在他们之间,爱是否曾经存在?

    当初,他是因为爱她而娶她的吗?现在,她是因爱他而矢志保证摇摇欲坠的婚姻的吗?

    爱字无法定义,当你认真寻找它时,它比春天风中四散的蒲公英种籽,更难发现踪迹。

    不爱的时候,我们否定自己曾经看过它。

    婚姻,再怎么以爱为名而结合,还是没有保证书的。

    爱可以浩浩荡荡,婚姻却须面临琐琐碎碎。在日常生活中,爱会被堵塞,也可能消失。我们自己,还有外在种种,都会在爱情的河流中制造泥沙淤积。当婚姻中的爱情变成一条死水沟,我们就会怀疑,是否根本从没爱过?

    婚姻的保证书是什么?是无法圈住人心的法令,和口耳流传的所谓道德。但在时间考验下,它们都很脆弱。

    谁把骑士送上断头台

    当女人也需“主外”时,男人的无能“主内”成为“相爱容易相处难”最实际的理由。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她离开他的念头越来越强烈。

    她的理由,非关爱情。爱情并未死亡,她也知道这个男人有一些会让她永远欣赏或怀念的地方。问题就在于,他也有一些叫她永远头痛的地方,如果他们真的要讨论到终身大事的话。

    他有一些看来无伤大雅的习惯。比如说,他似乎永远相信“大人物是最后一个到的”不管是跟谁约,他一定迟到,跟她约,也不例外。迟到的时候他会非常愧疚,说:“别生气,我请你吃大餐嘛!”她很理性,气死又怎么样呢?唠叨又让自己跟他都不好受。可是他不明白,每个女人都会认为,一个跟她约会老是会迟到的男人,绝对是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

    他锨认识三年,住在同一个屋檐下也有一年了,迟迟没有答应他的求婚,实在是因为不放心他。她是个有独立经济能力的上班族,他也是。不过,在工作上,她似乎比他来得有保障一些。他是个有专业能力、对自己的公司贡献的人,但她不知道,如果他的主管换了人。是不是能再忍受一个总是中午才到班、脾气又大得可以的家伙。

    最近她决定离开他,虽然心中还是有恋恋不舍的感。她明白,自己已经不算小了,谈恋爱,并不是为了感觉,如果她将来想有个家,她不认为,和这个男人可以长相厮守。是的,只因为他有一些“小小”的坏习惯。比如,永远不会把臭袜子丢进洗衣篮、喝过的杯子总是摆在桌子上、她出差回来,总看到一打的杯子里有发霉的茶包;她为他做好宵夜,要求他好歹把碗盘收进水槽,他先说好,吃完了又会撒娇他说:“求求你顺便把这些收一收,我会感激你的。”他连一点“家庭义务”也要逃避,她不知道,自己是在扮演妈的角色,还是菲佣人的角色。

    于是她在卖了房子独自搬出来。不久后,决定跟原来的男友摊牌。无辜的他听完她的理由后,说:“喂,你不能因为一个摩托车骑士闯了红绿灯,把他送上断头台,这是不公平的!”

    爱情进入“相处”阶段时,只有爱,确实是不够的。女方的容忍或生活上的不适应,往往塑造了某种相当常见的夫妻相处模式,那就是,女人(通常还是女人!)久而久之变成了一个游叨的“黄脸婆”虽然她们也不想如此!当她老是跟在小孩(有时是长不大的小孩)背后收玩具,她的脾气通常只能惜由唠叨抒发出来。男人常不明白,只为了要“省”一点点做家务的小力气,他们的耳朵必须忍耐一生的唠叨。养成唠叨习惯的人,一边念,一边恨自己的无奈。

    而男人的惰性,常是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照顾自己的训练。他们也许有个事必躬亲的好妈妈,使他们从不必为自己的生活烦心。但是,过去女人能做,现代女人未必有时间做。她们不再是全听的家庭主妇,她们在经济上必须和男人共顶一片大。如果男人肯设身处地为现代女人着想,应该会了解,她们并不想、也没时间全面操劳,她们不想因为爱情而沦为琐事的奴隶。所以,当她们站在“判官”的位子上时,她们很可能因为摩托车骑士闯红灯,而把他送上断头台。

    有人告诉我一个故事:她和未婚夫同住,时常为一些生活细节发生争吵。双方很是理性的决定,与其让唠叨带来不快,不如用纸条来达意。有一大,她看到牙膏挤得很难看,就在牙膏上贴了一张便利贴:“请从后面挤我!”未婚夫果然乖乖地遵守指示。但几天后,她也在想煎荷包蛋吃时,发现平底锅上贴着一张便条:“请常常用我!”

    这个故事乍听之下很有趣,不过,似乎也可从中窥知一个重要讯息:你可发现男人到底把煎炒洗涤等家事,视为是女人的义务,而女人只能消极的要求男人遵守某些生活规章?我们长久以来因循的教育,是否给了男人太多的“日常生活免责权”而对无法尽善尽美理家的女人,赋予了太多的罪恶感?当女人也需“主外”时,男人的无能“主内”成为“相爱容易相处难”最实际的理由。

    当爱情变成鸡肋

    情感虽已失去热度,但在心头仍有着眷恋。

    知道爱情变成鸡肋的情人们。

    愿不愿意把鸡肋再熬煮成心灵的鸡汤?

    不久前,在我主持的飞碟电台节目“恋爱学分”中,一位女歌手谈到过去的感情伤害时说,只因一句话,她曾经被一个情人伤得很深,让她好久好久都不敢再谈恋爱,这个受创伤经验所带来的沮丧感,甚至影响到她在事业上进取心。

    一那句话,叫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苦苦经营了多年的感情,就在‘欲知结果如何,且待下回分解’的仿惶时刻,听到我的朋友传来他背地里对这段感情所下的注脚,竟然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的心都碎了,整个人好像掉进无底的黑洞里。”提起那个伤心事,她还有受伤的表情。

    其实,很多感情谈到后来,都会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我想。每一段爱情的开始都无限新奇、惊心动魄,当彼此的熟悉取代了陌生、冲突胜过了谅解,爱情这一顿美食,很容易被时间啃食,变成了鸡肋。有一位美国的婚姻咨询专家曾经做过统计“王子公主快快乐乐结婚三年以后,有百分之二十五的夫妻说他们还是幸福快乐的;有百分之二十五,是在婚姻专家及心理医生的辅导下勉力维持;有百分之五十,是无可奈何地忍耐着;有人说生不如死,有人而希望赶快解脱。”每一顿爱情大餐都须面临变成鸡肋的可能性。

    一段经营许多年的感情变成鸡肋,情况不算太差,至少还觉得“弃之可惜”情感虽已失去热度,但在心头仍有着眷恋。问题只在于,知道爱情变成鸡肋的情人们,愿不愿意把鸡肋再熬煮成心灵的鸡汤?

    “是谁告诉你,他说你们的感情是鸡肋的?”

    “我好友的女朋友,她说有一次他们在一起聊天时,他对众人这么描述着我们的感情”

    “我想不可原谅的,不是你的男友,而是那个把话传给你的人。”我知道情人或夫妻之间,难免互相会有些抱怨,但只是发泄一些怨气而已。他们讲出来,未必想让亲密爱人知道,话由第三者“好心”传入亲密爱人耳中,就很是不堪了。除了伤心,还让人觉得颜成扫地。自尊心受损的人,是没有力气让鸡肋变鸡汤的。我们,能不能让人家自扫门前雪,别急着帮别人的爱情清理门户?

    最令人遗憾的是,中伤爱情的,是与你的爱情无关的闲杂人等。你摧心摧肺,他们不过得到一时摇旗呐喊的快感。

    大家当心情人节!

    粗心的男人常不知女人要什么,粗心的女人也常认为男人会猜中她要什么。

    接近情人节,情人们心清未免有些犹疑、有些紧张。是的,随着大众传播越来越发达,兴情人节商品广告的日日喧哗,现在,已经没有一个正常男人敢大声说,我从来不知道二月十四日是情人节,也少有一个女人(除非是欧巴桑)不担心,情人节她会不会收到礼物。

    男人得当心情人节,因为:一、忘了送礼物是很危险的在日本,情人节是由女人送男人巧克力,但在台湾,这一天,男人依照惯例得委曲求全,一定要送出礼物,否则,很可能因为省小小的钱而惹大大的祸。女人也许会告诉你,花太贵,礼物浪费钱,老实的你信以为真,觉得她是天底下最为你着想的女人;但别太相信女人烧说的“我真的不在意”如果她看到办公室里隔壁同事的男友或老公送来一大束玫瑰花,而她什么都没,有泪水往肚里吞的她难保不“秋后算账”还是送吧!小投资让你大半故事永保平安。还有,最好让女人在众目睽睽下收到礼物,能送办公室,就不要送家里。

    二、送错礼物是有副作用的“你想要什么?”“只要是你送的,我都喜欢。”这是情人节前夕常会发生的对话。粗心的男人常不知女人要什么,粗心的女人也常以为男人会猜中她要什么。结果常常事与愿违,男人常因舍不得卖一朵一百元的玫瑰花而改送其他的花,他们以为,反正都是花,结果选来康乃馨(母亲节用花)、菊花(这让女人想起灵堂)、人造花或塑胶花(男人以为天长地久,女人认为是虚情假意的象征),或八仙花(每种花各选一枝,很像供神用的),一片好心,徒然惹来女人的一阵伤心。

    女人也得当心情人节,因为:一、据称情人节、中秋节、圣诞节是台湾三大失身日。在浪漫气氛的催化下,你常在吃完昂贵情人餐以后,舍不得当机立断的说,我要回家;红葡萄酒和长岛冰茶都具最佳陶醉作用,往往会像狗血连续剧一样,第二天醒来,惊慌的问,啊,昨夜发生什么事情,我怎么会在这里?

    二、每年情人节后,大医院里常多出很多“悲伤的朱丽叶”二月十四日前后多半阴雨绵绵,使人心情沮丧。如果意中人没来相约,或约的是别人,看人家出双人对欢欢喜喜,想不开的女人特别多。可能会发生“每逢佳节倍伤情”症状的人,最好为“情人节之夜”作规划,以免因孤独而绝望。

    情人节一定是凯子节,这一点,众营利事业有志一同,情人餐每人份超过一千五百元是常事,花价也令人瞠目结舌,好像是“人不肥羊枉少年”当心!情人节午、晚,皆不宜至西餐厅单独用餐,否则已自叹孤家寡人的你,还会被迫点唯一有的情人餐一这是我的亲身经验。

    如果你被控性骚扰

    人生中不如意和如意事,不过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忍一时,会过去的。

    台湾的社会现象流行之快速,和流行性感冒传播的速度差不多。几年前一流行杀夫,传播媒体一报道,紧接着就有一连串的杀夫案件,一年多前则是“学生自杀事件”连续上演,最近流行的则是“性骚扰”

    仗着流行,大家都来赶热闹。好像只要前有开路先锋打头阵,大家都敢大声说话了。

    性骚扰也许是这些年来才开始上台面的名词,但却是古今中外老早就有的现象(被骚扰者通常是女性)。终于可以为自己争一口气,但到底什么是性骚扰呢?

    这个答案,专家学者们讨论纷纷,到底未曾有定论,答案仍是:一个人认定而有所不同。

    于是,性骚扰的范围就变得无比广泛。有人认为异性在他面前说黄色笑话就是性骚扰,异性长官或同事因对他有好感请他吃饭也是性骚扰;有人觉得碰到他的肩膀握到他的手是性骚扰,穿低胸洋装而被别人有意探视也是性骚扰。

    从我听过的一些谈论“性骚扰”的现场节目中,我发现大部分“在地人士”搞不清楚什么是“性骚扰”什么是“性邀约”或“性暗示”而有些人也未免太小题大作。

    有关性的种种言语行为,如果当事人觉得welcom,当然不是我们所必须斤斤计较的性骚扰。

    如果是unwelcome (不受你欢迎)的,还可以为它下个定义,也就是,它未有性行为发生但含有“性侵犯”的意味,达到让你不悦的地步,且经过你的明白警告,他还有一而再、再而三犯行。

    很多女人(或男人)忽略了被骚扰后,自我表态的重要。以至于骚扰者食知味;也有人为了某些自我利益而屈从于骚扰者,成为一种 “利益交换”的行为,事后才觉得很恶心,使得骚扰者以为自己是受欢迎的,双方主观认定因而大相径庭。

    如果你被控性骚扰,也可分两种状况来谈:第一种是,你确实知道自己有所犯“行”有钱的就像卖可,杰克森,用钱打发没钱的只好否认到底;若你根本清白无辜,那一定得理直气壮,因为风波与话题一下子就会过去

    无论如何,千万别学古人“一死以示清白”以现代人的观点来看,一死绝不能示清白,只会让亲者痛仇者快,更引得旁人议论纷纷。

    在自杀率日益高涨的今天,我们或许该想想,人生中不如意事和如意事,不过是一个钱币的两面,忍一时,会过去。在人生中还有什么挑战比死亡更绝对?而我们竟因逃避一些情绪问题而自动向它缴械?

    谁为谁自杀

    “为他自杀”是个模棱的用语,千万别把它形容成为爱牺牲的高尚情操。

    常常只是,在爱情中,把自己看得太重。

    过气的明星为情自杀,喧夺一时,总算落幕,眼角膜移爱人间,有了好收场。

    “为”情自杀,有人叹她的痴,有人惜她的愚,有人批评她做了十多年的第三者,有人质疑她为何只爱爱情却不爱她的爱情结晶——孩子。为情自杀,人们的评价负面当然多于正面。

    但什么是“为”情自杀?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们通常把单方面的殉情定义为:他为了爱人而死。然后,这个被他“为”的人,常常成为箭靶,不管他是不是真的对不起那个人,他总是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大家总是同情弱者的。死了的人当然理所当然赢得同情,被“为”的人成为代罪羔羊。

    撇开枫这例子不提,我们也无需讨论她的同居人有无对不起她。

    “为”情自杀或“为”谁自杀。是一个言过其实的用字。如果你“为”谁好,你得让他受益或得到点恩惠才行,如果你“为”他自杀,那是害了他,他这一生无论如何都会承受罪恶感和歉疚感,他得到什么好处呢?

    所以“为他自杀”是个模棱的用语,它背后真正的意思可能是,为了让他有罪恶感而自杀。

    这种行为一点都不可歌可泣。千万别把他形容成为爱牺牲的高尚情操。常常只是,在爱情中,把自己看得太重。爱人的爱情“服侍”不周的话,就寻死寻活,说穿了,只是人类婴期以哭闹获得注意的恶性衍生而已。爱人们睁开眼睛,小心这个“为”字。有些口口声声说“为”他牺牲这么久,他为什么都没有感觉?因为有时候的“为”那人并没有得到利益,只因被死缠乱打而厌烦不已。

    从前有一首流行情歌的歌词叫:为“你”我受冷风吹——什么的?我实在觉得这个“为”字很奇怪,人家又没叫你受冷风吹,你受冷风吹、你感冒,他也未必有比较过,谁“为”谁?

    谁都有伤心的权利

    谁都有伤心的权利,可是,大部分的人,在发泻自己的伤感时,往往没有想到,别人也有伤心的权利。

    一位朋友两年前失去了父亲,丧父之痛固然是大的逮击,但是那种悲伤会随着时间而淡去。这两年来最折磨她的并不是父亲的逝世,而是“未亡人”她的母所带给她的压力。

    虽然父亲在世时也不是个多体贴母亲的好丈夫,两人吵吵闹闹,住在同一屋檐下,也等于是形同陌路,但父亲在因中风去世后,母亲对父亲的爱忽然像魔术海绵一样扩张了。她在这两年来,动不动就把自己锁在房中哭泣,比从前更不爱出门。有时她已婚的哥哥姐姐妹妹回家团圆。祖孙三代和乐融融之际,母亲会突然悲从中来,在餐桌上嘤嘤哭泣了起来,使大家不知所措。每次大团圆变成追悼大会,让所有的人在屡次安慰无效下,渐渐会找借口不再参加,以免尴尬。

    因而又导致母亲大骂儿女不孝“你爸死了,你们就不理我?”要她出门参加活动,她一律以“不知道人家会怎么看我”为由拒绝,在家长嘘短叹。买了一件漂亮衣服弁她,她会说:“他人都不在了,穿这样会给人笑。”朋友的姐妹都已出嫁,哥哥老早另组小家庭,只有她一人与母亲同住,这两年来,被整得歇斯底里,有时对母亲会怒目相向,母亲就暗地向其他儿女投诉她的不孝,殊不知她因为要照顾母亲的情绪,使她连星期假日都不敢出去约会,精神已近乎崩溃。

    和母亲同哭,只会把每一天摘得愁云惨雾;装酷,母亲说她没良心。父亲生前,母亲成日和父亲吵架,要儿女“做公亲”死后,父亲反而如同母亲一片天。这可说是相当习见的传统妇女的感情表达方式。

    “谁都有伤心的权利,”她说“她少了一个感情不睦的丈夫,但我也少了一个和蔼可亲的父亲,为什么只有她有伤心的权利?”

    谁都有伤心的权利,只是,我们该希望的是,不要再让伤心成为家族的压力。可是,大部分的人,特别是感情纤弱的女性,在发泄自己的伤感时,往往没有想到,别人也有伤心的权利。

    另一位好友数年前面临丧弟之痛,最令她无法面对的并不是生离死别的事实,而是她母亲在大家快乐相聚时总会忽然哭泣的样子。白发人送黑发人固然残酷,事实上,她的弟弟在得忧育症自杀前,她曾建议母亲给他请心理医生,母亲的回答是:“有这样会给人家笑。不准!”并且在生活中多番给她的弟弟压力和打击,到他变成自我伤害性很强的精神病患,已经来不及了。

    “谁最该伤心?” 她说“每一个亲戚都不断的告诉我说,叫我善尽责任照顾我妈的情绪,可是这件事,逝者已矣,受伤害最大的是我!她现在来‘锦上添花’做什么?”

    她逢年过节根本不敢回老家,因为在精神上不断自虐并虐待全家人的母亲,在大家团圆桌吃饭时,总要故意空一个位子,多摆一份碗筷,气氛变得很奇怪,非搞到大家吃到一半触景伤情哭了起来。

    生离死别谁能免?时间会慢慢冲淡一切,但自我疗伤仍是必要的,受了情感上伤害的人,没有权利再把自己的伤口挖深,否则,伤害仍会与日俱增。大至生死相离,小至失恋都一样,总要把自己往上拉,而不是往下推。往下推,会失去的比本来失去的更多。有一次朋友去超市买东西,算帐的女孩把她的东西乱摔,一副不甘不顾的样子。她火起来,要找经理,另一位女孩替她求情,说:“她正在失恋,所以脾气坏!”这位朋友虽然想想算了,但仍把失恋的女孩训了一顿:“可是你现在是在工作,不是在谈恋爱!”

    谁都有伤心的权利,但谁也都有让身边的人不受负面影响的权利。

    当救世主遇到殴妻汉

    在面对两性问题时,我们还是此对承认,男人如果在婚姻中使用尽力,大部分的女人是无法抵抗

    “他看来有点娃娃脸,像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我实在不相信他会殴妻。”朋友看了最近的影剧“传”闻后说“男人,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啊!”“看人本来就不能只看外表啊,男人女人都一样”我随口想发表评论时,忽而,有什么哽住了我的喉咙。不,这件事不太一样,殴夫的女人绝对不会比殴妻的男人多。在面对两性问题时,我们还是必须承认,由于男女的生理差异及社会压力之不同,一个失败的婚姻对女性的负面作用确实比男人大。选错对象,女人可能付出的实质代价也比男人要大。因为,男人如果在婚姻中使用暴力,大部分的女人是无法抵抗的。

    殴妻,一直是这个文明社会没有消失过的话题。而传说中殴妻的人,其职位及教育程度也并非我们所想像的低。心理学家们一直在探究暴力狂的成因,发现,如果一个男人有个会殴打妻子的父亲,他们长大之后,殴妻的比例也比在正常家庭的小孩多好几倍。他们虽然会为母亲的遭遇感到不平,但那未必有助于他们对自我暴力倾向的约束。他们会在殴打妻子后,送给她们玫瑰花,不过,在他们向妻子跪地求饶之后“绝不再犯”的发誓常会被一再破戒。根据蒂娜透纳真人实事改编的“与爱何干”(wha  td do wtth love)就是一个好例子。当然,殴妻者未必皆有家庭的“精神遗传”也有人是好竹出的歹笋,不过,想要有一而没有二,真难!

    最近看到一些惊人的数据指出,台湾百分之十一的妇女遭受过“殴打式”的婚姻暴力。这个数据太可怕了,如果女人都对这个数据认真,那么谁还敢结婚呢?但我们不能因为太想结婚,就忽然略了这个数据。

    也许你会想:每一个被殴的妻子,先前应该不知道,她许下终身的“良人”可能是个暴力狂吧!不然,谁会冒这么大的险呢?

    其实不然。我就知道几个实例,婚前即打得你死我活,还是兴高采烈结了婚,女人常会有“他会因结婚而改变”或 “当了爸爸他就会改变了吧”的愚忠。有个律师朋友还告诉我最近的一个法院判例,一个被殴的妻子提出不堪同居之虐待的控诉,法官以她“被殴打时间过长”(从第一次被打到现在长达十多年),驳回她的离婚请求。法官大概认为,她既然能认这么久,认到死应该没问题吧!

    还有妇女忍耐的理由是为了孩子——按照上述心理学家的观察,如果不想让儿子打他将来的老婆的话,你还是趁早作选择吧!能跑得掉是运气好,社会新闻上,还有不少“追杀逃妻”的例子。

    爱谁都可以,别爱暴力分子,万一他有殴妻行为,别再做救世主,是我唯一能给受虐妇女的建议。虽然你很容易发挥同情心,但你最好记住,殴妻者在发泄完之后都会变得楚楚可怜和愧疚万分,那不意味悲剧永不再发生。

    还要她们再忍多久?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以爱包容。

    有此事已经侵犯了“包容”的底线,不该继续被纵容。

    “婚姻暴力”这种夙昔在台湾社会被视为“家务事”的暴力行为,最近因为广告及宣传曝光在大家面前,大多数的我们才恍然发现,原来有这么多妇女,长期生活在“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暴虐之下。事实上,没有身受其害的人,还是没办法揣度受虐者的惨状。

    在我看了一本书我痛!(张老师文化)之后,我发现我之前对婚姻暴力的想像还过于天真。书中的六个案主,都受过长期的虐待,有的甚至是“被杀”“后来我先生还拿刀杀我因为到后来一直吵,我说要离婚趁我睡觉时,他就拿刀坐在床边开始砍我,我这个大骨头被他砍断、手臂被刺穿、头上也受伤我说不要登报,爸妈都会没面子他好像也吓到了,有后悔一段时间。但是一年后,他又觉得为了杀我这件事,出门被人家指指点点,他很不满,竟然还叫我到他祖先牌位前去下跪,要我认错”

    你觉得匪夷所思吧?这根本是谋杀,而受虐妇女竟然可以忍下去。为什么没有人起诉谋杀犯?“面子”比性命重要吗?是否与旁观者的劝合不劝离有关?是否社会或亲友对离婚妇女隐隐的歧视让她们抬不起头来?她们有人会说,为了孩子忍辱负重。但据统计,会打老婆的人有相当高的比例会对孩子施与肉体虐待!(即使没有,也是精神虐待),你为什么忍下去?

    不能一味地指责这些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妇女缺乏勇气,看看我们的社会做了什么。社会价值观在妇女还没被虐杀之前,还是会劝大家“床头吵、床尾和”我们的法律没有欧美的 “保护令”来庇护身心受残的妇女免于再遭到暴徒伤害,纵容那些大声说“你跟我离婚,我就杀你全家”的男人;我们的警察没法像抓现行犯一样,破门而人管 “家务事”只能在门外听见哀嚎。

    当然,一个女人的勇气也是必需的,女人也常纵容男人的犯罪行为,只是痴心等着,天打下一个雷他就会改变。这些案主有的在新婚之夜就开始遭到毒打,却接连生下一堆孩子一起受累;等她仟悔“他第一次这样做,就不该原谅他”时,她已经年近五十了。大半人生,在哀嚎中度过“爱”改变了什么?书中还提及,有一位十二岁男孩的母亲,亲眼看见儿子被丈夫活活打死却无力挽救,因为如果她去救,自己就会被打死。为什么你要忍到这个时候,忍到此时,尽管你“不作为”也是帮凶。

    受虐妇女脱离暴力,需要勇气、社会鼓励,也需要“法”力。爱只能感化君子,施虐者绝对需要制裁。

    有时你很难理解法官的脑袋在想什么?有个被长期施虐的女人在基金会协助下诉请离婚,丈夫的伤害罪成立,离婚却被驳回 ——这种判法,与“共犯”何别?

    我认为,对于婚姻暴力,我们的社会在现阶段所采取的方式,叫作“纵容”我们的社会没有法律帮忙对抗家庭施暴者,我们的传统继续滋养施暴者,我们的受虐妇女也常以各种“无可奈何”的理由纵容施暴者。

    纵容并不等于包容。

    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以爱包容。有些事已经侵犯了“包容”的底线,不该继续被纵容。

    据台北市社会局的统计,北区妇女服务中心每年接到的五千个电话中,有三千个是来投诉婚姻暴力的。某妇女基金进行全国性的问卷调查,高达三成五的女人表示被虐待,一成一说她们被殴打;而台大社会系教授冯燕则显示,三成五的妇女曾经历婚姻暴力。

    施虐男人会觉得“她不听话,我就应该教训她”以“比力道”来展现他的“大丈夫”威风,是父权社会遗毒,基本上是“强凌弱”的行为。我一直觉得,对女人施虐的男人和对孩子施虐的父母,无疑地都具有“欺善伯恶”的劣根性,如果他们的施虐对象,比他们高大而孔武有力,他们必定不敢挥下那一拳。据一些研究报告表示,他们在情绪上、心理上、人际关系上都缺乏自信,有百分之百在幼年曾遭暴力虐待——受虐者在身体 “长大”之后,转而成为施虐者,不过是一种恶性循环。一遇到生活压力无法消除,他们就变成了一只咆哮的禽兽。据另一项研究指出,高学历者,并不能保证他们没有虐妻行为。

    婚姻暴力已经不是能用“夫妻沟通”、好好讲就能消弭的行为,请名人上电视谆谆教诲说“暴力不能解除问题”这是对症下错药,真正有力的方式是法律,真正能防微杜渐的则是社会传统观念的改变。你别再重男轻女,别再相信床头吵床尾和了吧!

    我们的教育更该教女孩子,如何选择一个身心健全的对象;如何多加观察了解他,再决定是否要与他步入礼堂,而不是只是在口头上问“你爱不爱我?”我们也该教女孩子,什么可以忍,什么不能忍,不要催眠式的要她们认命“爱你的敌人”;我们也该教所有男男女女,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面对困境;教男人如何尊重女人,除了教科书,我们要学的太多了。

    有些原则值得一再省思。美国心理学家sokol 等人就曾提出一个暴力倾向测试,让女孩来检验男友:1 他有没有酗酒或嗜药的积习?

    2 他几乎没有朋友?

    3 他在工作上是不是一直问题很大?

    4 他需要你,是因为需要你的拯救?

    5 他的占有欲简直不可理喻?

    6 他是否在短短的交往之后,就催促你给他承诺?

    7 他会无缘无故猜忌?

    8 他试图孤立你,期待你亲友全无?

    9 他的自我评价混淆不清?

    10他是否脾气暴躁,不耐任何挫败?

    如果一个男人在与你交往时已经侵犯了这些“底线”除了赶快溜之大吉之外,你无法让暴力远离。

    婚姻有爱、暴力就会远离吗?

    婚姻暴力问题,不在于施暴者不了解“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打女人的人,通常也不想解决问题,他们只想发性情绪。

    暴力不能解决问题。

    是的,没有人怀疑这个道理。

    最近在电视广告上,我们看到一对名恩爱夫妻出来宣导“让暴力远离婚姻”的社会慈善运动,恳切地呼吁。婚姻暴力问题首次如此被重视、被关切。

    有这样的公益广告,表示女性问题越来越被重视了。但是,我还是要在鸡蛋里挑骨头,问道:这样有用吗?看到电视里人家恩爱夫妻手牵手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那些常常蹲在角落中哭泣的婚姻暴力受害者,究竟又能得到什么安慰呢?是不是只能默默地流下钦羡的眼泪?她们如果请施暴的先生一起欣赏广告,告诉他们:“喂,你看,他们说暴力不能解决问题!”她的另一半就会因此痛改前非吗?

    当我首度看到这个广告词时,非常惊讶!广告要求的不是“一针见血”的必须将极短的秒数做最大的利用吗?怎么好像把针打错了地方?

    婚姻暴力问题,不在于施暴者不了解“暴力不能解决问题”打女人的人,通常也不想解决什么问题,他们只想发泄情绪。大部分的人根本不了解自己的心理出了什么问题?对暴力者而言,打老婆常是一种习惯性的发泄。

    这好像是在一个人被恶犬咬了之后,对那只狗说:喂,你咬人不能解决问题——你忘了应该保护那个被咬的人,应该送受害者去医院打狂犬病疫苗,也应该“整治”一下那只常咬人的恶狗。

    为什么我们不敢告诉被害人说,勇敢跳出那个伤害你的婚姻吧?为什么不告诉她,法律站在你这边呢?为什么不对她说,来,到xx来,我们可以保护你,你和你的家人都会安全无虑?

    因为我们的社会除了呼吁,还是只能呼吁,没有具体的设施来保护受虐妇女。根据目前的法律,一个妇女没被打得很惨的话,她离不了婚,也没有任何机构来保护这“家务事”的受害人;他们也不敢劝离,在传播媒体上劝离,似乎也会冒犯舆论与传统。

    我们温柔地容忍着施暴者,是不是多数人的潜意识里还认为,女人挨打总比离婚好?

    婚姻有爱,暴力就会远离吗?施暴者常在“暴风雨”后两脚跪地说,我很爱你,饶了我吧,你要我怎样都行。但那并不表示,他绝不再犯。他再犯时,又是“情不自禁,无法控制”请你原谅。婚姻暴力未必出于没有爱。

    社会治安很坏,对妇女不利,没错,但你知道时,台北 “宛如”专线从所接到的一千多个求助个案中发现,以暴力伤害妇女的,竟然多半是她们最亲爱的人,比例高达百分之九十三点五三,其中有五分之三是丈夫施暴。对女人来说,咬人的狗大多养在自己家中。

    有的女人受到恐吓不敢张扬、出走;有的女人受限于“为了孩子忍气吞声”的传统观念;有的女人拥有一抽屉的验伤单,但未必能离成婚。有心拯救婚姻受虐妇女,请对症下药吧!当然,受虐妇女也应该检讨,若有人丢下一个泳留给陷入流沙中的你,你也得愿意离开流沙才行。

    因为在血案发生之后

    如果我们仍没有对性犯罪采取比较进步的制裁,一见演“捉放曹”是没用的。

    性犯罪者通常在冲动来时,失去罪恶感。

    在彭婉如血案发生后,经常搭乘计程车的我,体察到了一些改变。第一,男士们比较愿意劳驾自己载送女士;不然,他们至少会目送女士搭上车,不管该女士长得安不安全、爱不爱国。

    第二是,计程车司机的态度不一样了。

    他们变得比较谦虚。固然之前优良司机就不少,但最近,不优良的司机变少了。

    目前为止,我没有再坐到从照后镜中斜眼瞄人、衣冠不整、随口三字经或开黄腔、乱问一些私人问题或故意绕远路的计程车。有个司机还看我用钥匙打开门后才慢慢把车开走,让我觉得很感动——因为这是前所未有的事。

    据说,没有加人“无线电叫车”的计程车,生意变得清淡,有几位司机异口同声的说:“真的是,一颗老鼠屎打坏一锅粥!”只有“一颗老鼠屎”吗?

    如果依照台北市和台湾省所公布的数据,台湾的计程车司机,近三分之一有案底——这一锅粥,并不只是受到小小的污染而已。

    也就是说,每搭三次计程车,我几乎就会遇到一个“来历不明”的司机。有些人犯的只是小过小错,我们必须相信,他们已改过自新,但是,那些曾有性犯罪前科的——据国外犯罪心理学家所做的统计,这种人再犯率极高,他们仍是不定时炸弹。如果我们仍没有对性犯罪采取比较进步的罪恶感。

    事实上,不只是彭婉如命案,还有很多女子因搭计程车遇害,罪犯还没有落网,看样子,似乎也很难落网。

    谁知道,过一阵子,在彭婉如命案平息之后,还会不会有下一个牺牲者?

    前天,搭上某无线电计程车。貌似忠厚的司机说:“最近我们台的生意好极了,都要感谢那个命案啊!我最希望,台北也发生一起差不多的,最好是民意代表或大人物被好杀——我们台就可以一直扩充下去!”

    说者无心,但让人心生悲凄。也许这是玩笑话,但它绝对是毫无人性的玩笑话。只为营利而不管他人死活,是不是已经成了台湾“赚吃人”的标识。

    因为在血案发生之后,搭车妇女稍受尊重。我希望,不只是一时“流行”而已。

    cq

    为生活随时增加一点创意并不难。

    能够将即eq和cq融入iq之中,才是高品质的生活。

    从iq到eq,台湾人已经慢慢注意到,一个人的成功,个性有很大的影响力。光是聪明或精明,未必让你在这世上如鱼得水。

    听得eq这个新名词,许多人如梦初醒,原来情绪也有智商,难怪有些人分明聪明但着实令人讨厌,有些人iq不高但真是讨人喜欢。笨的人也有福了,个性好的话,还可以威鱼翻身呢!

    不过,别高兴得太早。iq和eq未必可以分开算,如果你仔细看丹尼尔高曼的eq一书,把前面一大段令人昏昏欲睡的生理构造解释读完,你就会发现,eq也可能会遗传。一个人精神上的稳定度,到底与其父母有关,至少与其自幼成长的环境有关。

    eq 高,不只表示一个人在人际关系上长袖善舞而已,其中还包括个人忍耐挫折、调适自我与完成自设目标的能力。强调eq,可不是为了促进一个充满人情冷漠、虚情假义的社会iq与eq就够了吗?似乎还缺了什么吧!读了在台湾大买二十万本的eq后,我的。里还是觉得有一点点空虚感。

    cq!对了,就是它!近来又有一些国外心理学家,提出第三类的“q ”值。应该称它是creative intelligence quotient(创造性智商)。我觉得在我们在生命中,真正能为我们的生活找到出口的,非cq莫属。

    我们衣食无缺,大多奋力向上,但缺乏有创意的生活。或许因为,我们并不主张太有创意的教育。我们的学校教育,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很少教我们观察、思考和发挥创造力。cq固然也与先天有关,我们不可能随意变成一个莫扎特或贝多芬,但为生活随时增加一点创意并不难。能够将eq 和cq融入iq之中,才是高品质的生活。

    每一次到国外,看到老师带小学生,以参观博物馆或古迹当成上课,总有无限感叹。难怪人家会有优质的生活环境,与富有美感的生活韵律!孩子的创意可不是在规律与教条中磨出来的。

    cq,也该被重视了吧!

    别只跟自己的爱情观谈恋爱

    恋爱是一种不得不的本能,常常有着你无法理解的理由,也总是发生在你没有设防的瞬间,让你无法招架,也来不及闪躲,更想不清该为了什么理由。

    对爱的看法太无知,很容易制造问题,每一个现代人都已经知道,成长、进修、沟通、互相切琢、理性分析很重要。

    我曾看过一个针对台湾年轻人所做的恋爱观分析报告,过半数的适婚男女,都选择了同一个答案,那就是,恋爱是为了共同成长。

    恋爱是为了共同成长吗?这种说法很进化,但未必真实。

    陷人恋爱时是非理性的,不会“为了成长”而谈恋爱。恋爱是一种不得不的本能,常常有着你无法理解的理由。也总是发生在你没有设防的瞬间,让你无法招架,也来不及闪躲,更想不清该为了什么理由。

    不过,这样的调查至少表示,爱人们已经了解,恋爱想谈下去,一定要“互惠”不能够“互毁”

    至于如何持续性的保持互惠关系,那真是大不易,尤其是在两人争端兴起时。

    自以为知识分子的我们,目前大多已读过不少有关“两性沟通技巧”的书,我们也会背诵“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但面临风波时,理论上的一切,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

    有一本书叫爱是动词,它提出了一个相当有建设性的论点:当问题发生时,分析不如起来行动。它也建议,当两性关系变质时,相互讨论如何改变行为,比改变对方的认知来得有用,因为一个人的认知和内心世界恒是“本性难移”的,不要先行否认他的观点,否则一件芝麻绿豆的小事也会演变成两人世界的大战争。

    不要先谴责对方不关心你。

    不要自以为了解对方的心意,也别以为枕边的人一定明白你的心思。别以自己认可的方式付出爱。

    抱怨时要清楚表达想要对方改变的行为动作,不要只是抱怨。

    学习有建设性的赞美。

    轮流尊重对方意见,可避免关系陷入进退两难。两性关系像跳舞,偶尔你陪他跳一支华尔兹,偶尔他陪你跳一曲探戈。

    被你忽略的音调和音常是争吵的导火线。

    万一对方的行为已有破坏力,而期待他改变已经变成不实际的幻想时,快刀斩乱麻是必须的。有时,美丽的爱情会变成你只想逃命,你始料未及。

    寻找创伤才能卸去重担。你可以适用某种生命的“仪式”忘去耿耿于怀的旧日伤痕。

    维系感情的四大原则是承诺、技巧、道德和幽默感。

    最重要的是,常常给予一点爱。

    爱人们都希望,在爱的同时,减少爱恨纠缠。别只跟自己的爱情观谈恋爱。

    爱不是用来思考,爱需要行动。爱不只是一个字,爱是温柔互动词。

    幸福,因为要求不高

    幸福的可贵,也因为它不会让我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

    想要他交成你要的样子,有技巧的赞美比要求与批评有效得多。

    很早以前就听过人家说:不幸福婚姻有很多种,幸福的婚姻只有一种。

    哪一种?是积极的“互敬互爱”或消极的“互相容忍”这些老生常谈吗?

    这些形容显然都不是那么强而有力,每种形容也不能放之四海皆准的来描述那幸福婚姻的理由。

    最近,我的一位女友提供了一个比较具有说服力的说法。她是一位未满三十岁的美丽女子,在事业上相当有成就,已是某家公关公司的高级主管。最令人惊讶的是,她结婚已近七年,个性仍然像阳光一般,她从不刻意做公关,所以只要有她在,大家都很自在。

    一群女人问她,你认为幸福婚姻的理由何在?她自有见地:“我跟你们不一样,我对婚姻要求不高,我找的男人,对我也要求不高,所以到现在,我还能说,结婚真好!”她的一番话,使我恍然大悟:幸福婚姻的理由,难道不是“要求不高”吗?

    从前的夫妻,容易天长地久,其中欢欢喜喜到白头的当然与社会风气淳朴有关,但与“要求不高”更有关。女人嫁出去像抽奖,抽中了一个还实用的便得感激,虔诚做祝手“遇上了就是了”——我祖母常常这么形容她的婚姻。她那一代的女人,对男人要求确实不高,不嫖不赌、拿钱养家,就是大好男人;那一代的男人,对牵手的要求,何尝不也是媒人说品貌端庄就是了,能煮菜养儿育女就好(虽然,整体说来,过去的男人对女人的要求,还是比女人对男人的要求高)。

    现在的女人,知识水准及经济能力日渐提升,怎能要求不高?没有一个女人会再认为,不嫖不赌、拿钱养家就是好丈夫。女人对身高面貌职业品味个性艺术素养、家庭状况、财产、金钱观,乃至男人所开的车的品牌,以及他会不会洗碗,要求都很高。

    虽然幸福是因为“要求不高”但我们并不能要现贷女子开倒车,随随便便把自己送出门。女人已与时代一起进步,即使我们可以开玩笑说,随便啦,没关系,是男的就可以,但事实上,各种条件早已预先输进自己的脑海里。

    一个“值得”爱的人,不可能和我们的要求相距太远,但爱上他之后,是不是可以不要要求太多,让爱喘口气?

    从这个现点来说“幸福婚姻是因要求不高”才有意义。而“要求不高”应该是男女双方相对的。

    我的女友形容她的幸福婚姻:“他从不要求我做任何家事,不要求我生孩子,除非我愿意”;“但我也从不要求他要变成一个有趣的男人,要多体贴他是个老老实实好男人,但这样的人多半无趣,这是必须忍受的事实——”

    正如一匹马儿能跑,但你不能要求它同时得游泳或飞翔。是的,你也不能要求一只狗像猫一样安安静静,不能要求一只猫看门。每种动物各有它的特性,每个人也是——我们为什么要对身边的爱人要求这么多?

    被要求的人,常得削足适履,他痛苦,你也不好受,被要求的人也常会反击,制造两人世界的紧张空气。

    步入稳定关系前,你大可东抗西挑,找出一个合乎要求的人(固然有时你得边照镜子边挑剔,因为别人也挑你);选定了他,说了“i  do”之后,还是“要求不高”大家容易过日子。否则,越要求幸福,幸福越是远走高飞。幸福的可贵,也因为它不会让我们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套一句禅宗的话,它是:不可明白要求,一要求,便错。想要他变成你要的样子,有技巧的赞美比要求与批评有效得多。

    爱情的诚信问题

    女人别再用老会俩,男人也别再像鸵鸟把头埋进沙里,只“做”而不沟通,埋怨“都是女人搞的鬼”

    名影星凯文科斯纳制造了一则有趣的新闻:他承认他即将为人父的传言,这个孩子是他和一位马场管理员短暂邂逅后的产物。他很无辜地说:“她骗我,使我误以为她避了孕,没想到我上当了。”

    据说,这个 “没信用”的女人名叫布莉姬鲁尼,她因为一个小男孩,得到了数百万美元的抚养费。

    凯文科斯纳又说:“他对这个孩子还是会尽力协助,但我担心,对我而言,他和我其他三个孩子的意义永远不会相同。”

    一个“不在预期中来临”的孩子和“正室所出”的孩子,对一个总是“主外”的男人而言,意义会有什么不同?名演员多说了这句话,又想补偿什么、挽回什么呢?我不知道,但真正无辜的恐怕不是凯文科斯纳,而是那个在无辜中出生的孩子吧!

    时代再进步,还是有女人喜欢玩老伎俩:母以子贵。

    时代再进步,也还是有男人无辜地说:她怀孕,我中计了!

    这种例子不只会发生在凯文科斯纳身上,怀子逼婚成功的也大有人在。去年一位特立独行的女歌手,用的也还是这老招数。在现实生活中,它也常常在上演。如果你的好友要结婚了,你发现新郎竟然愁眉不展,通常都可以设下一个假设:他并不想结婚,可是新娘有了,为了不要担负不仁不义的罪名,不要成为一个谋杀未成形生命的刽子手,为了不要让自己问心有愧,只好娶了孩子的妈!

    “有了”的女人也未必欢喜,她可能是一时算错安全期,她也不想那么早定下来,不想在还没尝尽爱情蜜汁时当母亲,但她也不忍心;但也有女人是放手一抟的赌徒,恋爱谈了满久,男人还不肯给承诺,或者,那个男人根本是个只想飘泊的花花公子,于是她只好试试“母以子贵”的方式,以子逼婚。

    孩子生下来,女人如愿以偿的成了某太太。“改邪归正”的男人抱着孩子,露出慈父的笑容,似乎皆大欢喜。没有人留心婚姻专家所提出的警告,婚后未逾一年即有孩子的夫妻,婚姻最容易破碎。在两人协调不足的状态下多出第三者变数,感情须面临重大挑战。而据本地户政机关统计,带球进礼堂的夫妻,比率几近百分之四十。你相信吗?在避孕已可达百分之百效果的时代。

    拿孩子做逼婚工具(或运财工具)的女人,真的心中有受吗?还是只想占有,不择手段?

    因孩子才负责任的男人,绝非心甘情愿的吧!和一个说“我上当了” 的男人结婚,女人跟孩子将来能不心生委屈吗?

    我觉得爱情是需要诚信原则的。女人别再用老伎俩,男人也别再像鸵乌把头埋进沙里,只“做” 而不沟通,埋怨“都是女人搞的鬼”——你确定,你知道枕边的女人在想什么吗?

    尊重每个人的婚姻观吧!

    不结婚来必不正常,但不谈恋爱可能就是不正常。

    也许大家越来越容忍所谓的不道德,但道德这两个字的内涵,又将是什人?

    这个时代,慢慢进人了“不婚时代”

    当然,大多数的“正常人”还是渴望婚姻,向往天长地久的爱情,不管在现实中,可能性有多少。

    我所谓的不婚时代是,人们对于人家要不要结婚已经比较尊重,不再视之为社会畸零人,也不再认为,一个人的价值在婚前婚后有什么不同。小生小旦未必是单身的金童玉女,不必顾虑自己的爱情是否会影响票房。

    玛丹娜不婚生女,没有人感到讶异;麦可杰克森婚结了又离,离了又结,结了可能再离,也没有减损他在歌迷心中的魅力,大家还是觉得他不结婚比较正常。

    歌蒂韩和寇特罗素至今无一纸婚书,还是受人艳羡的神仙伴侣。苏珊莎兰登和男友提姆罗宾斯同居已有八年,仍然和乐融融。

    相对的,从前的小生必定否认自己的爱情史,否则怕失去广大女歌迷的爱戴,现在似乎不用太担心。

    梅尔吉勃逊是六个小孩的爸爸,还是最佳男主角。

    汤姆克鲁斯和他的美女老婆出双人对,影迷们还是迷恋他的娃娃脸。

    成龙开始承认他非婚生子女和背后的女人;松田圣子再怎么不伦,都比恋爱失败的中森明菜有行情。

    阮玲玉如果生在这个时代,不必因为担心自己算不算好女人而自杀。玛丽莲梦露或许也不会因不明原因而香消玉殒。

    从明星现象,或多或少可以看出,那个年代之后十年的爱情趋势。他们是急先锋,一般大众未必能如此“胆大妄为”但他们所作所为却常是现念转变的“指标。”

    这样看来,未来人们对婚姻的看法不会那么制式。

    你可以有不结婚的理由。

    不结婚也未必要有理由。

    不结婚未必不正常。

    但不谈恋爱可能就是不正常。

    也许大家越来越容忍所谓的不道德,但道德这两个字的内涵,又将是什么?

    订作一个梦中情人

    人类再如何进步,别想全盘掌控生命,还有爱情。

    爱人是无法复制的,事实上,也无法照你的意思改造。

    复制羊和复制猴子成功后,据说,有好多人开始想到要遗传工作科学家做复制人——复制自己。

    据说,动这个主意的人,女人比男人多。

    是因为自恋呢?还是因为怕死?显然后者的可能性已被复制母羊的遗传科学工程师所否定。威姆特说,他研发的方法不能制造出“永恒不死”——为什么?因为,灵魂是不能够复制的。我们可以从基因中了解人类生老病死的奥秘,但无法从基因了解灵魂。你,不只是你的肉体。

    我们总应该相信,冥冥中造物者有造物者的法则,我宁愿相信史蒂芬史匹在“侏罗纪公园”揭示的法则。是的,科学几近万能,但是,人如果轻易改变大自然的循环运作,所产生的灾难远非人类所能想像及承担。

    一位女友很高兴的提出她的异想天开:“如果理想对象真的那么难找,我们为什么不能订作一个他呢?比如说,我们可以订作汤姆克鲁斯?”哈,我开玩笑说,如果一个人的审美观也是由基因所决定的,即使科学复制得出汤姆克鲁斯,他也会同样的爱上妮可基曼那种金发长腿美女,也不会随便爱上你。

    人类再如何进步,别想全盘掌控生命,还有爱情。

    女人对于“复制自己”的兴趣比较高,也使我想到,有孩子的女人们对逾龄未婚或决定不生育的女子的习惯性问话:“难道你不想复制一个跟自己一样的小小人吗?”复制生命,是天下父母的潜意识,但我们,哪一个人曾经认为,我们是父母的复制品呢?

    爱人是无法复制的,事实上,也无法照你的意思改造。

    爱一个人,要接纳他的天性。如果他的天性让你无法忍受,但并未侵犯到你的人身自由及基本人权,那只有包容;如果侵犯了你或迫害了你,你得看沟通有无效果,决定去留。

    一个人可以被你改变的时候,是在他还躺在怀中嗷嗷待哺的时候,过了那段时间,除非他愿意又有意志力改变自己,别人的塑造都是徒劳。

    别期待爱神会为你订作一个他!

    虚拟实境的实习夫妻

    婚姻是需要学习的,不是恋爱谈到兴头就可以结婚,也不是王子和公主以可以快快乐乐过日子。

    成功大学开的这一门课,虽然有其他学校的师长级人物表示绝对反对,不过我想,这个课程对学生一定有吸引力,对该校打知名度的作用,恐怕比校长到高中名校演讲作用大得多。

    这一堂课叫作“婚姻与家庭”老师别出心裁的让一男一女配对做实习夫妻,言明“除了那件事之外,真实体验夫妻之道”选修人数爆满,达到预定人数的三倍。

    有趣的是,修习的人是男多女少。老师只有请旁听的女生帮忙一下,使配对顺畅。

    街道人士不用紧张,当然,我们不必否认有很多男生是来找女朋友的,不然,怎会出现男多女少的现象?女人对婚姻与家庭的兴趣不是比男人大得多吗?

    我觉得,这个主意至少可以让修习的男男女女学到一件事,婚姻是需要学习的,不是恋爱谈到兴头就可以巾婚,也不是王子和公主就可以快快乐乐过日子。从消极面看来,也许张爱玲说得一针见血:“每一种感情都是千疮百孔的。”我们不必对感情悲观,不必因为有人被蛇咬,于是自己就怕起绳来,我们可以学着来补那个千疮百孔,不必任其荒芜。

    让学生们自己体会、自己做功课,比给他们指导原则重要。

    实习夫妻的作用在此。多一些心理建设总比事到临头才想到“为什么会这样”好得多。夫妻是需要学习的,但如果不是每日一起面对柴米油盐的琐碎生活,课堂实习恐怕只会面对假设性问题。比如,你会以为,只要有爱情,你不会因为每一次谁洗碗而翻脸;也不会知道,一个妻子会因为丈夫每次把衣服丢进洗衣机时,都忘了把t 恤翻成正面而想离婚。上述绝非笑话,而是一位澳洲心理医生所描述的案例。

    我还建议更多的虚拟实境。比如,美国有一位叫作朱尔曼(jurmain )的工程师,设计了一个再想想宝宝,来解决青少年的未婚妈妈问题。这个婴儿栩栩如生,哭闹的时候间隔五至十分钟不等,惟有在你主动接触、拥抱它,哭闹才会停止、如果你不理官或打它,电脑会忠实地记录下来。这种“虚拟实境”对学生产生的效果,比任何通阻式或劝导式的性教育都好。

    不过,几天后“实习夫妻”计划宣布结束。“有力人士”真是有力,他们更有想像力——以为夫妻一实习起来,一定会往“败坏社会风气”的路上走吧!

    爱因斯坦妻子的悲情

    迟早会面临低潮期,但看能否翻身。

    不久前,爱因斯坦的情书,被佳士得拍卖了九十万美元,比以前他的 “相对论”手稿多了两倍。可见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来说,即使是这么伟大的科学家,我们对他的罗曼史比对他跨世纪的经典研究有兴趣得多。

    我们当然不会有闲钱来买爱因斯坦的情书,但我可以有闲情来看一看爱因斯坦的爱情,反正把人家的感情事件当成茶余饭后的话题,是很多现代惟一的专长。爱因斯坦墓木已拱,应该不会怪我们才是。

    从这些信件可以看出他和妻子的感情起伏。一九年,二十一岁的爱国斯坦给蜜乐娃寄了一封情书,柔情万种地写道:“心中思情人,枕上如火焚”隔一年,仍然浓情蜜意,说“无论将来怎样,你都是我最亲爱、最美丽的甜心”这是婚前两年的事。等到婚后第十一年,他仍然写“家书”只不过里头已经没有了情味,他说“别再指望我爱你,我要你离开我的房间时,你得马上走,不得抗议”还有一封信,我们看来很有趣,但蜜乐娃一定觉得很无趣。

    “你要注意:一、我的衣服和衬衫都要收纳整齐;二、三餐要定时送到我房里,三、除了社交场合之外,你和我一切关系断绝。”

    十八年的婚姻结束后,他娶了和他暗通款曲的表妹为妻。研究他的专家舒曼为他提的解释是:“他爱女人,但他更爱物理。”

    从这段爱因斯坦的感情历史上,可以看爱情的“走势”一条日渐下滑的曲线——每一对佳偶都有一条曲线,迟早会面临低潮期,但看能否翻身。从爱因斯坦的情书,或者可以让我们得出几个事实:一、热恋是一回事,热恋后是一回事,每个感情都会变;二、当情人比当妻子有意思;三、一个人的人格与爱情性格未必有关;四、再伟大的科学家,也研究不出人生的“定律”爱国斯坦一定不知道,他的情书之所以会出现在拍卖市场,是为了要拿拍卖所得处理他自己后代间的官司纠纷。不管你多聪明或爱得多死去活来,百年之后,一切不能预测!

    请勿加入大老婆俱乐部

    失去婚姻并不可悲,可悲的是,终其一生坚持顶着过去的“大老婆”头衔,那就像在大雨天里坚持顶着一把只剩骨架的雨伞。

    四个女人,在进入坐四望五的年龄时,殊途同归,都面临到婚姻危机——她们的老公或前夫不约而同地爱上年轻貌美的女人。一个因受不了沮丧和寂寞而自杀,另外三个凑在一起互吐真心话后,决定绝地大反攻。最后,她们“成功”了。

    卖座不错的喜剧——大老婆俱乐部,似乎替女性出了一肚子恶气。我承认它蛮好看的,让观众愿意一直注意剧情的发展;演员杰出,喜剧效果十足,果然“姜是老的辣”!

    但若你想探索这部通俗剧背后的意义,任何对爱情还有憧憬的男人和女人,都会有很大的失落感,因为根据这部片子的逻辑:当时以爱结合、志同道合的爱人,到底禁不起时间的考验,女方色衰,则男方爱弛(片中中年女人身材发福或皱纹丛生,同龄男子依然风流倜傥),到最后婚姻变成一场权力斗争,谁掌握到金钱,谁就是胜利者。

    真令人悲观,虽然这也叫我们看清部分事实,很多爱情,开始时轰轰烈烈,结束时也斗得轰轰烈烈。求婚时,双方“i do”和他共度一生,无论贵贱永在他身旁;离婚时,不能好聚好散,全是为了钱。

    但也有部分太不符合事实,或远离台湾之事实;最悲伤的可能是台湾的小老婆们,她们当第三者的时候,绝无片中年轻女子的理直气壮,也通常没有任意挥霍男方钱财的大权。其实,一个对大老婆小气的人通常也对小老婆吝啬,多少第三者在台湾,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片中的报复,在编剧笔下流畅而简单,在台湾,则全无成功可能。法律并没有真正站在大老婆这边,如果没有一个“黑手党”的亲戚,你,要不到几毛钱。台湾的大老婆也别忘了,第三者未必是年轻貌美的第三者,别因此对单身贵族有敌意。

    无论如何,报复是这个片子的主题,但报复成功的女人,真的会快乐吗?片末她们积极的成立“大老婆”协会,以支持失婚妇女,看似一片光明,且有正面意义,但事实是否如此?

    我认为,失去婚姻并不可悲,可悲的是,终其一生坚持顶着过去的“大老婆”头衔,那就像在大雨天里坚持顶着一把只剩骨架的雨伞。

    不如把伞架丢了吧!

    他们并非很在意

    虽然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可是事实上,我们常常不太注意自己的真正需要,只在意别人的目光。

    恋爱失败,对很多人来说,可能都曾经是一生中曾经历的、最惨痛的时刻。不管你是那个说再见的人。或是被说冉见的人。

    被说再见的人,往往花了很多时间,才能离开那种被遗弃的感觉。在爱情中尚且如此,在婚姻中说冉见牵涉得更多,情绪问题处理起来也就更艰难。据晚晴协会的创办人施寄青女士表示,要从被弃感中恢复,即使是一个积极参加治疗团体的人,短则三年,长则五年,才能真正恢复正常。

    男人的恢复力也未必比女人来得快,因为被弃的男人常常怕别人怀疑他哪里有问题。

    说再见的那个人也并不轻松,他往往是在无可奈何之下作了选择,有时还要背负大家关切的眼光,还有挥不上的罪恶感,每一次人们以好奇的眼光质询,他们的心头疤就被再挖起来一次。

    恋爱失败,会让人暂时质疑自我的价值和人生的意义。个性未臻成熟、内向又过于自我中心的人,常常会因而否定自我,轻易下结论:“我这一生完了”或“世上根本没有人爱我”因而想不开,甚至走上绝路。“别人会怎么样看我?”也是我们感到的最大痛苦来源之一。

    “别人会怎么样看我?”——虽然说,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可是事实上,我们常常不太注意自己的真正需要,而只在意别人的目光。情人们常常“不由自主”地被所谓的“别人眼光”主宰或影响,变得非常混乱。分手时“别人眼光”也常成重担,但“别人”到底是谁呢?

    也许你会说“别人”是你的家庭。“因家庭反对而不能结合”在这个自由恋爱至上的时代,似乎还是个言之成理的理由(或借口)。有一次在一个广播中,听到一个在国外受十年教育、从小就被送去当小留学生的男子求援。他把外籍女友带到台湾一起就业,没想到要儿子喝洋水的母亲并不希望有洋媳妇,反对得很厉害。这名男子痛苦不已,不知该怎么办。

    类似的“父母反对”例子还很多。其实,并不是不能解决,只是这个“夹心饼干”不能当闷葫芦,闷着自己痛苦,一点建设性也没有。两女相争时,很多男人怕麻烦,只想苟且偷安,事实上,只要有真心,还怕不能周旋和解决?父母反对,有时只是一时误解,端看你有无说服的决心和勇气,让时间与耐心共同斡旋。就怕你自己在爱情中还犹豫不决,自己站不稳,拿什么说服父母。至少,你该比父母对自己的爱情在意。

    至于失恋时怕别人笑话的心态,则是“认知学派”心理学家所说的,把自己看得太重要、以自己为世界中心的人,总会觉得自己出一点错,就是惊天动地、不得了的大事,虽然没全球卫星连线,但别人一定知道了。一定在指指点点,所以焦虑得不得了。

    阮玲玉在遗书中写“人言可畏”大概是基于这种心理而自杀。人言真的可畏吗?没错。他们可能只是当作无关痛痒的茶余饭后话题,顶多说一阵子,不值得你伤病那么久。你大可以安慰自己,知名连查尔斯王子跟黛安娜离婚,没多久媒体都已不再批判;休葛兰嫖妓丑闻够难看了吧,还不是在当他的一线男主角。你不过是失恋、离婚、出点小丑,内疚何必如此之深?

    他们并不是很在意,只是说说而已。失恋时不妨告诉自己,不管这世界发生什么事,地球一样自转,太阳一样升起,你,并不是镁光灯的焦点。

    与众不同最拉风

    这个时代中,年龄不再是问题,外貌也不再是太大问题。

    未来的女人,越有特性,越争气。

    有一年金马奖,萧芳芳开了自己一个玩笑:女人四十,一切都往下搭!

    第二年,她又得到金马奖,证明女人四十之后,其实一切还是可以往上拉!

    就看自己愿不愿。现代社会里有越来越多的女人证明,一个女人如果自己愿意“奋发向上”她们有足够的机会,就看有没有意志力,有没有一技之长。

    最近每年的奥斯卡奖也可以作为佐证,年过四十得奖的女星比比皆是,接近“花甲之年”的更是表现突出。

    即使是在面孔吃饭的演艺圈,女人已不再被“人老珠黄”所局限,照样可以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来,这至少揭露了,一个有趣的事实,那就是:一个女人的风格与特质,已比她的皮相来得受重视,各行业皆然。

    不只电影,看看多年来演艺圈的变化,你也可以发现。近年来,观众的心理有很大的转变:只有天使面孔与魔鬼身材的女性,不再是节目主持人、演员的最佳人选,没有一点知性特质或幽默感、或反应不够快乐的,都在这个时代中被慢慢淘汰,年龄不再是问题、外貌也不再是太大问题。就以新闻主播来说吧,年轻貌美有亲和力的女主播固然仍会有一定的观众缘,但是在调查之中,最受伙迎的还是最有特色、最“敢于与众不同”的那一个,国语是否字正腔圆,甚至变得不重要了。

    今年唱片卖得最好的,也不再是青春偶像;青春偶像今后面临“人红歌不卖”的状况,据我预料,势将持续下去。没有好面孔、有好嗓子的歌手,在今年丝毫不受不景气的影响。

    “不是美女就不能亮相”的时代已经过去了。虽然有惨绝人寰的妇女惨案发生,今年“大势”对女性而言仍是正面多于负面,我仍然相信,这一股肯定女人能依她“与众不同”的特质发展自己的力量,会在来年继续上扬。

    未来的女人,越有特性,越争气。

    你的衣服好漂亮?

    虽不此直言批评,但说赞美的话时,多少也要有些真心,以免损了人家品味,又不利自己的眼睛。

    虽然每个人都喜欢听到赞美,不喜欢听到批评,懂得赞美他人的人,用最摩登的语法来说,是eq比较高,人缘也会比较好,可是听到赞美的人就得小心了,某些美言是会叫堕落的。

    据我观察,在办公室中,女人最容易出口的赞美是:“你的衣服好漂亮!”

    听到这句话,每个女人(包括我)都会眉开眼笑。谦虚的会说:“哪里哪里。”虚伪的会说“哪里,你穿的才漂亮。”有自信的会说:“谢谢。”不好意思的会顾左右而言地说:“哦,这是昨天在地摊上买的,才两百九十一元,便宜货”

    殊途同归,总而言之,她们心里都会很高兴,至少这一天的心情温度会陡然提高好几度,然后会期待下一次穿“不平凡”(与平常时稍有不同)的衣服也能博得赞美。

    能维持自己的品味固然很好,但不少女人常会因别人一句恭维话,而突然变奇怪起来。我当过一大段时间的上班族,我曾发现,一位四十岁的保守女人心血来潮穿了二十年前的公主装上班,同事们“吓了一跳”后纷纷说:“你今天穿得很漂亮。”此后她胖胖的身上就天天出现数不清的蕾丝花边。还有一位三十多岁,已是两个孩子的妈,有一次她忽然化了浓妆(大概是晚上要参加喜宴),穿了血红的露肩套装来,男女同事们留意到了,个个都“赞美”她“有精神”“很特别”这下好了,从此后我日日看到她每天“很特别” 地来报到,有时是中空装加牛仔裤,下面是白色短袜加黑色矮子凉鞋;有一次全身黑纱披大大的金项链,纱裙透明,使裙中的黑色短裤显得很暧昧,天哪!她可是在公家机关工作。我也看过不少中年妇女,某次穿上女儿的t 恤到办公室来,人家都说“好年轻”结果日日打扮成青少年,纵然身材维持得不错,可是脸上的岁月痕迹还真叫人触目惊心。

    其实“你有衣服很漂亮”极可能只是别人在注意到你穿着与过去不同时,不知道该说什么,脱口而出和客套话。这句话可能是暗示:你的衣服本身很漂亮,但不太适合你,你穿着它的“整体感”简直太好笑了。

    它是实话,也是谎言。衣服确实漂亮呀,可惜是穿在你身上,如果赞美的人还问:“在哪里买的?”这可能表示,她认为这衣服若穿在自己身上,会比穿在你身上来得好看,哈!

    对人家的赞美,固然不必以小人之心度之,不过,也没有必要因为想获得赞美而“哗众取宠”吧!

    eq高者,虽不必直言批评,但说赞美的话时,多少也要有些真心,以免损了人家品味,又不利自己的眼睛。

    两个女人的外遇

    从古三令,女人到底希望男人痴心,不管自己专不专一。

    这是女人心。女人要的男人。

    其实跟男人要的女人一样。

    每隔几年,似乎都会产生几部“当代爱情巨作”的电影。你有没有发现,近几年来感人肺腑或脍炙人口一时的影片,都与女性外遇有关。

    从麦迪逊之桥到英伦情人,电影里面感人有爱情,都是两个女人的外遇,和两个男性“第三者”角色的痴心。麦迪逊之桥逼出女人感伤无聊生活的眼泪,也激出中年男人寻找第二春的心动;英伦情人那位楚楚可怜的男性第三者角色,更使不少的女性朋友如痴如狂。

    从道德来审视任何爱情故事都是很煞风景的,我们先把“不伦”的观点放在一边,来看看麦迪逊之桥和英伦情人中的女性外遇,为什么可以让人如此激动?

    爱情片或爱情小说的支持者,据说有百分之十都是女性(这从每一次有关“两性”的演讲中,女性与男性的到场人数总在八十比二十,可以估算得出来)。描写“一个女人的外遇和一个男人的痴心”的电影大受欢迎。无疑地,其中或多或少含有一种“女性追求情感解放”的意味。女人不想再当爱哭片中泪水不绝的苦命女,如禁她们要为爱情流泪的话,她们宁愿为一个不会完成但很美丽的爱情流泪,她们多么渴望在单调的日常生活中,小小的、热烈的为自我的欲望挣扎一下。如果现实中不可能,在电影里放肆一下也好。

    我想我可以感觉到,电影的“新唯美主义”在萌芽的声音。当女人逐渐了解爱的现实面的时候,她们也渴望偶尔走出现实轨道,被“不可能的爱情”发光发热一番,或反叛“约定俗成”的规划一下。

    如果这两部电影外遇者改成男人,而第三者是个痴心女人,我想它们一定不会这么受欢迎,这种“俗套”可能只会受到现代女性的咒骂。

    女性外遇得到支持力日益上扬,也意味着女性对“从一而终的幸福”开始质疑。

    女性意识虽然慢慢往上爬,但大多数企盼被爱的女人,在爱情中活得很辛苦也仍是事实。爱情小说的作者和爱情片的投资者看得很清楚,越能让女性抒发爱情压力的就会越卖钱。过去受欢迎的文艺片及小说,女主角的形象总是脆弱、敏感、纤腰盈盈一握,等待强势的白马王子的拯救;现在受欢迎的女性典型——麦迪逊之桥梅莉尔斯特里普所饰演的角色朴实、坚忍;英伦情人的克莉斯汀史考特汤玛期则是聪敏、优雅的冒险家,显然角色“实在”多了,人格也进化多了。

    不过,变中也有不变,受欢迎的爱情公式并未有太大变迁。多年前有一位美国评论家一针见血地说,任何一个爱情的故事,只要描写“一个男人为追求真爱饱经折磨”就会大大感动女人,一点也没错。

    从古至今,女人到底希望男人痴心,不管自己专不专一,这是女人心。女人要的男人,其实跟男人要的女人一样。

    阿根廷,请为我愤怒

    政坛上无所事的男人不会受到质疑,而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所受到的只是挖疮疤式的诋毁。

    还没看艾薇塔之前,我并不明白,阿根廷人为什么要生那么大的气 ——真的是因为玛丹的形象坏到个足以演出他们的“国母”吗?看完这部电影之后,我忽然懂得,阿根廷人是应该生气的,不是因为玛丹娜的缘故。

    阿根廷人确实该发脾气。这部电影根据的是一个充满偏见的剧本,它在将艾薇塔浅化的同时,似乎也朗朗地在嘲笑着阿根廷人:“你们这些傻瓜。”

    不只阿根廷人,看了这种电影的女人也应该生气。它以非常男性沙文主义的眼光,来看一个历史上曾光烁一时的女强人。它完全否认一个乡下女孩、一个私生女在贫富悬殊、女性地位卑微的草原国家中,从无到有,所需要的智慧、勇气,以及权谋。它用安东尼欧班德拉斯的嘴(在片中,他的角色还真像一双挥之不上的苍蝇)告圻观众,你只要能够像艾薇塔一样,睡过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这些男人就会自动的组成你平步青云的阶梯是吗?才怪呢!

    这些简章荒谬的逻辑,伴随着歌舞在催眠观众。它不只把艾薇塔描绘成一个只知作秀的政治女怜,也把裴隆扮成阿斗。

    你以为个断换男人的女人都可以成为艾薇塔?她是个美女,没错,但在拉丁美洲那些众多美女之中,单凭外貌她并不是个鹤立鸡群的美女。跟裴隆睡过的女人何其多,为什么只有她会成为他的精神支柱?还有在那个女人没有参政权的时代,一个女人如果不是借着裙带关系,她如何步入政坛?

    在描写一个女强人时,无疑地,所有的“摄影机”都会犯一几个相同的毛病:忘了她的功绩,只把镜头对准她的花边新闻——充满妒意地认为:她又很美丽,她就是个“祸水”要为一切混乱负责!

    它故意把焦点集中在她的华服和珠宝上,忽视艾薇塔在她参政的短短数年内,阿根廷的穷人们,得到了以前从来未享受过的好处。她为他们建了一千所学校,花费好几百万建设穷人们以前未曾享受过的医疗设施。裴隆开始执政时,偌大的阿根辽只有五十七家医院,似到一九四九年,己有一百多家。她创办的护理学校每年训练一千三百多个护士;她也有红十字会,救援了厄瓜多尔的大地震;她也成立了未婚妈妈之家、孤儿院和老年安养休心;甚至还有一家旅馆,专门收容第一次到大都市谋生的女孩。因为数年前,艾薇塔也像这些女孩一样无家可归。此外,对阿根廷的乡村劳工和印第安人来说,艾薇塔说话算话。妇女们也在艾薇塔时代亨有她们从不可曾拥有的参政权!

    而这部电影推动剧情的手法,用的是艾薇塔素所痛恨的“社会”眼光演着她,只把她演成私生女、笨演员、情妇。“诚如你所说,人民的目标就是你的目标,那么不管牺牲有多大,我都不会离开你。”艾薇塔在自己的传记中写出她对裴隆的爱。盖棺论定,她对裴隆确实“至死不渝”为什么不歌颂她的忠贞,只翻那些陈年老帐,好像一个女人必须是一张白纸,才值得肯定?

    它犯了所有历史中都常见的错误,是“红颜祸水”的偏见,用笔写历史的男人以为:纣王因妲己而亡国,幽王因褒姒而断送江山,唐玄宗没有杨贵妃就会好好治国,所有的错都送给那个对着龙颜大悦的女人,而实际握有大权的家伙在搞翻了一条船之后,还只是“可怜的受害者”!

    艾薇塔这部电影的成见是“女人不可能有什么政治能力,也不会有政治理想?”

    艾薇塔在裴隆执政时期,确是国际看阿根廷的眼光焦距所在,但艾薇塔绝非是电影中那个只会在广播中广播:“因为他爱我,所以他会爱你们。”这个傻瓜逻辑的女人,而裴隆也绝不是一个没有野心和魅力的懦夫。

    阿根廷人更不是笨蛋,他们并非像电影中所描述的,被一个妖女迷惑,就要选她当副总统;只因为她美,就崇拜她。

    裴隆不是傻瓜,他是个野心勃勃的煽动家,一个铁腕政策的执政者。裴隆的军中旧识曾回忆道:“没几分钟,他就会吸引你走进他的世界。”他是军中的射击好手、蝉联十六年前的剑术冠军,他会说德语、意大利语和英语,学问渊博,机智,时而面带微笑。在他还没遇到艾薇塔时,执政前他早已组成一个具有相当影响力的政治组织。

    裴隆执政前的阿根廷,贫富悬殊的地步难以想像,肥沃的草原属于极少数地主,而大多数劳工们待在贫民住宅,拼命工作又领不到足够温饱的工资,有一群饥饿的孩子,家中还可能有得肺病的妻子。

    这是裴隆和艾薇塔牢牢掌握的资源:他们握住了阿根廷劳动人口的想像力,并得到劳工们的支持和热爱,他们为被凌虐的印地安人发出不平之声。

    你也该明白,只有小学毕业、一生病魔缠身的艾薇塔楷可不是陪男人睡觉才在政治斗争中救回裴隆的。她发动二十万劳工罢工,才救回她支持的男人!

    在当时阿根廷“不成功、就成仁”的政治环境中,艾薇塔凭的是她的政治手腕和钢铁意志打破一切栅栏。她向上爬,从不退缩,她不是不择手段,只是很有手段。有手段的女人,开罪了父权社会所崇拜的女性温婉的形象。

    她当然不完美,裴隆执政时期,最大的诟病,在于秘密警察和高压政策。可是,在裴隆执政之前的十八个月,该国已经产生三位总统和四十位部长。混乱的政治环境,面对的是生死存亡的竞争,而不是天真。

    她活得那么短,却已经做了这么多,哪一个执政者做到了呢?可是,政坛上无所事事的男人不会受到质疑,而一个有所作为的女人,所受到的只是挖疮疤式的诋毁。在裴隆得势的几年,阿根廷军方受到相当的伤害,他们把一切羞辱指向“女人独裁”——不得志的男人把气出在得志的女人身上,乃意料中事。然而,一部二十世纪末的卖座电影,竟也承袭同样迂腐的观点(我们潜意识里是否也有同样想法呢?)一个没有从一而终性格的女人,就是娼妇。政治之所以乱七八糟,娼妇是红颜祸水责无旁贷!

    阿根廷,还是为真正的艾薇塔哭泣吧!

    处女情结何时休

    如果一个人因为你不是 “原装”货就不爱你,我不知道,那样的爱有什么意义?

    不过像个孩子,看见一种新的玩具。

    我曾主持一个节目,请了黄越绥女士、郑丞仁先生,以及心理学博士张怡筠小姐来谈“处女情结”助理主持人做街头访问时,可真是为难她了。好不容易“堵”下了路人,大多数的人——尤其是女人,在听到人家问她对“处女情结”的看法时,大多马上翻脸:“我不回答这种问题。”

    不回答当然是个人的人身自由。但在这个问题上,制作单位所遇到的拒绝特别多,至少透露着一个现象,那就是,这个问题对大多数女人而言,确实是一个很难表示真实意见的问题。如果你批判处女情结,别人会说,哦,你一定到处乱来,才会反对;如果你赞成,未免显得有支持男性沙文主义。

    从美国回来的张怡筠说,这个时代还有这种情结,简直是匪夷所思。但是,处女情结普遍存在于台湾人心中,从现实的数据就可以看出来:每年,各小诊所做的“修补”处女膜手术,对某些妇科医师来说真是不无小补。

    我问郑医师,一个人可以做几次呢?郑医师说,你高兴做几次就几次,不过,现代人已经懂得不必再进医院动手术了,只要拿棉花沾鸡血放在深处,几可乱真。

    风月场所的女子为了“价码”做这件事“良家妇女”则为“终身幸福”做这件事。

    黄越绥女士说得很中肯,她说:不只台湾男人有处女组结,台湾女人也有深深的情结,她们以为第一次是婚姻幸福的保障和女人值得被爱的理由。所以,还是很乐意接受这种没有太大“实用意义”的小手术。

    不少台湾女子还是很难面对,男欢女爱之后,那种“如果你不娶我,我就有罪恶感”的感觉。

    不过,这次街访至少发现了,台北年轻一代的男生,口头上已经否决了“处女情结”的意义,有位二十岁左右的男生说得很有趣,他说:“如果我不是,我怎能要求她呢?”

    想了想,他又说:“只要确定孩子是我的就可以。”

    虽然,口头是一回事,实际是另一回事——这是每一个曾经在情人眼里放过砂子的人,都知道的一件事。

    如果一个人因为你不是“原装”货就不爱你,我不知道,那样的爱有什么意义?不过像个孩子,看见一种新玩具。

    我相信,深深怀抱处女情结的男人,对自己的信心彻底有问题。

    “钢琴师”送给善男信女的礼物

    也常创造了痛苦的集中营,无视于孩子的意识。

    反而使孩子走了许多冤枉路。

    根据澳洲钢琴家大卫赫夫考的故事拍成的钢琴师,是一部精致、优雅又流畅的电影。一位天才儿童,在他父亲的教导下开始在音乐海中泅泳,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父亲的专制使孩子苦学有成,却也使性格乖巧的孩子受了相当的心理压力,最后进了疯人院。除了钢琴,他一切失常。最后在一个女人的扶持下,钢琴师才又进入演奏厅,在如雷掌声中啜泣。

    我认为,所有望子女成龙凤的父母都该欣赏一下这部电影,优美的镜头组合透露着种种的心理内涵。它说了什么呢?

    它说,从集中营逃出来的父亲,常不自觉的把家庭组成另外一个集中营。钢琴师的父亲是幸免于纳粹魔爪的犹太人,逃出来之后,对现实社会依然缺乏安全感。他不知不觉的把家弄成了另一个集中营。他强迫心智未成熟的孩子,演练艰难的拉赫曼厄诺夫第三号钢琴协奏曲,不许孩子离开家庭赴异地深造,学成后也不准他回家,造成孩子精神崩溃。直到他死后,钢琴师才看到一线生机。

    “我辛辛苦苦才创造这个家,你为什么可以辜负我的期望呢?”这是天下第一位严父的推理。对一个家庭而言,这样的“强将”手下只会有精神衰弱的“弱兵”一个品格没瑕疵的好人,可能是坏父母,只因方式不对。苦出来的父亲,也常制造了痛苦的集中营,无视于孩子的意愿,反而使孩子走了许多冤枉路。

    “孩子,我要你比我更强”是每一对父母对下一代的期许。钢琴师的父亲在年少时期对音乐有兴趣,辛苦挣钱买来的小提琴被严父砸烂,于是他认为,自己能让孩子学琴,孩子是很幸福的。“说,你是个幸福的孩子!”孩子嗫嗫嚅嚅的照说了。“你说,现在你要说什么?”“我要赢!”孩子也想赢,可是每一次没法赢的时候,他所承担的压力,比任何竞赛者来得大。

    资优生为什么要自杀?这部电影或许可以让你看清某些压力的源头。

    第一封情书

    第一封情书,也许是个“命中注定”的楔子,打开一扇生命中等待开启的门。

    情书?不知有多少年没有收过情书,想来真是没面子。

    收到情书的频率,随着岁月逐减,至今等于零。多少与我的职业有关(当然我绝不承认与年纪渐长有关)——我想,没有人喜欢给作家写情书。因为:一、你会怕人家嫌你文笔不好,搞不好还被改正错字及措辞退回来。二、你也怕作家回情书给你时用的是稿纸,还会问你,一个字你要付多少稿费?三、万一写得太好,又怕被作家拿去当写作题材,或出一本类似徐志摩与陆小曼的情书集。但以上这些恶毒的玩笑都开过,所以我活该再也收不到情书。

    (不过是玩啊,怎么大家都吓跑了。)

    我还记得收到第一封情书时的滋味。那年我刚念国中一年级,有一天骑着脚踏车上课时,有一个把帽缘压得很低的男生拦下我,拿着一封信说,嗯,有人叫我拿给你。

    当年的小镇质朴保守,是三分头与西瓜皮,还不准男生和女生在校园里交谈,一说话就叫谈恋爱,牵手记小过,接吻一定会被退学的年代。收到一个烫手山芋的我,四下张望,会不会被发现?四下无人,我又惊又喜地一口气读完后,既羞又愤地把信撕成十几片,丢到路边田埂里毁尸灭迹,仿佛“圣女贞德”一样上学去。

    没想到,隔两天邻居的小孩把撕碎的信拼回来,发现我的名字,对着满脸通红的我大念里头写的一些“仰慕你的丰采”的话。我把信抢回来,这才有胆把发信人的名字看清。哦,是他?一个面目清秀、品学兼优的同年级男生。我在全校表扬好学生的周会上常听到他的名字。

    再次回到我手中的情书,隐隐然让我感觉,回信是不是“命中注定”?怕自己词不达意,我到书店买了当代成语大辞典如何写好作文实用作文范本,意外发现书店是提升小镇琐碎生活的宝库。

    研究了老半天,情书写了几十封,不同款式,满满一叠,一封也没寄出去。因为有天我走过布告栏,发现那封情书中,该男生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了“弘”写成 “宏”——一个人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名字写错呢?我接到的第一封情书,原来是恶作剧。

    你问我为什么对写感情事件那么有兴趣?第一封情书,也许是个“命中注定”的楔子,打开一扇生命中等待开启的门。

    但我现在还可以鲜明记起,接到第一封情书时,那种既兴奋又“羞愤”的样子。

    为什么会羞愤?你一定很好奇。

    因为从小“他们”似乎在教我,爱情是一种“见不得人”的事。

    男女生若在一起聊天可能会被记警告;“约会”被发现要记小过;“接吻”记两大过(这是我念高中时发生的事,一位倒楣同学和校外男生在公车上小“啄”一下,被教官抓到的结果)。

    在这种成长背景下,至今我能用这么健康、正面的眼光看男女关系,啊!连我都觉得是一项奇迹。

    爱在暧昧不明时最美

    让恋爱在脸红心跳中开始,在彼此的体贴中了解彼此。

    爱情,不应再是一种“急功近利”要求迅速达到“目的”的反压力的行为。

    你曾经为爱受苦吗?有两种状况,一般人会感受到“剧烈”的爱情痛苦,一是在不确定能不能得到心爱的人眷顾时,一是在爱情已经面临分手的可能时。爱情已经面临分手时,割舍需要勇气,挽回需要智慧和耐心,还要有一种听天由命的心理建设。然而在爱情不确定时期,因不安全感所带来的焦虑与苦恼,仔细想来,那种暧昧不明的感觉,其实是爱情最美的感觉之一。

    也许你可以为这种“不明朗”的感觉而痛苦,但这种痛苦,因为有着期待,告诉我一句话,使我心有同感,那就是:“爱在暧昧不明时最美丽,那种猜测对方心意,眼神不经意的交会,若有似无的灵犀相通,其实是恋爱中最诗情画意的感觉。爱情的不确定性使我们如同在急流中泛舟,但已经有了安全感的爱情,常在一不小心中变为一潭死水。”

    其实,爱在暧昧不明时最美丽,只因为我们有“花了力气怎能没所得”的欲念,所以让自己置身在自己所织就的痛苦的网中,不懂得在“慢火炖汤”时,享受它的芬芳。

    趋势专家及畅销著作家 faith popxorn 在她的新爆米花报告中,预言下一个世纪“女性思维”会取代“男性思维”成为主流。我对下个世纪的爱情趋势也有美好的想像,如果说,所谓速食爱情成为世纪末的华丽,未来,人们将在爱情中返朴归真——所谓归真,我说的并不是“反对婚前性行为”而是人们终能慢慢体会女性的爱情中真正期待的感觉:让恋爱在脸红心跳中开始,在彼此的体贴中了解彼此。爱情,不应再是一种“急功近利”要求迅速达到“目的”(如婚姻、性及承诺)的反压力的行为。我们可以耐心欣赏及沉浸,让爱在暧昧不削时细熬慢煮见甘美。

    我觉得,恋爱谈到出神入化的最高境界,是“相知相惜,患难相扶持”不过,到了这一个阶段,热情必定已经大半转化成细水长流的友谊。可惜,恋爱和婚姻能炕谈到这个段数的毕竟不多。再怎么样天雷勾动地火的爱情,经过一段时日彼此熟悉之后,终将面临退烧的时期。大部分的情人,在热情消退时,往往无所适从,有人怀疑,是否爱已不再,是否他不再爱我;女人还更容肿有“是否他已经得到了我,所以不再对我好” 的指控。

    日罚相处必须面对的是琐碎的生活现实,太期待那种“为爱燃烧”的感觉,只会使自己对已自抑的浮沉情海而不可自拔,或者不断抱怨对方变心,叹息爱情和婚姻并不如最初的想像。

    再见初恋情人

    我像个汲井的人,本想用记忆细细的丝绳打水,却打起滔滔不绝的我和你。

    我们还是把“恋爱失败”这个习惯用法,改成“恋爱结束”吧!结束的恋情未必失败,如果很多年后,你以美丽而优雅的姿势,回眸一瞥,你会惊讶的发现,没成功的也很美丽,对你的人生很有创造力。

    如果有一天我们还能在街头相遇,你将以什么方式招呼我,而我,该用怎样的表情辨识你?

    在我心中,这一直是个既酸又甜蜜的问题。

    很多年过去了,我已经不复当年的天真任性,但是,总想用一点天真、一点任性来盘算这个假设性的惊奇。

    我想我还是会有些慌张,因为措手不及地在你熟悉的眼睛中看见以往,然后想起当初自己竟然也会有阴晴不定的少女脾性。曾经因你一句无心批评而天地变色,为了想和你天长地久而处处挑剔。

    想起我曾那么斤斤计较,你会不会一日比一日不爱我,担心万一你该先死或我该先死的问题。

    想起我曾因你称赞其他女子的美丽而充满醋意,仿佛童话里那个每天对着魔镜顾影自怜的巫女。

    想起你我都曾再三翻索的那本诗集;想起初读“寒冬过了就是春天,我用一生来等你的展颜”时,莫名的悸动与狂喜;想起我如何将我俩的假想结局写成第一篇爱情小说,想起

    我像个汲井的人,本想用记忆细细的丝绳打水,却打起滔滔不绝的我和你。日子正当少女时,多么先天下之忧而忧啊,十八岁便想尽我们八十岁的人生问题。

    结果因为这种“生命中无法承受的重”而分手。分手的理由早已烟消云散,大概只是因为一些芝麻绿豆之中都孕育着巨大的火药库,因为我们把未来想得太多太多,并不明白:爱是期待越多、挫折就越大的事情。

    你,长胖了没有?结婚了没有?头发掉光了没有?我的想像力有时有点恶毒,但一定比不上时光这个千变万化的魔术师。

    我想我一定希望在“偶尔”碰见你之前,把自己修饰得好一点,不让你看见,这个女人的脸上写着疲惫、眼睛中带着忧愁、嘴角已稍显疲惫的往下垂

    没有一个女人在忽然遇见初恋情人时,希望看到他幸灾乐祸的眼神。不,他绝对不可以说:还好我当初没有选择你

    你会希望是“惊鸿一瞥”唤起他心中的骚动,为什么没选择你呢?为什么?

    其实我并不希望再续前缘。我怕捡拾过去的渣滓,再次放进嘴中咀嚼。

    但总希望你看我的眼睛眷恋多一些。否则,深情的眼眸宁愿不看你。

    其实我觉得,人慢慢变老未必不是好事。我开始能够体会年轻时所犯的错误,能够心平气和地凝视过往岁月,明白当初呵当词,你我的任性坚硬得像钢锤,而我们仓皇而匆促的海誓山盟只是水晶,哗啦哗啦,被你我合力敲碎。

    现在懊恼有些迟。但如果能再遇见你,我愿意像个很久不见的老朋友一样,和你谈谈这些事,至少,清除一下一直隔在你我之间的迷雾。

    如果有一天我们在街头相遇,我想我愿意轻声对你说出多年前一直不曾说出口的:对不起。

    寻找初恋情人——也寻找最原始的、还没放进爱情染缸时的自己。我相信,是世界上最美丽的事之一。